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PPT课件
827 (12.4%)改善症状 446 (6.7%)加重症状
Rivista Italiana di Ossigeno- Ozonoterapia 1:165-169,2002
.
A.alexandre
6
什么是O3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极不稳定半衰期为20分 钟,注入椎间盘内后很快分解为O2和O-,残留 的O-又可相互结合成O2,故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和持久的器官组织伤害。臭氧的分子量是48,而 空气的分子量是29,所以抽取臭氧后只要将注射 器口朝上即可。 ◆不易存储,现场随用随制
.
19
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 治疗步骤
• 1.病人俯卧于介入床上,骨盆的前方垫枕。
• 1974年,Vetsmsto将射频技术应用于脊柱疼痛综合 征。
.
12
射频技术的原理--持续射频原理
损伤电极和弥散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在 人体与射频机之间的闭合电路中产生电流, 形成电场。电场使损伤电极周围组织中的 离子做往返运动,离子在组织中运动的摩 擦力产生大量的热,因而,是组织本身产 生了热量,而不是穿刺针,组织的热量使 损伤电极的温度升高,而电极针尖数毫米 以外的组织温度则下降,热凝的面积取决 于穿刺针的粗细和针尖裸露部分的长短。
.
17
2.3 电阻抗测试
电阻抗测试
.
18
电刺激定位
通过电压刺激和电流刺激等电生理 测试,能够确定针尖与神经的距离,从 而避免热凝损伤神经。先予高频(100 Hz) 电流(0. 8~2. 0 mA)生理刺激,患者无剧烈 疼痛,可证明毁损区内无感觉神经存在; 再予低频(310Hz)电流(1~2.5 mA)生理刺 激,患者无肌肉收缩现象,可证明毁损区 内无运动神经存在。
经皮臭氧髓核溶解术
• 国外资料,有效率66%-86% • 特点:
1 臭氧不稳定,易分解 2 臭氧对椎旁组织无明显不良影响 3 具消毒杀菌作用,不易感染 4 简化的微创技术 5 小口径器械 6 无脊柱不稳定
.
5
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
6665例 1994-2000年,多中心研究
5392(80.9%)疼痛完全缓解
• 解除对脊神经的压迫或刺激; • 神经热疗效应:减轻炎症、消除水肿、
营养; • 封闭纤维环裂缝;
.
15
臭氧联合射频治疗的原理
• 射频是通过人体组织的离子随着射频电流正负极的 快速变换而快速运动产生的摩擦热,射频热效应作 用于突出间盘,使纤维环和髓核内的胶原蛋白发生 变性、收缩,体积减小,达到减容的效果;胶原蛋 白变性能加速突出椎间盘分解,并逐渐吸收,解除 突出物对神经根、硬膜囊的压迫,解除症状;同时, 还能毁损电极周围的窦椎神经末梢,直接缓解间盘 源性疼痛
.
10
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的特点
• 安全系数高:在局麻下细针穿刺(22-24G),主要作用 于髓核,对其它组织无损伤;
• 在影像学导向下(CT或X线透视下)引导定位、穿 刺准确、无偏差,可灵活操作。
• 疗效高,一般只需治疗1-2次,见效较快。
• 无明显并发症(过敏反应或椎间隙感染)臭氧本身 具有消毒作用,感染机会大大降低。
.
16
臭氧联合射频治疗的原理
• 射频消融后椎间盘内外O3注射可使椎间盘内热凝与 消融相结合以去除部分髓核,消融形成的孔道可以 减少组织体积并降低椎间盘内压力, O3气体能够充 分进入到椎间盘内,并形成均匀、弥散的分布,更 好的发挥化学性消融的作用
• 同时O3注入盘内、椎间盘的硬膜外间隙及后纵韧带, 直接作用于椎间盘的表面,邻近韧带、小关节突及 腰肌内广泛分布的神经末梢,减轻神经水肿及粘连, 达到镇痛目的,弥补射频消融术在抗炎镇痛作用上 的不足
.
8
医 用 臭 氧 发 生 器
.
9
臭氧消融术的原理
• 臭氧能够氧化分解髓核内蛋白质、多糖大分子聚合 物,使髓核结构遭到破坏,髓核被氧化后体积缩小、 固缩,随时间的延长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消失;而 对纤维环和其他组织结构无任何损伤。
• 注射臭氧后,臭氧可以特异性的氧化和“燃烧”髓 核结构、收敛和固化液状髓核,消除髓核的化学刺 激性和免疫源性,同时由于臭氧具有消炎和止痛作 用,注射到神经根周围后患者的神经根性疼痛可以 得到立刻缓解。随着时间的延长髓核结构逐渐萎缩 固化,3个月时可以获得治疗的最理想的疗效。
.
7
医用臭氧历史
1840年发现臭氧(C.F.Schonbein) 1935年应用于临床治疗(Erwin Payr)(E.A.Fisch) 1950年医用臭氧推广应用(Joachim Hansler): 外伤、糖 尿病足、风湿病、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1988年--意大利医生Verga将臭氧注入腰大肌及椎旁间隙治疗腰 腿痛。 1998年--Muto等报道将臭氧注入椎间盘及椎旁间隙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有效率为78%。 2000年引入国内开展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 2004年 意大利VELO BOCCI的《臭氧治疗学》问世。 2008年成立中国臭氧治疗医师协会(CFOT), 推广规范化治疗 和基础研究
臭氧联合射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
1
无创性
微创性
机械性 化学性
有创性
O3
.
PLD PLDD DN CL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
• 神经根机械压迫 • 神经根化学性炎症 • 自身免疫学说 • 一氧化氮(NO)和白介素(IL)学说 • 磷脂酶A2(PLA2) • 神经长入学说
.
3
病变模臭氧介入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是免除开刀最 希望的手段。
.
11
射频技术的历史
• 1931年,Krischer首次应用电凝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 1953年,Sweet和Mark对电凝技术做了改进,应用 300-500KHz的交流电进行治疗,大大挺高了疗效。
• 1965年是射频技术发展的里程碑,其首次应用于脊 髓传导束切断术。
.
13
射频技术的优点
• 温度可控,可以产生准确定量的热凝能 量。
• 可以根据阻抗判断组织类别。 • 可以应用神经刺激判定穿刺是否到位。 • 穿刺针极细,组织损伤小。 • 微创、安全、简单、易于掌握。 • 无手术瘢痕、可重复治疗。
.
14
椎间盘靶点射频热凝的作用:
• 对突出物(病变部位)施以射频热凝使 突出物变性、凝固、体积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