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工作成长报告各位领导、校长、教育同仁: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的到来,今天大家不畏酷暑,在刘校长的统一带领下一行30多人,来到申桥一中学习交流。
我代表申桥一中全体教职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申桥一中还很年轻,还谈不上什么成熟的经验,只是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做了一些应该做的事情。
在此,愿和大家共同分享交流。
既然今天大家来到的都是中、小学校长,我想就校长的职业成长这个话题来谈谈自己浅薄的一些做法和看法。
原来我想准备一些材料的,因为时间的关系和期末事情也非常多,刘校长也一再给我说,随便说说就可以。
其实,这是不符合我的做事风格的,因为我有一个特点就是:做就要做好,决不允许有“迁就”或“差不多”思想的存在。
没有任何准备的沟通,我心理也是没有把握的,我想既然大家有期望,那我就认真、坦诚的和大家来聊聊!大家都知道一个学校的成长是由校长的职业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发展成长及学校文化的和谐成长共同构成和推动的。
离开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成长,可以说都是缺失的。
校长的职业成长在学校的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关键的引领作用。
如何使自己快速成长呢?我想从以下来和大家沟通!1、摆正做事与做人的关系:一个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有无说个事情来构成的,做事实际是人生有效的构成过程,做事的眼光、思想、胸怀、胆略等又从侧面来证明了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和境界。
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做对事与做好人是我今天和大家交流的观点。
其实,大家对做对事这个观点都会有不同的认知和体验。
但是,认知不等于做到。
我在这里结合自己的心路历程来做以说明,我是95届民权师范毕业,96年在申桥一中教书,97年借调到县农委工作,00年又回到申桥二中教书,02年又到县实验中学教书,06年回申桥一中做学校的管理工作。
大家会发现我的工作的变动频率是很高的,其中,还有一段时间到南方搞过营销半年,付出与收获基本持平(99年);领过农民工承包过居民楼的建设,劳碌大半年,没有赚到一分钱(00年);搞过家庭养殖,养殖肉鸽,一年赔掉近一万元(01年);和人合伙办过公司,三个月赔了三万(04年)。
从我可以说不断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出:心高气傲会使人迷失自我。
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总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实际却远不是这样。
也可说,自己转了一圈之后终于发现自己只适合教育,因为这里最起码来说和孩子交流没有虚伪和欺诈。
回过头来想想,浪费了多少时光。
如果从已毕业就脚踏实地的搞教育,我想到今天我会收获的更多。
举这个例子就是告诉大家,做对事是做成事的关键。
尤其是,一些年轻的校长,更要注意把握做对事!因为这样不至于使你走过多的冤枉路。
然后,就是做好人。
做好人我认为有两层含义:一是做个好人,二是好好做人。
我们可以从古今中外的伟人和成功人士的一些经验中总结出一个归律:事业的成功往往归结于做人的成功。
在我们农村的这个环境里,我认为好人就是不坏别人的事情的人。
大家想一下,在学校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成功从某个角度来讲就是做人的成功,如果你是一个好人,你的身边就会有不断的出现生命中的贵人。
好好做人就是要不断的修心润德,不断的使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得到净化和提升,不断的提高自己对世事洞察的感知力和分辨力,也就是孔子说过两句话: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句就是“己于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好好做人是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情,因为每天我们的灵魂的深处都会有两个“我”存在,一个事“精神的我”,一个是“物质的我”,他们每天都会在你的心理战争,如果你没有“好好做人”的道德追求,那么你会很快的被物化掉,一个被物化的人就是一个世俗的人,一个世俗的人又怎能来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呢?所以,我们要想有追求,就尽量不要把精神给物化完,最起码给自己的教育思想要留下一个洁净思考的空间。
2、理清是办学还是办教育的理念。
这是一个校长管理一个学校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是决定学校最终出路的关键因素。
我不得不说的是我们的教育大都停留在办学的意识范畴内,当然,申桥一中也不例外。
这种共性的现象是有一定原因的,根本原因是国家教育的体制问题。
升学指标是衡量一个学校好坏的关键尺度,这是一个教育政策的指向问题,我们无法去改变。
但是,我们可以思考的是我们还有没有其它的路可以走,难道教育真的等于升学率吗?我对这个问题是有着一定的怀疑和思考的。
难道素质教育的曙光就永远不会出现吗?难道我们就不能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吗?对以上的疑问我是持乐观态度的。
为什么?因为,发展是事物的必然。
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只不过给学生的评价多了几把尺子而已,要求教育者和家长从多角度来看待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就是让每个孩子都能通过教育成为有用的人,而不是通过教育都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当然这也是荒谬的。
事实上,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在成人的基础上,尽量使其成才。
而我们现在做的确恰恰相反,我们的观念里始终认为:只要不成才就等于不成人。
想一下,这个观点是不是我们经常持有的一个评价学生是否优异的杠杆。
我们来冷静理智的思考一下,这个观点到底还存在着多少质疑?又在隐形的扼杀了我们多少孩子。
我认为作为教育者要永不泯灭的就是要有一颗教育的良心,我们只有用教育的良心来思考现实中的教育,我们才会发现我们的教育到底“病”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如果我们管理者以办学的思维来做管理,那就会一直在应试教育的圈子里逗留,做好应试教育的杀手锏就是:学、练、考。
从根本上来说学校的发展会很难突破,也就是当学校的升学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到了一个“高原期”,无法实现质的突破,为什么有的学校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走了下坡路,原因就在于此。
更进一步来说,想办出有特色的学校也就很难。
如果我们每位校长在办学的过程中再深度考虑一下,即树立办教育的思想,我想你的眼光和办学的理念就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
这个变化的作用就会在你的工作中得到体现,为什么呢?因为高度决定视野。
如果我们一旦树立了办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我们就会发现教育不再是机械的、呆板的和无生命力的,而是鲜活的、快乐的和有生命力的。
更主要的是只要我们坚定了这个信念,我们就会发现教育竟然是如此的美好!种种教育的现象和问题这是不再是你的痛苦和累赘,而是一种你想去探索和发现的动力。
这是,你没有了埋怨,没有了灰心,没有了失望,拥有的是激情、是执著、是力量。
你会用心灵来聆听教育的美好!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是你的管理思想和理念已经得到突破和成长。
教育这时在你的眼里和心中已经变成了有生命的事物,你用心呵护着你的学校,用爱温暖你的师生,你用情来感化周围的一切,你会蓦然发现,你在和自己的学校在融为一体的成长,这时你的管理和工作中无形的就会有素质教育的影子存在,你办教育的思想越坚定,素质教育的影子就会折射的越加清晰和透明。
3、客观的看待名利和荣誉。
作为一个校长,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怎样来看待自己的名利和荣誉,这将关系着校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该如何去做呢?首先,大家都知道一个道理:那就是人性的贪婪!我们会发现人是一个复杂的高级动物,有些时候自己的思想和做法自己就感到不可理解和诧异,人性的双重性和多面性决定了人的复杂的心理和言行。
尤其是我们管理者更要清醒的来看待,否则如果没有一定的度就会沦为贪婪的奴隶。
当然,在这里我并不是否定人性的丑恶,而是,我们管理者要在荣誉面前保持一颗淡定的心态。
也就是要通过正常的工作的努力和付出来获得,决不是做了领导后荣誉就可以随心所定,先己后人,偏爱谁就想着办法去找各种理由的倾斜,教师们虽然口里不说,但是心里会对你这个校长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一个在教师中不能树立威信的校长是很难来管理好一个学校的。
我可以给大家说,我在干校长之前,我就应该进中教一级职称,当了校长之后,我就想我们的教师更需要晋级,我们都是从教师的岗位上走过来的,我们时刻不要忘记我们当教师时辛辛苦苦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因为我们现在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而忘记了教师的需求和心理,我们想一下,我们教师的积极性又从何而来?可以说,到现在我依然还是中教二级。
我给自己的安慰就是45岁以前进上一级,退休前进上高级。
有些时候,我们再认真的想一下我们比教师在平常得到的好处就多,人啊!一定要知足,我经常想人的一生就这么多东西,如果这也是你的,那也是你的,争来斗去,到头来两腿一蹬,一切皆空。
这样一想,心理也就平衡多了,心态也就淡然多了。
我们的班子成员在晋级和荣誉面前和教师一律平等,没有任何的学校制度照顾。
有些时候,我们从中心校争取来的指标,我们会按照教师量化的顺序继续排名,说的明一点:就是一切凭工作说话!其次,名利和荣誉是把双刃剑,要学会正确的看待和把握。
在其面前,要时刻保持一颗冷静的头脑。
怎样来保持呢?我认为一要谦虚,二要理智,三要学习。
4、学会积极的系统思考:通过三年的管理和成长,我深刻感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学会思考,才能学会工作。
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说就是,一个不会工作的人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不会思考的人。
思考对人的成长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想,这个问题大家会有所排斥,难道我不会思考吗?不是我们不会思考,而是有时我们的思考更多的缺少系统性、客观性与发展性。
缺少系统的思考就如一个机器出现问题的汽车,它不是不可以行驶,而是在行驶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抛锚的现象。
管理也是如此,不能说我们不会管理,可能在座的有好多都是管理的高手,但是,如果我们能学会系统思考,我们的管理技能和水平就会更加的娴熟和充满艺术性。
这样对自己的成长和学校的成长都是有利的。
何谓系统思考呢?例如:学生违纪或厌学一件事,教师处理结束了,事情也就意味着结束了,其实真正的问题才刚刚开始,细想学生为什么违纪或厌学?这个学生的成长史是什么样?此刻他的心理处在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如何预防和制止下次类似的违纪或厌学事件?怎样提高工作中以后此类问题的预见性和加强处置的能力等等。
只有把这些问题去细细地思考了,你的教育过程才算开始。
从概念上来说就是:系统思考所要训练的是一种在动态过程中整体的搭配能力。
要求我们转变自己习以为常的思维习惯,用系统的观点看待组织的发展。
系统思考引导我们从看局部到纵观整体,从看事物的表面到洞察其变化背后的结构,以及从静态的分析到认识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进而寻找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自己身上、自己的行为中查找问题的原因。
系统思考是整合其他各项修炼为一体的理论和实务。
系统思考强化其他每一项修炼,并不断提醒我们:融合整体能得到大于各部门总和的效力。
系统思考不仅仅是个人一种思维模式,还需要借助一些工具与方法,使团队成员的心智模式浮现出来,从而有机会加以改善。
我们应该学会了解系统,认识系统。
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事可能息息相关,且每个环节都相互影响,只是这些影响通常不易被察觉,我们只有对整体、而不是对部分深入地加以思考,才能够认清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