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商务合同论文:浅谈英语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与翻译方
法
摘要:合同英语属于法律英语的一个范畴,具有庄重、严谨、严肃、正式的文体风格。商务合同英语在其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文体特征。基于对典型实例的分析,初步探讨商务合同英语的文体特征,了解和分析商务合同的语言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正确认识语言现象,对于提高语言运用的有效性、得体性和语言交际能力大有帮助。本文主要从合同的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对英文商务合同的文体特征进行讨论,进而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点明了英文商务合同翻译的要点。
关键词:英文商务合同;文体特征;词汇;句法;翻译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商业活动越来越频繁,英文合同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笔者近年来多次参与了公司的国际商务合同谈判及翻译工作。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合同英语用词造句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特征,如果能够充分掌握这些特征,将有助于合同英语的理解和翻译。
一、英语商务合同词汇特征
1.正式词汇的使用。由于商务合同属于法律公文,为了显示其规范性、约束力和庄严性,商务合同经常选用正式、严肃的词或词组。例如,商务合同经常使用“expire”而非
“end”表示“期满”;用“in the event that/in case”而不用“if”表示“如果”等。在翻译商务合同时,必须尽量选择正式、严肃的中文词汇以使译文和原文在用词方面做到功能对等。
2.专业术语的使用。专业术语一般都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由于英文商务合同涉及各行各业,因此经常使用大量的专业术语。因此,在翻译专业术语时,译员必须做到专业术语学科信息对等并使译文符合行规。
3.由here/there/where+介词构成的词的使用。商务合同往往大量使用由here/there/where+介词构成的古英语。为了使文体功能对等,译员必须尽量把这类法律文书文体译成汉语的法律公文体。
二、英语商务合同句法特征
1.陈述句的使用
陈述句主要用于阐述、说明、解释客观事实。商务合同主要陈述和规定合同双方的利益和义务以及涉及运输、保险、付款方式等各方面的规定,因此一般都使用客观平实的陈述句。例如:“intellectual proprietary rights” shall mean any or all rights including,but not limited to,patents,designs,trade marks, copyrights,trade secrets or other intellectual proprietary rights with
respect to the works. “知识产权”系指任何部分或全部的权利,包括但不仅限于专利、商标、著作权、商业秘密或其它与工程相关的知识产权。
2.被动句的使用
由于商务合同是规定各方权利与义务的文书,因而英文商务合同中较多地使用被动句,以体现合同文体的严谨性。英文商务合同中有关包装、运输、保险、付款方式、检验、争议解决等条款大多采用被动句结构。在处理此类被动句时,可将其翻译为主动句,以符合中文的行文习惯。
3.长句的使用
为了确定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避免曲解、误解或歧义,英文商务合同往往采取结构复杂的长句。在英文合同中,往往出现多个状语从句和/或定义从句,或其它修饰成分,对主句的意义进行解释或补充。鉴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在翻译此类长句时,适当切分句子,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理清句子的层次和逻辑关系,找出句子的主干成分,然后再采取拆句、分译、调整语序等翻译方法对原句进行处理。
三、商务合同翻译的要点
和普通文件的翻译要求类似,商务合同的翻译也要求“信”、“达”、“雅”,但是对前两个标准“信”和“达”的
要求明显要比对后者“雅”的要求要更高;换言之,商务合同更加讲究的是“忠实”(“faithfulness”)和“通
顺”(“expressiveness”)。
1.忠实于原文是合同翻译的第一要求。一般来说,商务合同中的用词都是合同撰写人经过深思熟虑才敲定的,每个词的都具有特定而准确的含义。一般而言,在翻译商务合同的过程中,宁可牺牲“雅”以求“信”,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遵循原文的结构和意义,在了解合同的词汇特征和句法特征以及理解全文的基础上采取直译。
2.通顺是商务合同翻译的基本要求。对商务合同而言,文采斐然固然好,通顺明白、清楚易读更加重要。因此在翻译英文合同时,译员必须先充分理解合同的意义,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当译成符合中文习惯的句子。
四、结束语
奈达认为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句法和篇章四种结构组成的(《语言、文化与翻译》)。本文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对商务合同的文体特征进行了探析,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还结合了商务合同的篇章特点,提出了英语商务合同翻译的要点,对翻译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王春晖.国际商务合同起草与翻译[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