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心得体会
我读完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有的还没有完全读懂,但是有段话给我印象很深,文中写道“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都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
它不是灵丹妙药,也不是打开一个可以万事如意的理想世界之门的神奇魔方。
但是它是促成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类发展并藉以减少贫困、排斥、愚昧、压迫和战争的主要手段之一。
”教育是始终伴随着人类诞生、发展的社会现象。
时代更是赋予教师以巨大职责!如今,我们提出人文精神,就是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
培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人的素质成为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目标。
《学会生存》报告(1972年)在序言中对世界因技术发展而非人化表示担心。
从那时起,社会发生的一切变革,特别是传播媒介能力的巨大发展,加剧了上述担心,并使源于这种担心的必不可少的做法更加合法。
21世纪有可能使这些现象在更广的范围出现。
到那时候,问题就不再是培养儿童为某一特定的社会作好准备,即不再是不断地向他们每个人提供有助于其理解周围世界并成为有责任感的和公正的参与者的力量和知识方面的标准。
教育的基本作用,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于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方面的自由。
“教育的卓越在于:为人才而投资”。
我很赞同《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这个观点。
国家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付各种挑战。
需要一些经受过培养和锻炼、能够适应社会经济需要的管理者、经营者、甚至是领导人。
那些“未来的人才”,在教育方面会有着各种特殊的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就意味着新时期,对教师期待更高、要求更严!社会发展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教育学生不仅满怀信心去迎接未来,而且以坚定和负责任的方式亲自建设未来方面。
如同一枚价值高昂的金币,用他渊博的学识和教学智慧,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其自主能力,鼓励学生思考的严谨性,为正规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成功创造必要的条件。
时间就像“试金石”,只有那些“金币”式的具有人文素养的教师,才能通过时代的考验和挑选。
在《学会生存》报告提出的原则:“发展的目的在与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人的这种发展从生到死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从认识自己开始,然后打开与他人的关系。
从这种意义上说,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的旅程,它的各个阶段与人格的不断成熟的各个阶段是一致的。
因此,教育作为实现成功的职业生活的一种手段,是一个非常个人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
“每个人在人生之初积累知识,尔后就可无限期地加以利用,这实际上已经不够了,他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是啊,现在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知识的更新也随着加快,还有现在风风火火的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一大堆新课程的理念,还有待于我细细地琢磨、实践、运用、总结。
远远觉得我的知识真的还不够,不!是很不够。
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真的是太多了。
真如书中所说的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
“为了与整个使命相适应,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可以说,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学会认识,既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然,这四种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一个整体,因为它们之间有许多连接、交叉和交流点。
”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四个支柱成了该书的最核心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思想,它为人类构建21世纪的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
1.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其途径是将掌握足够广泛的普通知识与深入研究少数学科结合起来。
这也就是说要学会学习,以便从终身教育提供的种种机会中受益。
2.学会做事,即要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以便不仅获得专业资格,而且从更广泛的意义上
说,获得能够应付许多情况和集体工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是实际的动手能力,而且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主观能动性、交际能力、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精神等综合而成的能力。
3.学会共同生活,即要学会与他人一道参加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合作。
其途径是本着尊重多元性、相互了解及和平等价值观的精神,在开展共同项目和学习管理冲突的过程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和对相互依存问题的认识。
4.学会生存,即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人格,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
①在上述的四个支柱中,学会共同生活是人类教育的共同目标,其它三个支柱构成了实现学会共同生活的基础。
由此可见,该书的核心思想便是通过未来教育的四个支柱来建构终身教育,来建构未来的文化和未来的社会生活,最终解决社会问题对人类所构成的挑战。
其一:“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其二:“挖掘你生活中、你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
“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
你是厌倦它还是喜欢它,对整个心理的发展,对你的幸福感、成就感的获得,都是至关重要的。
”
在物质生活奢迷,精神生活匮乏的今天,教师职业所带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似乎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
人们的心理都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我们的耳边也时常能听到同行们的抱怨与牢骚,或是旁观者对教师微薄的工资与不入俗世的清高的数落。
这往往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意志的努力来保持内心的一份平静!既然是赖以生存的职业,为什么不能享受这个过程,而偏要让自己在痛苦中一路走过呢?什么优美的风景也没有欣赏到,留下的只是疲惫的身心!我多么愿意所有人都能怀着美好的希望,真心地喜欢它,真心地感受那份幸福感与成就感!挖掘自己在生活中、职业中的内在魅力!
当今世界往往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的世界,这就需要教育的使命是教孩子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同时还要教他们认识地球上的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是相互依存的,只是分工不同而已,认识他人必须认识自己;要使孩子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无论是在家庭、社会还是在学校进行的教育,都应首先使他们认识自己。
学会基本的自理能力,以便更充分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并能以不断增强的自主性、判断力和个人责任感来行动。
为此,教育不应忽视人的任何一种潜力:记忆力、推理能力、美感、体力和交往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