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理第九章 压强练习题附解析

物理第九章 压强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1.a 、b 两个圆柱质量相等,分别正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一个是空心圆柱。

a 、b 两个圆柱底面积之比为2:1,密度之比是ρa :ρb =1:4,两圆柱体积之比是V a :V b =6: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圆柱空心部分是b 圆柱体积B .b 圆柱空心的部分是a 的14C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3∶4D .a 、b 两圆柱对桌面压强之比1∶22.弧圈球是一种攻击力强、威力大的乒乓球技术。

如图所示为弧圈球在空中高速旋转前进的示意图,此时球上方气体流速大于下方气体流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球在空中前进过程中受力平衡B .球在空中继续前进是由于球受到惯性的作用C .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慢D .球因高速旋转前进比不旋转前进时会下落得快3.装有水的塑料瓶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水对瓶底的压力为1F ,瓶底对桌面的压强为1p ;将瓶倒置后(如图乙所示),水对瓶盖的压力为2F ,瓶盖对桌面的压强为2p ,则( )A .12F F =B .12F F <C .12p p =D .12p p <4.如图所示,实心正方体物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部分的体积相同、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相同.则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 p 甲、p 乙的关系是( )A .△m 甲>△m 乙 p 甲>p 乙B .△m 甲>△m 乙 p 甲<p 乙C .△m 甲<△m 乙 p 甲>p 乙D.△m甲<△m乙p甲<p乙5.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盛水容器底部对桌面的压强较大B.液面下深度相同的a、b两点处的压强相等C.两个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相等D.盛水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较大6.一薄壁正方体容器放在台秤上,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12 N。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103 Pa;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8N;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2.9×103 Pa。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10 N/kg)()A.容器的底面积为120 cm2B.物块的密度为2.9×103 kg/m3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0.4×103 Pa D.薄壁正方体容器的重力为2N7.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

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ρA:ρB=3:1。

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为204N:②.物块A的密度为1.2×103kg/m3;③.图乙中,B对A的压强为6000Pa;④.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1 3A.只有①、②、④正确B.只有①、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8.如图,甲、乙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且各自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甲正方体的密度小于乙正方体的密度②若将乙放在在甲上,甲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若将甲放在乙上,乙对地面P乙;则P甲大于P乙③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部分高度小于乙边长),则甲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小于乙剩余分对地面的压强④若沿竖直方向将甲、乙各切除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竖直厚度相同,再将切除部分分别放在各自剩余部分上,则水平地面分别受到甲、乙的压强P甲大于P乙A.①④是正确的B.③④是距确的C.①③是正确的D.①②是正确的9.两个底面积不同的(S A>S B)薄壁圆柱形容器A和B,容器足够高,分别盛有甲、乙两种液体,且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如图所示.若在两容器中同时倒入或同时抽出原液体,使两种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等,正确的判断是()A.倒入的液体体积V甲可能等于V乙B.倒入的液体高度h甲一定小于h乙C.抽出的液体体积V甲一定小于V乙D.抽出的液体质量m甲可能小于m乙10.如图,开口向上的两个“凸”形管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的,除了凸部分在竖直管上的位置有高低之外,其余完全相同.现将甲管装盐水,乙管装等质量的蒸馏水,两管液面都超出各自的凸出部位,且液体都已将各管的凸出部分充满.则两管底部受到液体压强之间的关系是A.P甲>P乙B.P甲< P乙C.P甲= P乙D.无法判断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A的边长比B大。

如果从其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使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相等。

设想了下列四种做法:①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②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③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④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以上想法中能实现目的是______________。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③ ④请你简单说明你选择这两个做法的理由: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甲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00 cm2且足够深的薄壁柱形平底容器放置于水平桌面上,现用一弹簧将边长为10 cm的正方体实心物体M(不吸水)固定连接在容器底部的中心位置。

现往容器中缓慢注水,弹簧弹力大小与注水体积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当M浸没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N,从A到B的加水过程中,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化量为_____Pa(不计弹簧的质量和体积,弹簧伸长量每变化1 cm,弹力变化1 N,且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变化)。

13.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圆台形容器以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深度相同、密度不同的A、B液体,两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相同.则两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 A_____p B,两液体密度ρA_____ρB,两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_____F乙.(均选填“>”、“=”或“<”)14.如图所示,用一个矿泉水瓶和两根吸管制作成的一个“口吹喷雾器”,当向水平管中吹气时,竖直吸管上方的空气流速大,压强______(选填“大”或“小”),矿泉水瓶中的水在______的作用下从竖直管中喷出,其中矿泉水瓶瓶口要保持______。

(选填“敞开”或“密闭”)15.如图所示,一个重4N,底面积为20cm2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将重5 N的水倒入杯中,水面到杯底的距离为10cm,则水对杯底的压力为______N,盛有水的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Pa。

16.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水,ρ水=1.0×103kg/m3。

水对容器底部B处的压强是__________Pa,水对容器顶部A处的压强p A与水对容器底部B处的压强p B的比值p A:p B=________。

17.如图所示,一薄壁轻质圆柱形容器(重力不计),底部面积是8×103cm2,内放一重为5N、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与容器底不密合),现向容器内缓慢注入一定量水后,当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恰好为0时,则容器内水的深度为_____cm;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为_____Pa.18.不吸水的长方体A固定在体积不计的轻杆下端,位于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容器内,杆上端固定不动,如图甲所示。

现缓慢向容器内注入适量的水,水对容器的压强p与注水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当p=600 Pa时,容器中水的深度为____cm;长方体A 的高为_______cm体积为_____ cm3,容器的底面积为_____ cm2。

19.一次飓风发生时,屋外气压急剧降到9×104Pa,这是因为_____,当时门窗紧闭,可以认为室内气压是标准大气压,粗略取作1×105Pa.若室内屋顶的面积是100m2,这时屋顶所受到的内外压力的差值可达______ N,足以将屋顶掀飞.在风暴经过的地区,紧闭的玻璃窗上的玻璃可能破碎.破碎的玻璃片通常向______飞散(填“屋内”或“屋外”).20.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的边长之比L甲:L乙=3:2.将乙叠放在甲上方时,物块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1,拿走物块乙,甲对桌面的压强为p2,已知p1:p2=3:2,则G甲:G乙是_____,ρ甲:ρ乙是_____,若将甲叠放在乙上方时,物块乙对桌面的压强为p3,则p3_____p1(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三、实验题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轿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

轿车的一些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许多现象与物理知识有关,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甲所示是小丽家新买的轿车,总质量1.2×103kg,车轮与地面总接触面积8×10﹣3m2,则轿车停放在车库时,车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2)交通法规规定轿车行驶时不能追尾。

如两辆同向行驶的轿车发生“追尾”。

轿车B刹车后由于___________仍撞到轿车A;观察轿车A的尾部(如图乙),说明力能够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此时对轿车A中的司机起保护作用的是___________(安全气囊/汽车头枕)。

(3)轿车采用四轮鼓式制动,有效地减少了制动距离。

通过测量获得轿车以不同速度行驶时对应的制动距离(即从操纵制动刹车到车停下来的距离),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12345速度/(m•s﹣1)23456制动距离/m0.5 1.13 2.00 3.13 4.50,当轿车速度为8m/s时对应的制动距离是___________m。

22.小龙为了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操作。

(1)实验前,小龙先调整压强计(如图甲),使U形管左右两侧的液面________。

然后小龙用手指按压探头的橡皮膜,观察到__________,证明装置的气密性较好;(2)比较乙、丙两图可得________________;(3)丙、丁两图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4)如图丁所示,当U形管内液体静止时,假想在U形管底部中心有一轻薄液片,液片左侧受到压强为p左,右侧受到压强为p右,则p左_______p右(填“大于”,“小于”或“等于”);(5)本实验中所用的压强计与图2中“反水弯"的工作原理_________ (填“相同”或“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