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

壮医药线点疗法的技术操作


13.膀胱三穴
[位置]在下腹部。 [取法] 于因尿潴留而隆起的膀胱上缘取之,左、
中、右各一穴。 [作用]通利小便。 [主治] 癃闭。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4.食背穴
[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 于食指本节关节的中点处取之。 [作用]健运脾胃。 [主治] 胃肠道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7.关常穴
[位置]关节周围。 [取法]以各关节周围作为常用穴位。 [作用]祛风通络,止痛。 [主治]痹症(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8.牙痛穴
[位置]在手指背部。 [取法]于手指第3、4掌指关节中点处取穴。 [作用]通络止痛。 [主治]牙痛穴、颞颌关节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2次。
注意点灸禁忌事项
1)孕妇禁灸,尤其不能点灸下半身穴位。 2)眼部禁灸: 3)男生外殖器龟头部及女性小阴唇部禁灸; 4)点灸面目时穴位时一律用轻手法,眼区及靠近眼睛的穴位
嘱患者闭目; 5)病人情绪紧张或过度饥饿时慎用: 6)各种皮肤病在点灸治疗时期忌食牛肉、竹笋等发物。
特定穴位
1.梅花穴
[位置]肿块或皮肤损害处。 [取法]按照局部肿块或皮损的形状和大小, 沿其周边和中部选取一组穴位,呈梅花穴分 布。 [作用]软坚散结,祛风上痒。 [主治]一切肿块性和皮损性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须扑灭,只需线头有火星即可。 施灸:将线端火星对准穴位,顺应手腕和拇指屈曲动作,拇
指指腹稳重而敏捷地将带有火星的线头直接点按在预先选好 的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一般每次一个穴位灸一壮。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掌握火候,切忌烧伤皮肤,药线点燃后, 一般会出现四种火候:明火、条火、珠火、径火。 只有珠火才可以施灸!
9.启闭穴
[位置]在唇齿处。 [取法]于鼻孔外缘直下与唇线的连线,鼻孔外缘
与口角的连线,及唇边组成的三角形中心处 取穴。 [作用]醒脑通窍。 [主治] 牙关紧闭。 [点灸法]连续反复点灸,直至病人苏醒,牙关 紧闭消除。
10.鼻通
[位置] 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 [取法] 正坐,在鼻梁两侧突出的高骨处取穴。 [作用] 通利鼻窍。 [主治] 感冒鼻塞、鼻炎等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等分之交界处为一穴,每边四穴,共八穴。 [作用]透邪退热。 [主治]感冒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 [点灸法]第一天点灸2次,间隔10~15分钟; 以
后每天点灸1次。退热以后不宜再用。
20.上长强穴
[位置]在骶部。 [取法]于长强穴上方凹陷处取之。 [作用]涩肠止泻,消炎退热,止血等。 [主治]泄泻、痔疮发炎、大便出血等、发热。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7.脐周四穴
[位置]在下腹部神阙穴周围。 [取法] 以脐中为中心,旁开1.5寸,,上下
左右各取一穴,共四穴。 [作用] 温经散寒。 [主治] 腹痛、泄泻。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8.下迎香穴
[位置]在面部鼻翼外下方。 [取法] 于迎香与巨髎连线的中点处取之。 [作用]通利鼻窍。 [主治] 单纯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1下关元穴
[位置]在下腹部处。 [取法] 于脐下关元穴下0.5寸处取穴。 [作用] 温肾益精,补气回阳,调理冲任,强壮
补益。 [主治] 阳痿、早泄、腹痛、阴痒、遗精、月经
不调、妇人带下、痛经等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2.止吐穴
[位置]在胸部。 [取法] 于鸠尾和膻中连线的中点取穴。 [作用] 宽胸利气,降逆止呕。 [主治] 恶心呕吐、胸痛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海口市中医医院 针灸科
点灸前的准备
备好火源 备好药线 选好体位(以坐位或卧位为宜) 耐心解释,消除顾虑 严肃认真,合理处方
操作技术要点
整线:以两手拇食指分别持线的两端,捻转拉直。 持线:以右手拇指、食指夹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约
1~2厘米。 点火:将露出的线端在煤油灯或其他灯上点燃,如有火焰必
15.食魁穴
[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于食指次节关节中点上5分处取穴。 [作用]通络止痛。 [主治]前额头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6.中魁穴
[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 于中指次节关节中点处5分取穴。 [作用] 通络止痛。 [主治]颠顶头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7.无魁穴
25.里内庭穴
[位置]在足底部。 [取法]在足底部与内庭穴相对处取穴。 [作用]活血祛瘀,峻下通便。 [主治]大便秘结、产后胞衣不下、闭经等。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6.安眠三穴
[位置]在眉毛内侧端。 [取法]沿眉毛内侧端边缘上、中、下各取一穴,
共三穴。 [作用]安眠。 [主治]失眠。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5.痔顶穴
[位置]在外痔或肿大突出肛门口的内痔上。 [取法] 取外痔顶部或脱出肛门口外的痔顶部为
穴。若内痔不脱出肛门口外,此穴无法取到。 [作用] 活血消肿,消炎止血。 [主治] 痔疮。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6.长子穴
[位置]居在皮疹出现处。 [取法] 询问病人,以最早出现的疹子或最
大的疹子为穴。 [作用]祛风止痒。 [主治] 各种皮疹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2.莲花穴
[位置] 在皮肤损害处。 [取法] 按照局部皮肤病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
周边病损部位选取一组穴位,呈莲花形分布。 [作用] 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 癣症和皮疹类疾病。 [点灸法] 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3.葵花穴
[位置] 在皮肤病损处。 [取法] 按照局部皮损的形状和大小,沿其周边
21.趾背穴
[位置] 在足背部。 [取法]于足拇趾本节关节中点处取穴。 [作用] 健脾和胃。 [主治]胃肠道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2.燕口穴
[位置] 在两手拇指处。 [取法]将两手拇指指腹相对,于两拇指指尖处取
穴。 [作用]宁心安神。 [主治]癫痫。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3.肛周四穴
[位置]在肛门口处。 [取法]在距肛门口边缘5会处前后左右各取一穴,
共四穴。 [作用]收敛止血,消肿止痛。 [主治]内痔出血。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24.镇寒穴
[位置]在手背部。 [取法]于合谷穴后方凹陷处取穴。 [作用]温阳祛寒。 [主治]畏寒怕冷。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位置]在手掌背部。 [取法]于无莲名花穴 指次节关节中点上5分处取穴。 [作用]通络止痛。 [主治]后部头痛。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8.外劳宫穴
[位置]于手掌背部。 [取法]于手背与劳宫穴相对处取穴。 [作用]舒筋活络。 [主治]落枕。 [点灸法]每天点灸1~2次。
19.背八穴
[位置]在背部。 [取法]将从风门至大肠俞的连线分为5等分,两
和病损部位取一组穴位,呈葵花形分布。 [作用] 祛风止痒,软坚散结。 [主治] 各种顽固性的癣类疾病。 [点灸法]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4.结顶穴
[位置] 在各处肿大的淋巴结上。 [取法] 淋巴结附近或周围发生炎症,引起局部
淋巴结肿大者,取肿大之淋巴结顶部为穴。 若无淋巴结肿,此穴无法取。 [作用] 消炎解毒每天点灸1次或数次。
2.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手法有轻手法、中手法和重手法。临床应用原则是: 以轻对轻、以重对重;即轻病用轻手法,重病用重 手法。
3.防止感染:点灸后会有痒感,特别是同一穴位连 续点灸后会出现浅表的痕迹,停灸后一周左右自行 消失。不要用手抓,以防感染。万一抓破,保持清 洁或用75%酒精消毒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