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号:3组学号:53131015 53131016 姓名:刘家运杨灵
实验1 IP(Internet Protocol)
【实验目的】
掌握IP报文格式、“校验和”的计算方法,了解MTU的概念,理解IP分片的过程。两个人一组,每组提交电子报告。
【实验环境】
本实验采用网络结构一,主机的IP地址使用172.16.0.0段。掩码255.255.255.0.
IP地址分配方法:
172.16.0.组号、主机号
例如:第2组的B主机的IP地址设置为172.16.0.22
第5组的F主机的IP地址设置为 172.16.0.56
【实验内容】
练习一利用仿真编辑器发送IP数据包
本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同学熟练掌握IP包的格式和各字段的意义,理解IP包在不同子网传输时目的MAC的变化。本练习两个人一组;以主机A,B为例;实验步骤:
1、主机A启动数据包编辑器,编辑一个IP数据包;
MAC层信息: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IP层信息:
●总长度:IP首部长度(20字节)加上数据部分的长度;
●上层协议:0(本练习不使用上层协议);
●首部检查和:先添0,等全部字段添完,后再计算(自动或手动计算);
●源IP地址:本机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目的主机的IP地址;
IP数据层:
●添加:学号+姓名
2、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
3、主机A发送编辑好的报文;
4、主机B在协议分析窗口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
●记录实验结果:
①粘贴编包图片,粘贴捕获包图片;
②查看捕获到得报文长度是60,和你编辑的报文长度不同,为什么?
答:因为报文有最小大小限制,最小为60。所以当数据少的时候,会被自动填充一部分,以达到最小要求。
③讨论,为什么会捕获到ICMP目的端口不可达差错报文?
答:由于上层协议不可知,所以会产生不可达差错报文。
练习二编辑发送IPV6数据包
本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同学掌握IPV6包的格式和各字段的意义。本练习两个人一组;以主机A,B为例;
实验步骤:
1、主机A启动数据包编辑器,编辑一个IPV6数据包;
MAC层信息:
●目的MAC地址:主机B的MAC地址;
●源MAC地址:主机A的MAC地址;
IP层信息:
●协议类型选择IPV6
●有效载荷长度:数据部分的长度;
●源IP地址:本机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目的主机的IP地址;
IP数据层:
●添加:学号+姓名
2、主机B启动协议分析器,开始捕获数据;
3、主机A发送编辑好的报文;
4、主机B在协议分析窗口查找主机A所发送的数据报;
●记录实验结果:
①粘贴编包图片;
②粘贴捕获包图片
③比较IPV4头,IPV6有了那些变化?IPV4的TTL字段在IPV6里对应那个字段?
答:IPV4和IPV6协议不同,并且ipv6将原来IPV4报头中选项的功能都放在扩展报头中。而且,将扩展报头留给路径两端的源站和目的站的主机来处理。
TTL字段对应IPV6的第22位。
练习二:特殊的IP地址
目的是理解直接广播地址和受限广播地址;本练习6人一组;
一、直接广播
实验步骤:
1、主机A编辑IP数据报1,其中: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A的MAC地址
目的IP地址:172.16.0.255(直接广播地址)
2、主机B、C、D、E、F捕获数据;
3、主机A发送编辑完成的数据包;
4、主机B、C、D、E、F停止捕获数据;
●记录实验结果:
主机A同学粘贴编包图片,主机B同学粘贴捕获包图片;
二、受限广播
实验步骤:
1、主机A编辑一个IP数据报,其中:
目的MAC地址:FFFFFF-FFFFFF
源MAC地址:A的MAC地址
目的IP地址:255.255.255.255
2、主机A发送这个数据报;
3、主机B、C、D、E、F停止捕获数据;
●记录实验结果:
主机A同学粘贴编包图片,主机B同学粘贴捕获包图片;
练习三 IP包分段实验
本练习可以自己一组。
实验步骤:
1、主机启动协议分析器;打开捕获窗口,设置过滤条件(提取ICMP协议);
2、在命令行提示符下输入:
C:> Ping -L 3000 172.16.0.253(也可以是任意一个可以PING通的IP);
3、在协议分析器上截获数据包,设置ICMP过滤。在协议分析页面查看,分析IP分片情况;如下图:
①将ICMP Request报文分片信息添入表中:
问题:3个分片的标识是否相同?
相同
②粘贴捕获到的分片数据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