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第1题 (2) 分若某地的某人在一个地方做了坏事,在众多因素影响下,可能导致对该地人群的歧视,甚至会影响到在员工招聘时对该地区人的歧视。
这种现象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中()效应。
A、首应效应B、投射效应C、晕轮效应D、偏见效应第2题 (2) 分在招聘地点的选择上,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招聘范围一般是()。
A、全国B、校园招聘C、招聘单位所在地D、跨地区第3题 (2) 分()是一种信息双向性交流的培训方式,其将知识传授和能力提高两者融合到一起,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培训方法。
A、案例研究法B、角色扮演法C、头脑风暴法D、个别指导法第4题 (2) 分在双因素理论中,下列属于激励因素的是()A、工作环境B、工资C、责任D、人际关系第5题 (2) 分()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
A、低成本战略B、差异化战略C、快速发展战略D、专一化战略第6题 (2) 分对员工职业生涯设计负主要责任的是()。
A、主管人员B、同事C、企业D、员工本身第7题 (2) 分目标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阶段是()A、有效目标的设置B、目标的执行C、过程检查D、自我调节第8题 (2) 分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主要关心工作中的成长、发展或晋升阶段,这属于萨珀职业发展理论的()阶段。
A、立业与发展B、职业探索C、职业维持D、职业衰退第9题 (2) 分因招聘不慎,导致员工流失而引起企业重新招聘所花费的费用,叫做()A、安置成本B、重置成本C、机会成本D、离职成本第10题 (2) 分主要针对企业科技人员设计的动态激励方式是()A、工作内容丰富化B、工作轮换C、职务雕塑D、双阶梯型的晋升渠道第11题 (2) 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反映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心理。
A、首应效应B、回报心理C、晕轮效应D、偏见效应第12题 (2) 分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中,()是评价不同层次员工的绩效以确定培训需求的“压力点”、弄清解决当前和未来问题的培训需求以及重点培训人群。
A、工作分析B、人员分析C、组织分析D、管理分析第13题 (2) 分()是指确定和持续追踪高潜能员工的计划,以满足高潜能员工发展的需要。
A、管理梯队B、管理继承人计划C、员工接替模型D、双重职业发展通道第14题 (2) 分有关绩效沟通的描述错误的是()A、沟通方式包括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B、沟通适用于绩效管理的开始阶段C、沟通在绩效管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D、管理者可根据员工的要求进行专门的沟通第15题 (2) 分在不同类型员工的考评模式中,针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评内容是()A、工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B、沟通和协调能力C、领导能力D、重结果,轻行为第16题 (2) 分在管理活动中,如果劳动成果大于劳动耗费,则具有()A、正效益B、负效益C、零效益D、无效益第17题 (2) 分属于强制性福利的是()A、带薪休假B、生育保险C、教育福利D、企业年金第18题 (2) 分组织发展的()是指企业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把在不同领域工作的具有不同知识和技能的人集中于一个特定的动态团体之中,共同完成某个项目。
A、小型化B、弹性化C、虚拟化D、扁平化第19题 (2) 分关于销售人员薪酬体系瓜分制的优点正确描述是()A、销售指向非常明确,能激励销售人员努力工作B、易于管理、调动,并使员工保持高昂的士气和忠诚度C、成本相对固定,却照样能鼓励竞争D、见效快第20题 (2) 分有关大型企业绩效考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A、拥有比较完善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B、一线经理应该承担绩效考评的职能C、可以吸收每一位员工亲自参与考评D、以主观考评为主第21题 (2) 分招聘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或专家教授等人员时,一般的招聘地点选择为()。
A、全国或世界范围B、跨地区C、招聘单位所在地D、高校第22题 (2) 分企业在经过比较分析后选择最优结合的方案,并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效益的人力资源管理原理称为()A、优化原理B、能位匹配原理C、互补原理D、激励强化原理第23题 (2) 分日本企业管理中最突出、也最有争议的政策是()A、终身雇佣制B、年功序列工资制C、企业内工会D、温情主义的管理方式第24题 (2) 分()是指由信息网络联系起来,在其内部进行规范的权力设置和明确的分工协作,并为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实体。
A、组织B、岗位C、职位分析D、组织框架第25题 (2) 分我国《劳动法》规定,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A、三个月B、六个月C、九个月D、一年第26题 (2) 分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中,()是分析各个职位的工作任务,各项工作任务要达到的标准,以及成功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A、工作分析B、人员分析C、组织分析D、管理分析第27题 (2) 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之中期规划通常指()A、3年至5年B、6个月至1年C、3个月至6个月D、1年至3年第28题 (2) 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对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应注重培训()的建立和完善。
A、激励机制B、需求机制C、投资机制D、考核机制第29题 (2) 分一旦企业发生劳动争议,企业里面特别是管理人员一定要准确了解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
反映了处理劳动关系要遵循()原则。
A、协商解决争议B、兼顾各方利益C、及时处理D、以法律为准绳第30题 (2) 分()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和本企业内外部条件选择预测技术,然后对人员需求的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预测。
A、人力资源供给预测B、人力资源数量预测C、人力资源预测D、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第31题 (2) 分下列所有雇员流出形式中属于自愿流出的是()A、辞职B、解雇C、开除D、退休第32题 (2) 分下列属于工兵型员工的激励技巧的是()A、别试图告诉他们怎么做B、给他们机会,充分地和他人分享感受C、肯定他们的思考能力,对他们的分析表示兴趣D、多给他们出注意、想办法第33题 (2) 分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指企业为实现其既定目标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企业()各类人力资源补充来源情况的预测。
A、内部B、外部C、内部和外部D、其他地方第34题 (2) 分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晋升对下列哪种人员最具吸引力()A、专业技术人员B、销售人员C、一线生产人员D、管理人员第35题 (2) 分下列所有雇员流出形式中属于自然流出的是()A、辞职B、退休C、自动离职D、开除第36题 (2) 分近几年在我国兴起的(),作为主要为企业搜寻高中级人才的就业服务机构,在搜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门技术人才方面具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A、猎头公司B、校园招聘C、海外招聘D、网络招聘第37题 (2) 分有关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硬性的管理方式B、终身雇佣制C、合作性劳资关系D、注重在职培训第38题 (2) 分下列有关薪酬优点的描述属于技能或能力薪酬的是()A、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工同酬B、有助于高度参与型管理风格的形成C、有利于职位轮换D、有利于组织结构的扁平化第39题 (2) 分沙因的职业锥体模型中的水平发展途径是指()。
A、向核心集团靠拢B、提升C、部门转换D、降职第40题 (2) 分()是员工可以不顾时间、距离以及组织边界,利用计算机网络一起工作,迅速便利的共享知识。
A、无边界组织B、虚拟组织C、网络组织D、机械组织多选题第41题 (2) 分企业劳动关系的要素包括()A、.主体B、客体C、内容D、形式E、特征第42题 (2) 分职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有()。
A、工作扩大化原则B、因事设岗原则C、规范化原则D、系统化原则E、最少职位数原则第43题 (2) 分衡量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的主要方法通常包括()A、经验法B、会计法C、审计法D、访谈法E、分析法第44题 (2) 分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按时间划分可分为()A、长期规划B、中期规划C、短期规划D、临时规划E、定期规划第45题 (2) 分全面薪酬体系通常划分为()A、货币性薪酬体系B、非货币性薪酬体系C、实物性薪酬体系D、非实物性薪酬体系E、股票期权体系第46题 (2) 分招聘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
A、招聘决策B、人员招募C、人员甄选D、人员录用E、招聘评估第47题 (2) 分中小型企业绩效考评的内容主要包括()A、工作总结B、员工自我评价C、分类考评D、考评沟通E、结果运用第48题 (2) 分影响员工激励效果的个体因素包括()A、年龄与工龄B、个人价值C、受教育程度D、性格特征E、收入水平第49题 (2) 分人力资源管理经历的主要阶段有()A、人事管理阶段B、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混合阶段C、人力资源管理阶段D、家庭、工作、生活一体化发展阶段E、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第50题 (2) 分职业生涯设计应由()共同努力来完成。
A、员工B、客户C、组织D、上级主管E、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