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当然就会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孩子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达尔文小时候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热情去野外学习和搜集标本,以至后来成为著名的生物学家,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轨迹的起点是他永恒的兴趣——对电脑网络的痴迷。

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

”一个人获得成功,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取得的。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数学的兴趣呢?一、从良好的课堂设计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具体做到以下几点:(1)从导课开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精神饱满,促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所以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与教材特点,抓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巧设导语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有效的进入到课堂的学习当中去。

例如我在教人教版《除法的初步认识》引课时,先讲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猴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是猴哥哥,一个是猴弟弟。

猴妈妈有六个桃子,想分给这两个孩子。

于是,猴妈妈给猴哥哥1个,给猴弟弟5个,猴哥哥说“:妈妈,你分的不公平!弟弟的比我的多!”这时,猴妈妈笑着从猴弟弟的5个桃子里拿走了1个放在猴哥哥这边。

可猴哥哥还是大声说“妈妈,还是不公平,弟弟的还是比我的多!”于是,猴妈妈又从猴弟弟的4个桃子里拿走了1个放在猴哥哥这边。

这时猴哥哥高兴的说“:妈妈,这次公平了!”老师:开始给猴弟弟5个桃子,给猴哥哥1个桃子,猴哥为什么说“:不公平”?(弟弟多,哥哥少)老师:后来,猴哥哥和猴弟弟都有3个桃子,猴哥哥为什么说“:这次公平了”?(每个人分得桃子同样多)生:踊跃发言。

一个故事的讲述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良好的心态下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当中。

(2)教学过程的趣味性。

设计一个良好的对于学生来说有兴趣的教学过程,我认为可以更多的考虑这样几点:首先,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课件,这其中包括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尤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更能够从多方面多感官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更多的是形象思维,获得知识也都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儿童对实物非常感兴趣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或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动手操作,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活泼好动、好玩,他们爱动手操作,喜欢在动手操作中探究、发现与掌握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

正如俗话所说:“眼过一遍,不如手过一遍。

”动手操作不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去探讨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变枯燥被动为主动学习,从而达到激趣乐学。

而且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

并且在参与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再次,课堂练习的一般化、形式化和呆板化,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乏味,影响教学质量,所以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计算产生无穷吸引力,激发起学生做练习题的兴趣,如“帮助小动物找家、送信、开火车、接龙比赛、夺红旗等游戏或竞赛性的练习题,都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练习形式,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疲劳,一举两得。

(3课堂小结的趣味性。

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要“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

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比如,师:同学们这一分钟做的事情可真是不少。

那么,我们这一节课有多少个1分钟呢?生:40个。

师:这40个1分钟里你有什么收获?生:……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说明同学们也会充分利用时间,你们真棒!不过,老师还想让同学们思考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吗?生:愿意。

师:大多数钟面上都有秒针,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看秒针认识时间和看秒针知道经过几秒,那么除了有秒针的钟表之外,还有其他的计时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几秒的时间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电子辞典,这个位置有两个小小的数字,它们就表示秒,你们还能搜集到其他的计时工具吗?如果搜集到了,下节课把它带到课堂上来,让大家认识一下。

(计算秒的工具还有秒表,但不常见,家长的手机上一般有这个设置,学生可以通过询问和自己操作找到,不过带到课堂上的可能性不大。

带有“秒”计时的电子表也不太常见,所以需要搜集,下节课展示给了他们充分准备的时间。

)如此结束,再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绪,保持了学习兴趣,产生认识的需求,取得“课虽终,需犹存”的效果。

二、从平时的数学环境着手。

具体的指的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以制定一些持久的有效的数学活动。

(1)例如每天可以利用小黑板或班级小栏目,出一道对于学生来说好奇的和生活相关的数学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拓展了学生数学视野.(2)可以每天利用晨读或者午读时间,教师讲或者学生,甚至让学生回家对家长讲一些和数学相关的有趣的简短数学故事或者介绍一些和数学相关的名人事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3)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数学氛围,例如可以在班级墙壁制作一个小小的数学表扬栏,并且明确的进行分工考查。

(4)可以写数学日记,可以是几个字也可以是很多,写写自己一天或者几天来学习数学或了解到数学知识的感受。

但不能为此给学生形成了一种负担,这样就适得其反了。

而是要引导学生因为需要而去写,达到这样一种效果。

三、从家庭环境入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望子成龙是许多天下为人父母者的共同心愿,使自己的心爱的孩子萌发出积极的学习热情,走出成功幸福的第一步,却是我们许多年轻的父母还未能很好把握的。

甚至有为数不少的父母不得要领,违反科学的教育方法,压制和扼杀了孩子探寻的天性和求知的新奇心,结果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所以可以首先是使孩子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学习动力的源泉。

然后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一句话,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他们常常对新颖的东西感兴趣,对运动变化的东西感兴趣,对相互矛盾的东西感兴趣,对笑话、幽默故事感兴趣,对美的东西感兴趣,对实验、操作感兴趣,对竞赛和游戏等感兴趣。

以培养学习数学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孩子的学习数学的动机。

总之,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方法和途径,何止百样千条?但都必须简单易操作,即自然适合。

只要我们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在课后用心总结修改,就一定的发现创造出许多精巧的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逐渐养成勤于思考既动脑又动手的良好习惯。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说明浓厚的兴趣可激起强大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学习,下面就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谈本人的看法。

一、以创设情境的“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景是一种具有教学功能的课堂因素,其功能最突出的一点是引导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

在教学中,为了告别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课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生喜欢事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有趣而且新颖的情境是良方之一。

二、以数学活动中的“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理越辩越明”,在数学课堂的交流活动中,我们大可放手让学生互相间质疑设问,师生间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亲自动脑设问和思考回答,在思考辩论中获取知识。

好的老师让学生发现真理,不好的老师告诉学生真理,我们在数学活动中一定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他们思维火花的碰撞,发出的是一次次的光亮,就是他们一次次的收获和进步。

学生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只要给他们舞台,他们会兴趣大增,你一定会看到精彩的节目。

三、以实践活动中的“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不能缺乏实践操作,我们不能只考虑效果,更重要的是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思考发现的探索过程,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注重学生天性兴趣中“动”的利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动手空间,教学呈现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四、以巩固练习的“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练习形式单一,而且陈旧,学生把它当成一种不得不去完成的机械操作任务,不易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而拓展性练习是要将书本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解决,甚至要通过合作交流才能来完成,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挑战欲望。

对于拓展性练习,学生一般有这样的心理,我想挑战一下,我觉得有点难,但我想试试,我想动手做一做等。

例如; 本人在上人教版第八册求平均数一课时,设计如下巩固练习:“星期天,小强高高兴兴去池塘学游泳。

已知池塘的水平均深是126厘米,小强身高134厘米,他碰到了一个难题,他在这个池塘中学游泳会有危险吗?”,在各种可能答案出现后,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兴趣盎然。

因此在设计时,要以多变的形式、新颖的拓展性题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涌起学习的冲动,从而启动和活跃思维。

五、以课堂小结的“疑”,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好的教学课不仅要开课时兴趣就产生,上课中兴趣浓厚,而且还要做到“课结束,趣犹存”。

使学生保持学习热情。

比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是这样结束本课的: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可能性大小的基本知识,大家对此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请同学们下去了解一下各种电脑福利彩票、体育彩票、街面上抽奖活动中中奖的可能性是怎样的,可以回家查找一些课外书籍或上网查找,明天上课我们看哪一位同学说得最清楚。

如此结束,再次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情绪,保持了学习兴趣,产生认识的需求,取得“课虽终,趣犹存”的效果。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