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杨湖口乡中心小学
2015-2016年校本教材规划方案
一、需求评估
(一)学生需求
每一名学生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成长背景、发展经历、素质构成,各有所长。
现代社会的学生素质全面,竞争意识强,个性突出。
这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根本点。
在前期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校外上特长班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所有学生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尤其喜欢书法的同学较多。
(二)办学理念
教育部文件要求“要加强中小学写字教学,使学生把字写好、写美”。
《新课标解读》也反复强调:“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得既规范又美观。
”为了提高师生写字水平,营造墨香校园,我校从写字教育活动入手,以“端端正正写字,踏踏实实做人”为主旨,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主渠道,建立一支具有写字特色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群体。
(三)师资介绍
我校是农村学校,全校学生都来自农村,学生的课余生活单调枯燥。
学生渴望丰富的丰富的学习生活。
培养兴趣,发展特长,校本课程的开设便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
我校教师多为青年
教师,青年教师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且这些青年教师所学专业丰富,各有所长,为学校提供了校本教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
(四)社区资源
学校地处沙河村,这里有纯朴、谦让、坦诚的村风、民风,也有书法写的很好的村民,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我校成功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有效载体。
二、教材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
校本教材开发是小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完善课程体系、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实施校本课程,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资源,设置编排可供学生选择学习的校本课程,形成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创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发展。
(二)学生发展目标
校本教材的开发,将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亲身参与实践,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
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三)教师发展目标
校本教材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
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新课改的实施需要一支特别能战斗的教师队伍,需要研究型、学者型、创新型骨干教师,需要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育教学带来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为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提供了操作平台和发展空间,有利于教师的进步和发展,能够促进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课程管理
1、实施步骤
(1)面向全体教师学生。
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教学课,加强校本课程教学的研究。
(2)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校本课程需要的教师立足于学校内部,对部分教师进行培训,内容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教师进行校本课程理论的培训,让教
师初步掌握校本课程的一些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常识、课程探究等基本原理,为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拓宽其知识面,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为课程开发提供知识和智力上的支持。
(3)撰写好校本教材教本
负责校本教材撰写的教师首先写出校本教材教案,交给校本教材工作研究小组初审。
教案要有以下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及活动安排、教学效果等。
四、教材评价
对于学校校本教材的评价,我校遵循“四重”、“四性”原则。
“四重”即重过程、重应用、重亲身体验、重全员参与;“四性”是指过程性、激励性、丰富性和多样性。
评价程序的过程性。
将评价贯穿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重点评价教师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参与体会。
评价方式的激励性。
结合学生的活动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施展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组织与学习环境。
评价内容的丰富性。
根据学生在校本课程中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实践体验、方法和技能的掌握进行全面评价。
评价手段的多样性。
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
1、对教师的评价
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1)教师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对学生的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应该按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纲要》的要求,完成周期内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校本课程规定的课时数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有资料意识,整理学生学习档案、妥善保管学生成果资料袋。
(4)任课教师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2、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三看:看学生学时总量;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态度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
(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法,但要做好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探究的态度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成效进行评价,采用“优秀、良好、继续努力”的正
面评价形式。
(3)学生成果可通过队内交流、学校比赛等多种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档案。
五、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宣传和领导。
加强对教师学生、家长的宣传,明确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和做法,促进校本课程顺利进行。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和审议小组,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和教师的相关资质进行审议,确定是否执行。
3、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教师对课程的开发、研究能力。
4、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控,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学生、检测、评价都有规定。
5、加强课程档案管理,及时收集资料,为校本课程的逐步完善提供依据。
6、制定有利课程开发的支持政策,给予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