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印染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摘要:本文主要首先从我国印染行业的行业销售状况、行业支撑的影响因素、行业质量效益表现情况以及节能减排和治理情况几个方面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印染行业的发展情况。
接着又从产销、投资、进出口贸易以及其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方面对2009-2010年间印染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
然后,主要从印染行业的污水处理和印染助剂两方面分析了现代印染业存在的不足之处。
最后对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指出了未来印染业发展的方向。
一、我国印染行业发展回顾1 “十一五”我国印染行业运行情况“十一五”时期, 我国印染行业经历了应对危机的特殊时期, 克服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 逐步回归到正常增长轨道。
“十一五”期间, 印染行业运行整体向好: 产量产值持续增长, 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 内需拉动作用增强, 国际竞争力提升;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淘汰落后产能效果显着,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产量增速低于“十一五”时期快速增长阶段的增速, 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明显。
行业产销状况“十一五”期间, 我国印染行业产销保持持续增长。
2005 -2010年, 产量、产值规模逐年增加, 产量增速呈明显的“V”形走势( 2008年为谷底), 产值增速除2009 年较低外, 基本平稳。
2010年, 我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的印染布产量为亿米,比2005年增长%,年均增长%;工业总产值亿元(估计数),比2005年增长%,年平均增长%;销售产值亿元( 估计数),比2005年增长%,年均增长%;产销率%,产销衔接基本良好,保持%以上的较高水平[ 1-3],各年数据见表1。
行业支撑的影响因素情况(1)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十一五”期间, 行业投资规模除2006年大幅增加,2007年由于基数原因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抑制作用同比下降外,整体表现为逐年增加,投资增加。
2006年达%,2007年为%,随后逐年增加。
2010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比2005年增长%,年均增长%。
新开工项目数近几年均未达到2005和2006年的水平,表明行业由快速增长阶段逐步进入平稳发展阶段,2010年新开工项目数208个,处于近年较低水平(图1~2)。
(2)内销产值情况“十一五”期间, 内需市场对印染行业的拉动作用增强, 印染行业内销产值呈逐年增加态势。
2010年, 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实现内销产值2 495. 5亿元( 估计数), 是2005年的2. 6 倍, 年均增长21. 06% ( 见图3 ); 内销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84. 03%, 较2005年的65. 28%提高18. 75个百分点(见图4)。
(3)出口情况“十一五”期间, 除2009年出口数量、金额和单价全面下滑外, 我国印染布出口整体上呈逐年增长态势(见图5~6 )。
2010年, 印染六大类产品出口数量126. 68亿米, 比2005年增长%,年均增长%; 出口金额亿美元,比2005 年增长%,年均增长%;出口单价美元/米,比2005年提高%, 每米布提高美元。
我国印染布出口具有市场多元化的特点,印染六大类产品出口到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其中亚洲市场约占50%, 非洲是第二大市场, 占出口总量20%, 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约占10%。
也正是由于我国印染布主要出口到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 这些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 经济复苏较快, 进口增速高于发达经济体, 金融危机后我国印染布出口能够较快恢复增长。
“十一五”期间, 印染企业逐渐调整市场结构, 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
由表2可知, 2010年与2005 年比较, 亚洲市场所占比重由%下降到46. 77%, 减少7.88 个百分点; 非洲市场所占比重由%上升到%, 增加个百分点; 美洲市场所占比重由14. 45%上升到%, 增加个百分点; 欧洲市场所占比重由9. 90%上升到10. 92%, 增加个百分点[ 3]。
行业质量、效益表现情况“十一五”期间, 印染行业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更加注重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积极应对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 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水平,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三费比例[ (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收入]从2005年的5. 66%下降到2010年的4. 96%,下降了0. 7 个百分点(见图7); 劳动生产率(现价产值) 由2005年的33. 02万元/人·年提高到2010年的48. 14万元/人·年, 增长45. 82%, 行业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逐步提高(见图8)。
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从2005 年的1. 18 次/年提高到2010年的1. 27次/年, 提高7. 88% (见图9); 流动资产周转率从2005年2. 47次/年降低到2010年的2. 41 次/年, 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略有提高( 见图10)。
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26. 78 亿元( 估计数), 比2005 年增长163. 36%, 年均增长21. 37% (见图11); 毛利率从2005 年的9. 42%提高到2010年的10. 51%, 提高了1. 09个百分点(见图12); 利润率从2005年的3. 29% 提高到2010年的4. 29%, 提高了1个百分点(见图13)。
从图7~13看出, 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技术进步节能降耗、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节能减排与环境治理情况近年来, 印染行业对节能降耗和减排工作非常重视。
一批节能、节水的新技术实现研发突破并在行业中推广应用;污染物控制技术取得明显进步,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有了很大进展。
印染企业积极进行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采用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全行业节能减排取得了显着成效。
2005-2010年,生产印染布的新鲜水的取水量由4吨/百米下降到吨/百米,下降%;印染布生产水回用率由7%提高到15%,提高了8个百分点;印染布生产综合能耗由59kg标煤/百米下降到50kg标煤/百米,下降15%[4]。
2 影响行业运行的主要因素国际市场需求( 1)整体出口情况“十五”期间, 我国印染布出口数量和金额年增速分别达22. 22%和24. 39%。
2005年, 受美欧特保、设限等贸易摩擦、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影响, 印染布出口数量和金额增速大幅回落至11. 48%和11. 82%。
2006 年和2007 年, 印染布出口进一步下滑, 出口数量增速分别只有2. 07%和3. 96%。
2008年四季度, 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 国际需求减弱, 印染布出口增速骤然下滑。
随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印染布出口持续下滑,2009年一季度跌入谷底, 之后随各国经济逐步复苏, 印染布出口逐步恢复, 但2009年全年仍未扭转负增长局面。
随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 2010年印染布出口逐渐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 2)美、欧、日市场2005年1月1日, 全球纺织品贸易取消配额限制, 实现纺织贸易一体化。
随着全球纺织服装出口配额的取消, 我国原设限市场在配额时代被压抑的出口数量出现集中释放。
2005 年印染布六大类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其中对原非设限地区的出口同比增长%,而对美国欧盟等原设限地区的出口同比增长31. 68%,占全部出口比重从2004 年同期%上升到%。
原设限地区中,对美国出口的数量增幅达%,金额增幅达%;对欧盟出口数量增幅%,金额增幅%,欧盟出口受配额取消的影响不大。
2006- 2007年受欧美贸易摩擦及国际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对欧美市场出口未能持续快速增长的趋势。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由于欧美日市场占印染布总出口的比重不大,总体上说,市场出口没有明显变化,至2010年,欧盟、美国和日本市场占出口总量的比重分别为%、%和% (见图14)。
欧美日市场贸易环境的变化对印染布直接出口影响虽不是很大, 但是将通过服装出口等间接方式产生影响。
预计2011年印染布对美、欧、日市场出口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3)亚洲新兴市场近年来, 亚洲新兴市场对印染布的需求不断增强。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以来,印染布对东盟十国出口增长明显。
2005-2010年,印染布对东盟十国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和%,分别高出平均水平33. 49和个百分点;东盟十国占出口数量的比重则由%提高到%,占出口金额的比重由% 提高到% (见图15)。
预计2011年对东盟十国的出口仍将保持较高增速。
(4)非洲新兴市场非洲是我国印染布的第二大出口市场。
2005-2010年,我国对非洲的印染布出口有较好的表现, 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和%,分别高出平均水平和个百分点;非洲市场占出口数量的比重由%提高到%,占出口金额的比重由%提高到%(见图16)。
预计2011年对非洲市场的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5)东欧新兴市场2005-2010年, 我国对俄罗斯的印染布出口增长突出, 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和%,分别高出平均水平和个百分点;俄罗斯市场占出口数量的比重由%提高到%,占出口金额的比重由%提高到3. 23%(见图17)。
预计2011年对俄罗斯市场的出口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6)印度市场2005-2010年, 我国对印度印染布的出口增长不明显, 出口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和%, 数量增速高出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但金额增速低于平均水平个百分点,5年来,对印度市场出口价格不增反而下降(见图18)。
二、我国印染行业发展现状2010年, 印染行业经济运行在2009 年企稳回升的基础上继续向好。
季度增长呈前高后低态势, 2010年以来, 经济增长逐季回调, 至三、四季度高位企稳, 经济运行从应对危机的特殊状态基本回归正常增长轨道。
同时, 行业节能减排扎实推进,淘汰落后产能效果显着,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1. 产销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2010年1- 11月, 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363家, 同比增加35家。
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的产量为亿米, 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个百分点,同比加快个百分点。
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等东沿海五省产量497. 91亿米,占全国总产量的%。
其中, 浙江省亿米, 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个百分点,同比加快3. 74个百分点,浙江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进一步加大。
江苏省亿米,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个百分点, 同比加快个百分点。
广东省亿米, 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半年回落个百分点,同比加快个百分点山东省亿米, 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半年加快个百分点,同比减缓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