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老师怎么说,学生才会听 ——师生沟通的艺术和方法
老师怎么说,学生才会听 ——师生沟通的艺术和方法
教师怎么说 学生才会听
——师生沟通的艺术和方法
鲁山一高德育室 金莉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 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都在于教 师忘却了:上课,这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 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 系来确定的。” 事实上,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 先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优 化,有效的教学,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都 是一种奢谈。
三
四
五
1.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呢?
在第一层次的回应中,老师似乎根
本没有留意这个学生所说的话,当 他问学生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是 个十分不适合的问题,说明老师根 本没有去感受这个学生的内心状态。
2.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高 考却失败了。
在第二个层次中,老师的回应虽然
在内容上是和学生表面所说的一致, 但他只领会了学生十分表面的感受, 所以在回应中就只有内容上的表达, 缺乏感情上的要素,显得了解得不 够。
嘲讽——流露出对学生明显的鄙夷
和轻视,还带有一些人格侮辱的成 分在内。这样学生会很反感。
“你都这么大了,我跟你说什么 应该要去做,不要每次都要别人 提醒你,自己要好好想想……”
说教——反复说教只会让学生觉得 这老师怎么这么烦,也容易让学生 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对老师没有丝 毫的好感,对老师讲的话也只当耳 边风。
沟通的本意是“提醒” → (“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批 评”
你怎么这么懒?!还不
快去做下一题?!
沟通的本意是“指导” → (“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命 令”
你放学后到我办公室
来做功课!
沟通的本意是“了解心理反应” → (“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恐 吓”
如果你不准时交作业,
就叫你家长来见我!
这时,你会怎样回应这位学生呢?
不同层次的回答
一 二
你为什么感到如此悲伤呢? 你一向成绩很好,但想不到高考却失败了。
因为高考失败了,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 因为高考失败了,你感到很失望,很难过。不清楚 前面的路怎么走,心中很乱。 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想到高考会失败。知道高 考成绩后,心中特别失望、难过、郁闷。今后该怎 么选择,你和父母存在分歧,内心很乱,很矛盾。
在他的回应中,无论在表面或深入 的感受上,都很准确。在这个例子 中,他不但同感到了学生很失望难 过等表面的感受,甚至连很深入的, 如气愤、不甘心和矛盾等也做了很 准确的回应。在这个层次上能够作 出回应的老师完全能够设身处地感 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了。
(三)沟通的参与者均愿意倾吐自我,并且 尊重接纳彼此的观点,乐于积极地接纳对方。
(二)同理心与换位思考,共同创设交往的
情境。
例: 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从来不担心高考, 就算想,也只是估计自己能不能取得优 异成绩。想不到居然没进入本科线。今 年的高考其实并不难,班上成绩中等的 都进入了本科线,真是越想越不服气。 我想早些工作,父母坚持认为考上大学 才有出息,一定要我参加补习班,然后 再考。和他们争了几天,都没结果,我 都烦死了。
第四位老师,由于他所达到的同感
相当深,因此在他的回应中,他表 达了学生表面言语后面更深的感受, 可以引导学生去表达更深和本来还 没有察觉的感受。
5.你一向成绩很好,从来没想到高 考会失败。知道高考成绩后,心中特 别失望、难过、郁闷。今后该怎么选 择,你和父母存在分歧,内心很乱, 很矛盾。
第五位老师,做到了最正确的同理。
如果教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感情,学 生与教师的人际关系必然僵化。那么,无论教 师有多么良苦的用心,学生也不会接受了,并 从内心对教师产生很大的抵触感。
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后,对这个 教师所给予的教育会产生很大的接 纳感,会带着良好的愉悦的情绪来 理解教师的语言,接受教师的要求 。
沟通是一门艺术。一次成功的 沟通,就是一次成功的教育。 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 的问题。
例:
老师正在教室里巡视,要学生坐好。—个学生对他说:“你是不是怕今
天早上校长会来看我们?”
老师说: (1)“今天老师会以平常的态度来上课。”
(2)“我应该不会紧张,他们只是一群人而已。”
(3)“有点紧张是很自然的事。” (4)“我紧张是因为我不相信你们能表现得和平常一样。” (5)“不必替我担心,只要注意你自己的态度就好了。” (6)“是的,老师有点紧张,希望你们好好表现,帮我这个忙。”
一、要实现有效的沟通,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尊重:沟通的参与者具有平等的人格,有自由沟通的平等机会。
差异是沟通的基础,但沟通不是为了排斥差异,消除差异,而是为了更好 地理解差异,求同存异。
你有听到过老师对学生这样讲话吗 ?
你怎么这么“没皮没脸”、“没羞没臊”? 脑袋里进水了吧?一点记性也没有! 某某就像个老鼠屎,走哪儿哪儿臭。 你想什么呢?榆木脑袋! 你缺根弦呀,你缺心少肺呀,长脑子干什么的, 回家查查, 看是不是弱智。 不学就回家,玩儿个够吧! 瞧你这样你爹妈也好不到哪儿去。 看你写的什么字,像鸡扒拉似的。 大家都别理他
泛泛之辞——当教师安慰一个痛苦中的 学生或者学生急切的要求教师对自己有所 帮助时,一些没有解决实际问题、没有意 义的安慰语言会让学生非常的失望。进而 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无能、自私、冷漠等 不良的印象。
沟通障碍的种类
种类 典型语言 学生反应
怨恨、恼怒、敌对、 顶撞、抗拒等 命令、控制、指挥 “你上课为什么大声说话? 给我闭嘴”
警告、威胁
训诫、说教 过度忠告或建议 中伤、归类 给予泛泛之辞 不愿积极的聆听 强加于人
“你再欺负小同学,让你的 家长来见我”
“在这么窗明几净的教室里 学习,你们应该好好读书” “拿到试卷后一定要先浏览 试题。” “你以为你很聪明,不要自 以为是” “你真让我失望” “我不想听你说,给我闭 嘴!” “昨天晚上你为什么不按我 的要求去做作业?”
沟通的本意是“鼓励学生” → (“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怀 疑”
我不相信你会做得好。
沟通的本意是“想帮助反省” → (“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质 问”
你究竟有没有照我的
话去做!
沟通的本意是“交流” → (“你向信息”的表达口吻)“奚 落”
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
的!
“你给我闭上嘴,全班就你最吵, 上课了还叫那么大声,你以为你 是谁啊,真正的老师是我,轮不 到你讲话!”
恐惧、屈从、敌对
防卫、抗拒 人云亦云 自尊心受损、反攻击 对于学生的成长无益 无效谈话 防卫、抵触
3.因为高考失败了,你感到很失 望,很难过。
老师若要与学生产生积极的沟通效应, 最低限度要能达到第三个老师这样的同 理。这位老师的回应显示他对学生表达 的表面感受有正确的了解,但他仍然没 有对学生较深的感受做出回应。这样的 沟通对学生已经能够带来正面作用了。
4.因为高考失败了,你感到很失望, 很难过。不清楚前面的路怎么走,心 中很乱。
思考
怎样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 如“早恋”“网瘾”“违规”, 可以应用什么原则?
教师沟通能力的自我提高
(一)仔细倾听
倾听是表达尊重的一个明显标志。“倾听”是满足学生感情上 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为重要的工具。通过倾听,可 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有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得到倾听就意味着被 理解,并且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确实是有意义的。
1、不仅要表达社会一般的道德标准和风俗习惯以及
自己作为教师角色的规范,而且要同时表达自己作为 “人”的真实的感受。 即教师应以“真正的我”出现, 没有防御式的伪装,不把自己藏在专业角色的后面,不 戴假面具,不是在扮演角色或象完成例行公事一样,而
是表里一致、真实可信地投身于与学生的关系之中。
这既是师生“我—你”平等沟通关系的体现,也是 教师真诚态度的表现。教师如果只是一般地讲道理,论 规范,常常只能是苍白无力的说教和灌输。如果教师碍 于自己的身份而不愿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也难以换来 学生敞开心扉的沟通。
“这纸张是在你的座位底下,你就必 须把它拣起来!” “轮不到你讲话,这里不是你的家。” 命令——学生对老师也会产生一种距 离感,甚至是怨恨、恼怒和敌对的情 绪。
“没关系,回去好好休息休息,明天就好了。” “没关系,一步一步来,你的路还长着呢!” “不要难过,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明天你就 会好起来。”
教师埋怨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努 力、爱狡辩;
学生则认为老师居高临下, 爱摆架子、只盯成绩,不理解 他们的内心感受等等。
师生之间缺乏一种平等和有效的沟通。
从沟通的角度看教育效能,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往往是先 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 的教育。
他们很注重对教师的感觉是“喜 欢”还是“不喜欢”,然后再来决定 对教师的教育是“接受”还是“不接 受”。
但在现实的师生沟通中,却经常产生这样的现象:教师时常打
断学生的诉说,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或直接要求学生“应该”这 样来处理问题。教师若是喜欢从自己的愿望和主观判断出发,希望
尽快出现自己所期望的结果,希望学生尽快接受教师的影响,那么,
这样的倾听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还会给学生带去消极的信息,学 生会以为老师对他说的话远比他自己要对老师说的话重要,也就不 愿意再对老师说什么了。
学生需要理解,特别是在他们心烦意乱、情绪不佳 的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倾听学生的声音 并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感受。 在倾听中,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的态度 : 愿意花时间,并愿意倾听学生对你的诉说。 心甘情愿地去帮助学生。 做好准备去接纳学生的感情。 把学生看成是有足够能力去理解自身问题的人。
(二)表达的技巧 在学校教育中,一些教师的言语表达只停留在空洞 的说教和劝诫上,如“学生应该遵守纪律,以学习为 重”“青年人应该志向远大”;或者是简单的判断和评 价,如“我认为那是错的”“你太骄傲自大了”;甚至 是贴标签,如“你在班上是表现最差的学生”等等。这 都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沟通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