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填入 a、b、c 三个方框内,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①③
D.②③①
7.森林面积锐减对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
①使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
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自然要素 生物
对土壤的作用 ①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②与土壤肥力的产生密切关联
土壤的表层为有机质(腐 殖质),它是土壤具有肥力 能够生长植物的最主要原因, 是土壤的本质属性。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 制造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和 残体形式,将有机养分归还 地表
02
CO2
合成有机质
落叶
腐殖质 根部吸收(水分、矿物质养分)
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全面地评价。 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1995—2015年该地年平均 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1995—2007年与2008—2015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 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图示信息可推断,1995—2015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
B.水土流失加重
C.全球气候变暖
D.降水减少
在周围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周围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 并在谷底沉积继续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而在坡地上,气温
相 在对 周较 围高 山, 坡形 环成 绕所 的谓 山“ 谷暖 或带 盆” 地。 中下 ,图 周是 围我 山国 坡某 上山 的地 冷空 1月气份向不谷同底坡注向泻极,端 最 并低 在气 谷温 底和 沉平 积均 继最 续低 辐气 射温 冷随 却高 ,度 形变 成化 所示 谓意 “图 冷湖 (图”中。Ⅰ而、在Ⅱ坡为地极上端,和气平温均 最 相低 对气 较温 高, )。形读成图所,谓回“答暖31带~”32。题下。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 最低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 最低气温)。读图,回答31~32题。
17.与法国梧桐相比,香樟树作为城市行道树的明显缺点是 A
A. 冬季采光不佳,树枝易被积雪压断 B.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差
C. 夏季遮荫不足,导致气温日较差大 D. 降低噪音、吸烟滞尘的生态价值低
植物在地表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经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的速率,减去植物呼 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的速率,叫做净初级生产率。净初级生产率高低综合反映地表无机 环境的优劣,同时也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一般来说,生物净初级生产率高的地 方,往往也是生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比较好的地方。下表为不同生态系统的平均净 初级生产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有机碳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等因 素,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 机碳的含量。读我国伊犁河谷北部山地不同植被带0~10 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 图,回答41~43题。
41图中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 是( )
A.气候变暖,植物生长快,消耗有机碳多 B.降水增多,土壤有机碳被雨水冲刷流失
A
C.冬季放牧,草场畜牧超载导致植被破坏
D.光照减弱,生物生产量减少,腐殖质减少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种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读图,
回答8~10题。
8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中此森
林植被集中分布区的海拔最可能是
某山地不同坡向1月份最低温随高度的变化 31该山可能是( ) A.贺兰山 B.太行山 C.武夷山 D.长白山 32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 B ) A.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 B.该山地西北坡,1月份在300 m附近高度出现“暖带” C.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附近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 D.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
A. 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B. 随气温的降低而逐渐增大
C. 在a、b植被过渡带处较大 D. 均不受植被类型的影响
11. 贡嘎山东坡( D )
A. 次生阔叶林处微生物活动微弱
B. 林线附近残枝落叶的分解速度较快
C. a植被归还地表的生物量大于落叶林
D. a植被处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高于次生阔叶林处
()
A.1 800~1 900 m
B.1 900~2 000 m A
C.2 000~2 100 m
D.2 100~2 200 m
9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
()
B
A.喜光、喜湿
B.喜阴、喜湿
C.好热、耐旱
D.耐寒、好旱
10调查发现,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所占百分比增长趋势明显,其主
要原因是( )
A.光照增强 C
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
B.森林火险等级增大
A
C.地表径流逐年增加
D.基岩裸地不断增加
4.对当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合理的是
C
A.植被覆盖指数下降
B.水网密度指数下降
C.土地退化指数下降
D.环境负荷指数下降
5.科考人员实地考察发现了成片的阔叶林,它们可能是
A
A.桦树林 B.胡杨林
C.樟树林
D.桑树林
3、生物与土壤
覆盖度 30%
70%
茂盛度
植物种类
代表植物高度

荆条、野瑞香、黄栌、胡枝子、白 艾草
荆条0.6米 黄栌0.5米
强盛
荆条、黄栌、蚂蚱腿子、小叶苦枥、 野瑞香、柔毛绣线菊、胡枝子、羊 胡子草、柴胡、山丹、铁杆蒿、卷 柏地衣
荆条2米 黄栌1.5米
23据提供信息可断定,甲坡为( D ) A.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 C.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D.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24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D ) A.热量适宜 B.植物种类优势 C.土壤肥沃 D.水分条件较好
生态系统 赤道雨林(陆地) 淡水沼泽(陆地) 河口(海洋) 中纬度森林(陆地) 农用地(陆地) 中纬度草原(陆地) 湖泊与河流(陆地) 荒漠(陆地)
平均净初级生产率(g/m2·a) 2000 2500 1800 1300 650 500 500 3
18. 与湖泊相比,中纬度森林 ( ) D
A.生物多样性差
B. 地表无机环境恶劣
C. 生物资源稀缺
D. 生态系统结构复杂
19. 破坏植被对地表无机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是 (
A. 内蒙古大草原 B. 三江平原 C. 刚果盆地
)C D. 恒河人海口
4、地形与土壤
地势
气候和植被
坡度 坡向
陡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平地容易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阳坡 阴坡
[2019山西忻州检测]大约在4 000万年前,青藏高原开始从海底隆升。经过漫长而 缓慢的抬升,现在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已超过4 000米,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 回答1~2题。
8.生物土壤结皮形成和演化过程中( D ) A.生物多样性没有变化 B.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C.会破坏原生生态环境 D.可增加沙漠表层有机质含量 9.生物土壤结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 D ) A.增加大气降水 B.增强地面蒸发 C.减小昼夜温差 D.减少风蚀水蚀
2、气候与土壤
自然要素
对土壤的作应的内容分别是( )
B
A.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空气稀薄
B.气温低、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
C.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空气稀薄
D.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
C
0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下列现象与青藏高原地理环境不相符的是( )
A.地壳隆升,海拔不断升高,气候逐渐变得寒冷干燥
B.高山终年积雪,冰川广布,丰富的冰雪融水为河流提供水源
土壤全氮含量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之和。下面图甲为贡嘎山植被垂直分布图(海拔3 500 m处为林线),图乙为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沿海拔变化图。读 图回答下面小题。
9. a植被对应的自然带是( ) A
A. 针叶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带C. 山地荒漠草原带 D. 亚高山草甸带
10. 贡嘎山东坡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C )
①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②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 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黑土是温带半湿润地 区草原草甸植被下发育的 具深厚腐殖质层的黑色土 壤。黑灰色腐殖质层厚 30-100cm ,是在寒冷湿 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的。
红壤的基本特征是呈 酸性,肥力较低有机质 含量在2%以下。原因是 分布在湿润和高温的热 带和亚热带南部,微生 物活动旺盛,有机质被 大量分解。
13.中央谷地( A ) A.河谷西侧为背风坡雨影区降雨少 B.东侧河流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 C.因板块张裂,地壳断裂陷落形成 D.河谷西侧因坡度较陡而发育河流少 14.中央谷地果菜品质好的主要原因 是( D ) A.谷底气候温暖、降水丰富 B.河流提供了充足的优质水源, C.谷底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D.谷地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C.土壤贫瘠,多冻土,土层深厚
D.植被为高山草甸草原,动物以能抵御寒冷的牦牛为主
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 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年降水量490毫米,海拔500米)进行了植被生 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读表,回答23~24题。
甲坡 乙坡
荒漠土有机质含量 少,土壤水分缺乏,石 灰表聚明显。在我国主 要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 深居内陆腹地和干旱地 带,属干旱的大陆性气 候。
[2019 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 图。读图,回答 6~7 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