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2006年春晚酷评:最可爱的小歌手:英格玛 从冰 天雪地的呼伦贝尔草原,来到暖意融融的央视春晚 现场,9岁小姑娘英格玛站在舞台上活泼而又自然。 布仁巴雅尔、乌日娜夫妇与这位小侄女对唱的《吉 祥三宝》,用成年人的浑厚音色衬托出她清脆、稚 嫩的歌声,让人听后难以忘怀。
§ 但是,“笑的晚会”的影响却是消除不了的。20 年后,以相声、小品为骨干的春节联欢晚会从内容 到形式都脱胎于“笑的晚会”。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二、文革中电视综艺节目 § “文革”中,文艺节目百花凋零。但如果说文化大
革命中只有8个样板戏,则并不准确。 § 1970年,集体重新填词的《毕业歌》等四首革命历
§ (一)文艺节目实况转播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1958年6月26日,北京电视台首次进行剧场 实况转播,内容是伤残军人演出的文艺节目。 此后,北京观众多次欣赏到著名京剧表演艺 术家的表演,如梅兰芳的《穆桂英挂帅》, 尚小云的《双阳公主》,荀慧生的《红娘》, 马连良和张君秋的《三娘教子》,张君秋、 叶盛兰和杜近芳的《西厢记》,周信芳的 《四进土》等。北京电视台还对当时流行的 舞台剧进行转播:如歌剧《刘三姐》、《洪 湖赤卫队》、《江姐》,昆曲《十五贯》等。
§ 第一次“笑的晚会”是1961年8月31日播出, 导演笪远怀,节目内容完全是相声。播出后 收到100多封来信,表示欢迎,要求再办。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1962年春,第二次“笑的晚会”。这次仍以相声 为主,但为了弥补第一次晚会视觉形象不足的缺点, 增加了其它形式的戏剧节目,如话剧片段、独角戏、 洋相和笑话。这次节目开始聘请名演员来当艺术指 导,总导演是耿震,电视导演是王扶林等。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1961年12月1l日到19日,为庆祝著名京剧表演艺 术家周信芳舞台生涯40周年,北京电视台举办了大 规模的连续播出,播出了周信芳主演的《打鱼杀 家》、《乌龙院》、《打瓜招亲》、《宋世杰》、 《张飞审瓜》、《斩经堂》、《四进士》、《海瑞 上疏》等。这一系列节目造成了轰动效应。
§ 1964年前后,以广州电视台为代表的许多电视台开 始掀起演“革命现代戏”的热潮,大量播放以阶级 斗争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题材戏剧。
§ 1965年,从2月开始,北京电视台又在100天内连 续播出以援越抗美为主题的音乐、舞蹈、戏剧节目 44次,占当年文艺节目的40%。这种配合中心任务 组织大规模文艺演出也是中国电视文艺的传统。
§ 1962年国庆前夕,第三次“笑的晚会”开场。这 次晚会特邀北京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谢添和著名相声 演员侯宝林担任艺术指导,特邀导演是青年艺术剧 院的导演杜澎。电视导演仍是王扶林等。有话剧演 员无实物练习小品《吃鸡》、有模仿北京街头小贩 吆喝声的《市井大合唱》,有讽刺不肯让座的小品 《在公共汽车上》,有讽刺不遵守公共秩序的钓鱼 人和游泳者的《一张照片》,有一人表演三个角色 的《不速之客》,有滑稽动作《变脸》,有模拟公 鸡下蛋的小品《来亨先生》 等。
§ 2000年春晚最逗的小品,依旧是赵本山、宋 丹丹演绎的《钟点工》,“秋波就是秋天的 菠菜,你咋连这个都忘了呢?”宋丹丹和赵 本山又为“魔鬼词典”里增添了一个新的名 词。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2001年、2002年“卖拐”当道 “大忽悠” 经过赵本山在《卖拐》、《卖车》中的演绎, 一下子成了骗子的代名词。梁朝伟和张曼玉 合唱的《花样年华》受到喜爱。
§ 2007年春晚,最大的特点是贴近生活,过去一年 受百姓关注的热点话题在节目中体现得亲切自然。 如西藏日喀则地区拉孜县农民表演的歌舞《飞弦踏 春》,以激昂的歌声、有力的舞步,抒发了西藏人 民对青藏铁路通车的喜悦之情;小品《将爱情进行 到底》反映了时下盛兴的网恋;舞蹈《进城》表现 了进城农民的喜怒哀乐;
史歌曲被解禁。10月,为了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赴 朝作战20周年,曾开放了《奇袭》、《英雄儿女》、 《打击侵略者》等几部旧影片。 § 1971年,《红灯记》、《沙家浜》、《白毛女》等 样板戏被拍成了电影。 § 1974年,播放了宣传革命精神、阶级斗争思想的电 影《火红的年代》、《艳阳天》和《青松岭》。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节目实况转播是在1959 年10月1日。当时北京电视台通过电缆传送, 直播了天安门广场上庆祝建国l0周年的文艺 晚会实况。
§ 此后每逢“五—”、“十一”,电视台都要 转播盛大的焰火晚会等节目。
§ 1960年春节,北京电视台组织了综艺晚会。 1960年后北京电视台新建成大、中、小三个 演播室,播出文艺节目的条件大改善。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1975年初,后来受到江青攻击、引起争议的 《海霞》、《创业》先后问世。10月,为了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播放了《长征组 歌》和话剧《万水千山》,后来,“四人帮” 斥之为“都是为老家伙评功摆好”,再度封 存。
§ 北京电视台转播日本松山芭蕾舞团演出的 《白毛女》,闭幕时,屏幕上出现了扮演反 面人物“黄世仁”和正面人物“白毛女”的 演员手拉手向观众谢幕的场面。这种“阶级 调和”的“事故”立刻引起观众的反应。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2020/12/6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一、文革前综艺节目转播
§ 1958年5月1日晚7点,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在庆 祝“五一”座谈会之后,文艺节目与观众见面了。 首次播出的内容有:诗朗诵《工厂里来的三个姑 娘》、《大跃进的号角》、舞蹈《四个小天鹅》、 《牧童与村姑》、《春江花月夜》。在演播室直播 的文艺节目是早期电视的主要内容之一。但是,在 早期最吸引电视观众的,除了电影之外,则是电视 转播的戏曲戏剧节目。
§2003年《我爱我的家》 很多观众都记得这 首温馨上口的歌曲,这首歌道出了普通家庭 的宁静、幸福,赢得了很多人的共鸣。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2004年 在《卖拐》、《卖车》之后,赵本 山、高秀敏、范伟的“铁三角”组合再度联 手演绎小品《送水工》,但是无论是剧本还 是演出都让观众觉得“料”不到味。 § 2005年看春晚只为等《千手观音》这一个 节目。这段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1位聋哑 人共同演出的舞蹈,以其巧妙的构思,整齐 划一的动作,成为去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第三次“笑的晚会”并没有违背“有益无害” 的初衷,有的节目格调虽不高,也并非全无 意义。但经过几次类似的晚会,观众的期待 提高了。尽管演员们越来越卖力,演出越来 越出格,一些观众仍认为某些节目“并不好 笑”。更多的批评是说它“庸俗低级”。这 不仅因为中国人历来比较庄重严肃,还可能 由于重提阶级斗争的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 会刚刚结束,社会思想进一步左倾——为笑 而笑也不行,无害多了便是有害。
§ 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舞蹈《小城雨巷》,把我们 带入了一种悠长悠长的记忆中,那纯纯的爱情,那 纯纯的风情很美很美,《小城雨巷》的布景很美, 场景很有纵深感,也充满了小城与雨巷的唯美。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2008年春晚,诗歌朗诵为主的赈灾节目板 块名为《温暖2008》,黄晓明、姜文、陈 道明、张国立、徐静蕾和央视多位著名主持 人等近二十人亮相现场。赈灾节目被许多观 众评为春晚最感人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小品《假话真情》关注空巢老人的社会现象;相声 《免费电话》讽刺无孔不入的广告播出,这些都引 起了人们的共鸣。晚会最感人的节目是北京行知打 工子弟学校30名孩子朗诵的《心里话》。
§ 赵本山、宋丹丹在小品《卖拐》系列之后,趁势推 出的“黑土、白云”的故事也大受欢迎,崔永元换 成了牛群。在小品《策划》中,宋丹丹说的“你太 有才了”,经典得几乎让所有的人都为之喷饭。
§ 2008春晚才旦卓玛和蔡国庆《逛新城》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2009春晚绚丽舞台 美轮美奂
§ 尽管还是延续了“白云黑土”,赵本山、宋 丹丹和刘流的《火炬手》《还是最有分量的节 目。
§ 《农民工之歌》:王宝强是春晚最受关注的 演员之一,作为农民工的“代言人”,扑实 的歌词,真诚的表演,让观众感觉亲切。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2008春晚周杰伦《青花瓷》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电视台认为三次“笑的晚会”都有问题:第一次是 思想性不强;第二次有了“为笑而笑”的倾向;第 三次则是“修正主义”的了,后来在很长的一段时 期,“笑的晚会”成了不光彩的、讽刺性的贬义词, 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被扣上许多政治大帽子, 受到内部批判。
§ 文化大革命之前,北京电视台每年都要举办新年联 欢晚会,或者自办,或者转播,其影响都没有超过 “笑的晚会”。“文革”期间晚会停办。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一)、春节晚会和专题晚会 § 1、春节联欢晚会 § 1990年赵本山借《相亲》一“品”成名。《相亲》
奠定了赵本山中国第一笑星的地位,而且经年不倒。
§ 1991年“春晚让大家难忘的相声、小品很多。最 出色的当属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假冒 伪劣的胶水把两个毫不相干的男女粘在了一起;陈 佩斯、朱时茂两个老搭档又推出了一个让人捧腹的 小品《警察与小偷》。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二)、曲艺节目实况转播 § 三年困难时期(1960--1962),人民需要休养
生息。社会上一度大演喜剧成风,多少有点 “苦中作乐”的意图。1961年,北京电视 台文艺组举办了一些有益无害、不太强调政 治内容的娱乐性节目,以健康的笑声活跃群 众的生活。三次“笑的晚会”应运而生,成 为早期电视引起热烈反响的事件之一。
§ 1998年给观众印象最深的节目当属王菲、那英一曲 《相约1998》,并全年在全国传唱。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 董文华《春天的故事》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第七章电视综艺类节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