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课《选择希望人生》第一框练习
一、最佳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2009·太原中考)大学毕业生周侣良怀着建设新农村的梦想,到农村当了一名村官,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尽心尽力、踏踏实实为村民做事,带领村民们向更加富裕文明的生活迈进。
他的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是()
A.建设新农村是大学生的首要选择
B.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理想
C.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
D.只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能实现
【解析】选C。
该题是一道启示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正确解答的关键是对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果认识错误,则启示必然是错误的。
本题涉及的问题是对大学毕业生周侣良选择回乡当村官这一事件的认识,A、D的说法都是错误的,B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内容。
2.2009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
1955年,刚刚回国的钱学森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时任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钱学森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正是“中国人也能搞导弹”的理想,使钱学森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表明()
①理想可以激励我们不断超越自己
②理想反映了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③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④有了理想就能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身价值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
该题是一道表明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正确作答的前提是要熟练掌握所学知识。
②虽然是正确的,但与题意不符;任何理想的实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因此④是错误的。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的限制,理想和现实之间总会有一些差距,甚至有些理想无法实现。
这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想()
①我们不需要理想,因为它无法实现
②我们不需要理想,因为它带来消极影响,让我们对未来丧失信心
③理想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实际适当调整自己的理想
④理想的实现就是一个突破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限制的奋斗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选B。
当理想与现实有差距时,一方面可以调整理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突破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局限,可见③④是正确的做法。
①认为理想无法实现的观点是错误的,②否认了理想的重要作用,也是错误的。
故选B。
4.(2009·新疆中考)2008年张海迪当选国家残联主席,张海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楷模。
你对实现理想的正确理解是()
①需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②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③需要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努力
④只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就能实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②③④
【解析】选A。
该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如何实现理想”的认识和理解。
理想可以有很多,但通往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我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再远大的理想,没有经过艰苦奋斗也无法得以实现。
④的说法是错误的,应予以排除。
5. (2009·盐城中考)理想是对未来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下列说法属于社会理想的是()
A.李想同学立志要成为计算机专家
B.钱途的父亲制订购置轿车的计划
C.东海商场承诺坚守诚信、合法经营
D.盐城市确立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解析】选D。
该题考查对理想类型的理解和认识。
理想有个人理想、职业理想和社会理想。
只有D属于社会理想。
6.在学完《通向理想之路》这一内容后,汤月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建筑设计师。
”那么,你认为他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最根本的道路是()
A.脚踏实地,全力以赴
B.理智面对学习压力
C.学会走捷径
D.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解析】选A。
一个人通向理想的道路可能有很多条,但最根本的道路是自己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因此选A。
7.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这段话告诉我们,实现理想()
A.要有一个非同常人的计划
B.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C.要设计一个难以达到的目标
D.要设计一个与列夫·托尔斯泰一样的目标
【解析】选B。
托尔斯泰的话告诉我们,实现理想,既要有长远目标,又要有近期目标。
总之,实现理想,需要对人生作出规划。
B与题干材料说明的道理是一致的,A、C、D观点本身是错误的,故选B。
二、材料分析题(共12分)
8.据2009年12月25日的《华西都市报》报道: 12月24日下午,自贡市为赖雨作品举行座谈会,感谢赖雨为青少年教育所作的努力和贡献。
曾被评为“四川省十佳残障模范”的赖雨,不到两岁就因小儿麻痹症全身瘫痪了。
靠着坚强的毅力,赖雨先后写出了诗集《群山之上》、日记体自传《我心如莲》等作品。
2003年,赖雨开始学习心理咨询,并取得了四川省二级心理咨询师合格证,2005年开始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咨询,迄今为止已先后为500多个孩子进行心理咨询,许多孩子在她的帮助下找到了自我,找回了自信,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赖雨将这些个案整理集成了《怎样让孩子打开心门》这本书。
(1)赖雨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困难的?(4分)
(2)赖雨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8分)
【解析】该题以“四川省十佳残障模范”赖雨的优秀事迹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实现理想的途径的理解和认识。
解答这类启示类试题,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回答。
答案:(1)身体残疾、学习条件不好。
她依靠理想的支持、顽强的意志和不懈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理想。
(2)理想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在天灾人祸面前,我们要冷静地面对现实,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理想的实现离不开脚踏实地的不懈努力;只有不被困难吓倒,理想才能实现。
三、活动探究题(共17分)
9.观察了下面漫画《我也要当科学家》后,同学
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认为科学家的梦想离
自己太遥远,不现实;有的说要敢于追求,有梦想才会有理想……在理想和现实的关系问题上,同学们形成了以下两种观点:
A:只要把握住现实,有没有理想无所谓。
B:理想和现实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1)请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辨析。
(先写清所选观点前的英文字母,再作答。
)(6分)
(2)你的理想是什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你打算怎样做?(5分)
(3)假如你所在班级准备开展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写一篇演讲稿,并搜集两条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6分)
【解析】该题围绕“我也要当科学家”这则漫画展开讨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综合考查学生对“理想与现实”的理解和认识,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和教育性。
第(1)问要求学生任选一种观点进行辨析,解答时学生应首先对观点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理由;第(2)问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回答即可;第(3)问拟写演讲稿和名言警句,学生平时务必注重加强对这种探究实践活动的训练,做到格式规范、言简意赅。
答案:(1)A:这一观点不正确。
因为:①人生需要理想。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人生就是立足现实不断追求各种理想的历程。
②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具体表现为奋斗目标,对人的行为有导向、驱动和调控的作用。
把握现实固然重要,但是如果缺乏理想,就会使人缺少一种稳定、持久的内在激励,容易受到各种干扰,学习和生活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迷失方向。
③理想不仅激励着我们不断超越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还能让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B:这一观点正确。
因为:①理想和现实的区别在于:理想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现实是向目标进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高于现实。
②理想和现实的联系在于:现实孕育着理想,是理想的基础。
在一定条件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通过艰苦奋斗和实践可以转化为现实,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
(2)示例: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做一名医生等。
打算:明确自己的目标。
从日常生活做起,激励自己为之而不断奋斗;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路,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懈地追求,努力地奋斗;努力学习,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培养不怕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遇事迎难而上,不畏难而退,从而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3)①围绕“我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确立这样的理想?怎样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进行撰写即可,且要符合演讲稿的形式。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歌德。
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
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列夫·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