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耧天歌》和《百年孤独》
一.中国的鬼文化
“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说文解字》
鬼,其甲骨文的右边像一个戴着面具端坐的人,左边是示字,示表示鬼神,所以鬼字是一个戴着面具祭祀神灵的人,因此有神鬼之义。金文去掉示字,篆文加上一个厶(私)字,表示神鬼都是些私下、阴暗的事情。
自从人类的意识形态中出现了鬼的概念后,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心理、伦理、道德、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
人们一切对鬼事的了解除了口头相传外就主要借助于鬼书
其一,鬼怪满足了人的求新好奇的心理。
其二,鬼怪便于寄托归属作者的情思。
其三,鬼怪作品是人和社会的一面镜子。
鬼书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而得到作者的青睐,一些有见识的作者也充分运用这些价值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
二.作家阎连科简介
1978年开始写作,著有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等8部,小说集《年月日》、《耙耧天歌》等10余部,另有《阎连科文集》5卷。曾获第一、第二届鲁迅文学奖和国内军内文学奖多项.2004年《受活》获老舍文学奖、优秀长篇小说奖,被称为中国的《百年孤独》。作品被译为多种语言出版,是中国当代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现为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系列”小说
以开封清末民初为历史背景的的旧都市老风情的民俗小说.
“东京九流人物系列” 乡土“瑶沟系列” 军营“和平系列”
小说中已经开始不断出现“耙耧山脉”,这个地域性名称,评论家和读者们也都把他说成是“耙耧系列”.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阎连科的创作始终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土地,从来没有离开过父老乡亲。
在20世纪末期的中国文坛上,缅怀乡土追怀土地文化的作品已经成为一股强大的势力,它们充分显示了与阎连科相同的农民出身的这一类作家的创作实力。
1993年西北作家们以乡土气息浓郁的作品在文坛上刮起了一阵强劲的西北风。张炜的《九月寓言》《家族》,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还有莫言的《丰乳肥臀》和刘震云的“故乡”系列等等都给文坛带来了不小的轰动。
三.作品《耙耧天歌》
(一)人物形象
1.尤石头 2.尤四婆
(二)作品主题
《耙耧天歌》描写了一个山村女人的生命史,唱出了一曲伟大的母爱颂歌。
她不仅独自挑起了养育4个儿女的重任,同时也肩负起为4个儿女谋造幸福改变命运的使命。
为了尽快翻好地种下庄稼,她以裸身相对来换取一个轻薄男子的帮助,她以“呸”的一声反击尤石头阴魂“不要脸,不知羞耻”的咒骂,努力获取儿女们的生存基础。
当有人把尤家四傻的实情透漏给外人,影响大妞、二妞的婚姻大事时,她立在村街东头,血裂着嗓子畅酣淋漓地痛骂,坚决维护儿女获得婚姻的权利。
为了三女儿能嫁一个“全人”,她翻山越岭,走村过寨,不惜许诺男方优厚的嫁妆,甚至三女婿吴树拉走家中所有的粮食也毫无怨言。
最惊心动魄的还在小说的结尾,她先让四傻吃了又咸又香的烙油馍,家里的水全都倒完泼净,连夜唤来邻村屠户,取下自己的脑子让渴醒后的四傻喝,取下头骨做药引治疗大妞、三妞的病。
在安排生命死亡的过程中,她异常地沉静,没有丝毫的犹豫和畏惧,在无边的苦难面前,在沉重而屈辱的现实面前,尤四婆以一种坚韧、抗争、奉献和牺牲的精神,演唱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母爱颂歌。
(三)创作手法
《耙耧天歌》是一种被称作“假实式象征小说”,的作品,采用的是一种魔幻现实主义写法.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力,把我们带入一个亦真亦幻,如真似幻,充满艺术魅力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境界中,一个是命运意象,一个是抗争意象。暗示着人与环境,人与命运,人与邪恶势力的搏战,暗示着这种搏战的悲剧性和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四)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
阎连科小说中有许多生动活泼、通俗简练的俗语、口语、方言词汇,这些但语来自耙耧民间,来自百姓生活,是民间百姓智慧和语言艺术的结晶。它轻松活泼,琅琅上口,既有民俗文化心理的体验,又有明显的地域乡土氛围。
四、《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一)《百年孤独》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
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小说于1967年出版,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席卷欧美,轰动世界,在西方引起“一场文学地震”。
长篇小说《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的登峰造极之作,它突出地体现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特点。
作品通过塑造非凡超常的人物形象,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将现实与非现实融为一体,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拉丁美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使人从审美中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荒诞真实感。
1.人物非凡超常
《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地亚家族七代人离奇坎坷的遭遇,以及这个家庭建立起来的马贡多镇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再现了灾难深重的哥伦比亚以至拉丁美洲的历史,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魔幻世界。
作者塑造了众多的神秘人物。这些人物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形象,除了现实因素外,还具有非现实因素,他们是超常的,都具有非凡性。
2.情节离奇荒诞
《百年孤独》描写了众多奇异的情节,它们有别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故事,除了真实性之外,还带有虚幻性,离奇荒诞。在这里,作者像哈哈镜似地把它扭曲、变形,使读者产生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惊讶、新奇的接受效果。
3.表现手法奇异多彩
《百年孤独》不囿于传统,勇于借鉴和创新。它以现实为基础,融合幻想文学、现代主义等多种表现技巧,写法新颖独特。
象征——《百年孤独》艺术创作的的重要手法之一
(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中国文坛上引起极大反响。其“变现实为神奇而又不失其真”的艺术特点让长期以来固守传统现实主义创作的中国文坛为之耳目一新 . 中国作家触发了沉浸在心中的艺术种子,唤醒了自身所具有的乡土根性的艺术灵感,从而在创作上大胆突破传统现实主义机械反映现实的局限,给中国文学创作增添了多种可能性 .
《百年孤独》为代表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坛的影响,前后经历了一个从形似到形神结合到“离形得似”的过程。
新世纪之初阎连科推出新作 《受活》,因作品浓郁的乡土色彩、大量的超现实写作所带来的怪诞的美学意味,被人冠以“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之名。
在一个浮躁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想在艺术中卸去社会与时代的重负,阎连科却把别人主动放下的,被迫丢弃的,背负在自己的身上
阎连科是现在中国文坛上少见的高产小说家之一。在2005年,一头一尾的文坛头条,全部为他所占据。年初,我们看到了他在广州《花城》发表的一部中篇军营“爱情”小说《为人民服务》 ;年底,则是以艾滋病为背景的《丁庄梦》。
《丁庄梦》是中国第一部书写艾滋病题材的长篇小说,也是实力派作家阎连科的又一部力作。
小说采用了现实主义纪实描写与魔幻主义奇谲(jué )想象相结合的写作风格,以中原地区曾经发生的艾滋病蔓延为背景,通过一个已故少年的叙述,着力描写一个古老村庄的村民因为贫穷、愚昧、落后、贪欲等,试图“卖血致富”,结果被抛入艾滋病蔓延的荒谬窘境。
这是一部冷峻展示中国艾滋病病人生存状态的书,也是一部诚挚表达作家人道关怀和博大爱心的书。
&《耙耧天歌》的主题是什么?
提示一:注意小说的时代背景
提示二:知道二妞病好了,尤四婆为什么哭? (哭声“飘扬不止,又越过院落,在村落和耙耧山脉的上空猎猎地响着”,“无摭无拦,长长远远,和田野上永远望不到尽头的路一样。” ——教材P.17页)
补充教材未选的内容:接下来她抱定主意用自己的身体医好儿子和另外两个女儿。她让丈夫领了位邻村刚死的屠夫把自己的身体分成三部份,脑子给儿子,骨头分成两份给两个女儿。 ——所以哭也是一种诀别的哭。
接着小说还极其冷静,详细地记录着尤四婆临终前的动作,那些缓慢、简洁、有条不紊的动作,呈现出雕塑一般的凝重感。
至此,是否可以从尤四婆的哭联想到作者写人死后有鬼魂,死人骸骨治疯病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呢?!
无疑是伟大、至爱无边的母爱!
而结尾:“他们听了这话,哭声僵住了。” ——让小说超出了一个单纯母爱的故事,抵达一种形而上的忧思,如果疯病不只是一个家庭、家族那又当怎么办呢?
&关于思考题3,方言的运用于文字描写的生动性有什么关系?你能总结一下《耙耧天歌》的语言特点吗?
[提示]最后一段作了解释;
再听听作者本人如何说:“我并不主张人人使用方言,但写作中缺少方言却是不健全的。方言运用的过程就是选择,我使用的方言并非百分之百的方言,它接近书面语言,但同时保持距离。《受活》中大量运用河南方言,一是我对这个地域的方言很熟悉,另外的原因是我的确有种在一部作品中集中乃至“泛滥”地使用方言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