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词梳理及重点赏析

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翻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

举目相望,竟没有一人相识,咏一曲长歌来怀念古代采食野菜的隐士。

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重点赏析:本诗写景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在天空飘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作者简介:崔颢,出身"博陵崔氏",唐代著名诗人。

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主题思想:全诗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想,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与思乡的情怀。

重点赏析:“空”字说明了古人离去后,诗人心中的孤独空荡,借黄鹤楼的空来衬托。

“不复返”包含了生不逢时、岁不待人的无尽感伤。

“白云”寄托了诗人对世事难料的感叹。

“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在、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了乡愁。

本诗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眼前的景物,颈联为登高所见,描绘了一幅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做铺垫。

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我轻车从简,要慰问边关守军,途径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自己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飘出了汉塞,又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了胡人居住的地方。

浩瀚的戈壁滩上,烽烟孤直,黄河岸边一轮落日又大又圆。

在萧关遇到负责侦察的骑兵,打听到前线统帅正在燕然山前线。

作者简介: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一个“大”字,道出沙漠最突出的特征;“孤”“直”两个字状写出一股青烟直上高空的情景,富有神韵;“长”“圆”二字,朴实无华,却抓住了事物最本真的状态,写出黄河在苍茫的沙漠之中杳无尽头,而长河之上是那一轮圆圆的落日,准确传神,凸显出大漠给人既苍茫孤寂又亲切温暖的感受。

“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同时也表达出诗人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欲问边”交代了出使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

本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含诗人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从荆门外渡江,去往古老的楚地漫游。

巴山尽头现出平川,长江沿着辽远无际的原野奔流。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空中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

我更加喜爱故乡的江水,情意绵绵送我万里行舟。

作者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重点赏析:本诗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化动为静,使景物富于动态。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现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出了江水及空气的澄净明澈,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写出了黄昏的风景。

尾联笔锋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在孤山寺北面贾公亭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几个地方早出的黄莺,都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忙着筑巢。

各色的花儿竞相开放,渐渐使人眼花缭乱,初生的草树刚刚能遮住马蹄。

我最爱湖东那地方,总感到走不完看不够,那笼在绿色杨柳荫里的西湖白堤别有一番景象。

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主题思想:这首诗把早春西湖妩媚的春光描写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重点赏析:颔联用“争”和“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

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

“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彰显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渐”“才”从程度上修饰“乱花”“浅草”的生长状态,写出了花草欣欣向荣的去世;“乱”“浅”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早春的生机盎然。

“最爱”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庭中有奇树汉《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翻译:庭院里一株珍稀的树,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

我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串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

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

只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

这花有什么珍贵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

作品介绍: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和《明月何皎皎》。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

主题思想:诗人始终用比兴的手法,以花来衬托人物,写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妇女对远行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

重点赏析:本诗前四句写叶绿花盛,本是春日佳景,但一人独赏反动思念之情。

于是,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

“庭中”就暗含了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而是深闺中的,是一首表现思妇闺怨的诗。

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对远行人的思念。

“盈”字暗含着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的情态。

“馨香”一句十个字,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清新生动的画面;女主人公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愁绪百结,终无可奈何,心生感慨。

龟虽寿汉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神龟虽然十分长寿,但生命终究会有结束的一天。

腾蛇尽管能腾云乘雾飞行,但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

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

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主题思想:本诗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重点赏析:本诗托物起兴。

以“神龟”和“腾蛇”说明生命的意义不在于简单地“活着”,而在于奋发有为。

“老骥”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

诗人以切身体验表达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寿命长短并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

赠从弟(其二)魏晋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翻译: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作者简介:刘桢,字公干,东汉名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