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读后展示课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读后展示课
环节一:我来理情节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就《朝花夕拾》这本书中,记录
了鲁迅先生哪些地方的求学经历?
三味书屋——南京——日本仙台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 ,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 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 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 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 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添改讲义
生活简朴、正直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热认忱真、求尊实重、科没学有、感激、怀念
了解裹脚
民族偏见的好老
师。
同乡会争执 酒楼叙旧
报馆案风波 范爱农之死
性情直爽、单纯
因观点不同而 冲突
的人。他做事勤 因理想境遇相
奋,对革命抱有 同而亲近
理想,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不得 不舍、牵挂、
志,生活困窘。
担忧悲伤、自 责
②“求学之路”主题篇目: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琐记》 《藤野先生》
从那一回以后,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 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 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 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 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 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 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 了。
——《呐喊·自序》
离开雷电学堂之 离开矿路学堂之 离开仙台医专之
2.圈画出作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态度的文句,并说说作者对这本书以及
里面的故事持怎样的态度。
• 那时的《二十四孝图》,早已不知去向了,目下所有的只是一本日本小 田海儇所画的本子,叙老莱子事云:“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著五色斑 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仆地,作婴儿啼,以娱亲 意。”大约旧本也差不多,而招我反感的便是“诈跌”。无论忤逆,无论 孝顺,小孩子多不愿意“诈”作,听故事也不喜欢是谣言,这是凡有稍稍 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
明确:因为年幼,对当时的社会现状认识不清,难以 记录,只好“朝花夕拾”,借此表达自己的观点。同 时,也可以看出来,不是所有的回忆都是美好的。
③“传统之思”主题篇目: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无常》 《五猖会》
环节一:小组认领阅读任务单
•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4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 2.圈画出作者对于《二十四孝图》的态度的文句,并 说说作者对这本书以及里面的故事持怎样的态度。 • 3.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 理性的批判”。根据《五猖会》相关的文章,说说能 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
6.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
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
7.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__。
8作者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一位老师叫__________,文章还说明了作者在仙台
医专时的重要思想转变,即_________。
二、读后探究——文字走多远 ①“身边之人”; ②“求学之路”; ③“传统之思”; ④“探究鲁迅”;
——鲁迅《鲁迅自传》
环节二:我来做探究
鲁迅先生去了那么多学堂学习,究竟有 怎样的原因呢?请相关组同学分别展示以下活 动内容的结果:
(1)跳读《琐记》第 11-16自然段,找寻鲁迅 离开雷电学堂原因。
(2)跳读《琐记》 17-24自然段,找寻鲁迅离 开矿路学堂原因。
(3)精读《藤野先生》在仙台求学部分,结合 批注,探究鲁迅离开仙台医专的原因。
2020/11/20
环节二:小组展示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狗·猫·鼠》的主要内容:写出了作者对猫的仇视以及理由。 (2)《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写出作者忆 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无常》的主要内容: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 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 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 (4)《五猖会》记述的是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情绪, 而这种少年的欢快心情却因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而冲淡。
地点
绍兴
仙台
东京 绍兴 绍兴 绍兴
事件
人物形象
感情
“切切察察”的毛病阿长
的睡相
平凡普通,地位低下,
新年的古怪仪式 饶舌多事,不拘小格,
阿长繁琐的道理 迷信无知,淳朴善良,
讲长毛的故事
真诚热情,乐于助人,
不大佩服 不耐烦
空前敬意 敬意消失
谋害“我”的隐鼠
关心孩子的人
新的敬意
为“我”买《山海经
一位治学严谨、
因
因
因
乌烟瘴气; 教学内容安排极不 合理; 学生有等级之分; 学习内容脱离实际 生活; 迷信。
内容无趣;教 师懈怠迂腐; 学无所获。
匿名信、看电 影事件; 渴望寻求救国 之道; 通过推文艺改 变国人精神, 拯救其思想。
在“小引”部分,作者说“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 好的多,但是我不能够。”大家如何解读这句话。
①“身边之人”主题篇目:
•《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阿长
藤野先生
环节:梳理内容,填写表格
篇目 时间 地点 事件 人物形象 感情 《阿长与< 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篇目
时间
《阿长与<山海 经>》
幼时
《藤野先生》 日本留学
《范爱农》
清末 革命前一年
革命爆发
革命失败
• 然而在较古的书上一查,却还不至于如此虚伪。师觉授《孝子传》云 ,“老莱子……常衣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僵 仆为婴儿啼。”(《太平御览》四百十三引)较之今说,似稍近于人情。 不知怎地,后之君子却一定要改得他“诈”起来,心里才能舒服。邓伯道 弃子救侄,想来也不过“弃”而已矣,昏妄人也必须说他将儿子捆在树上 ,使他追不上来才肯歇手。正如将“肉麻当作有趣”一般,以不情为伦纪 ,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老莱子即是一例,道学先生以为他白璧无瑕 时,他却已在孩子的心中死掉了。
朝花带露雨, 夕拾成追忆
回忆性散文
《朝花夕拾》复习课
《朝花夕拾》目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 琐记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
一、读过留痕——内容知多少
1.《五猖会》中,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的急切兴奋的心情,父
亲让我背_______,让我感到痛苦。
2.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_______玩耍。
3.《二十四孝图》中,______________等都是孝道故事的名称。
4.“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_______。
5.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
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____一文中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