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编写目的
此文档是对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进行编写说明。
预期的读者有系统的使用者和项目的负责者以及相关技术人员。
1.2背景
毕业论文管理是一个基于网络应用的系统,是为了方便广大毕业生和指导老师而设计的。
众所周知,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提交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每年的毕业生很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并没有在学校,所以这对毕业生提交毕业论文和知道老师管理审查论文带来极大的不便。
因此希望开发一个能对毕业论文选题、提交、审查进行规范化的系统,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应运而生。
1.3定义
无。
1.4参考资料
[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
[2]毕业论文管理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3]陈文伟,黄金才.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M].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1~20.
[4]梁金柱动态网页设计[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按需求可以分为四个模块,一是管理员系统管理模块,二是选题管理,三是导师的课题管理,四是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管理,每个大模块又由具体的小模块组成。
2.2运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2003/2007/xp,Linux
(2)web服务器:Tomcat5.5以上
(3)数据库服务器:Oracle,能够处理数据并发访问,访问回馈时间短。
2.3基本设计概念
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1)毕业论文管理系统主要特性
①用户界面的复杂度:数据静态显示/可制定视图
②用户界面的部署约束:基于独立的桌面电脑活专用工作网站
③用户数量和类型:组织内的日常使用者,总共几百人
④系统接口类型:通过HTTP协议提供服务
⑤性能:主要是独立的数据更新,有少量并发处理
基于上述特性,我们可以判断毕业论文管理系统是属于中大型管理项目,因此我们采用SSH框架的分层架构设计方案。
(2)架构分层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项目架构设计中,我们采用分层模式。
具体说,我们将毕业论文管理系统在职责上分成3层:表示层、持久层和业务层。
每个层在功能上都应该是十分明确的,而且每层要相互独立,通过一个通信接口而相互联系。
(3)模式和框架使用
在分层设计基础上,使用设计模式和框架,它们是可重用资源。
1)MCV模式
MCV模式即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
①模型端
模型端是执行某些任务的代码,而这部分代码并没有任何逻辑决定用户端的表示方法。
模型只是一系列的公共方法,通过这些公共方法,便可以取得模型端的所有功能。
②视图端
一个模型可以有几个视图端,而实际上多个视图端是使用MCV的原始动机。
使用MCV模式可以允许多于一个的视图存在,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动态注册所需要的视图。
③控制端
视图端是与控制器结合使用的。
当用户端与相应的视图发生交互时,用户可以通过视窗更新模型的状态,而这种更新是通过控制器端进行的。
2)框架
根据项目特点,使用三种开源架构:表示层、业务层、持久层。
①表示层
一个典型的Web应用的前端应该是表示层,表示层主要负责:管理用户的请求,做出相应的响应、提供一个流程控制器,委派调用业务逻辑和其它上层处理、处理异常、为显示提供一个数据模型、用户界面的验证。
②持久层
典型的Web应用的后端是持久层,持久层主要负责:如何查询对象的相关信息;如何存储、更新、删除数据记录。
③业务层
典型的Web应用中间部分应该是业务层或者服务层,业务层主要负责:处理应用程序的业务逻辑和业务校验、管理事务、提供与其它层相互作用的接口、管理业务级别的对象的依赖、在表示层和持久层之间增加了一个灵活的机制,使得他们不能直接联系在一起、通过揭示从表示层到业务层之间的上下文来得到业务逻辑、管理程序的执行。
2.4处理流程
1.各模块的处理流程
(1)管理模块
管理模块的处理流程:基本设置—管理权限—查看导师操作—确认供选课题。
(2)选课管理模块
选课管理模块的处理流程:选择课题—更改选题—发出通知。
(3)导师课题管理模块
导师课题管理模块的处理流程:上传课题—删除课题—统计课题—更新课题。
(4)毕业设计过程的控制管理模块
毕业设计过程控制管理模块的处理流程:管理论文—评审论文—发出通知。
2.5结构
下面是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1.管理模块:登录、信息统计、确认供选课题、查看导师操作日志、权限管
理、模块设置。
2.选课模块:课题上传、课题更新、课题统计、课题删除。
3.选课管理模块:课题选择、快速更改记录。
4.控制管理模块:阶段管理、过程审计。
3接口设计
3.1用户接口
用户接口以基于浏览器的图形用户界面的方式提供。
3.2外部接口
本系统与已有的工作室管理系统之间有数据交换。
3.3内部接口
1.系统管理
1)权限管理模块
表1权限管理模块
2)模块开放管理模块
表2模块开放管理模块
3)查看导师工作日志模块
表3查看导师工作日志模块
4) 通知管理模块
5) 答辩分组模块
表5
答辩分组模块
2.课题管理模块
表6课题管理模块
3.网上选题模块
表7网上选题模块
5.消息平台模块
表8消息平台模块
6.过程管理模块
表9过程管理模块
4.1运行控制
用户通过图形用户界面发出请求,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处理请求后给用户返回响应,并展现在用户界面上。
4.2运行时间
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要满足性能要求,是响应速度要低于5秒。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1逻辑结构设计
表10 用户信息数据表
表11 学生信息数据表
表12 教师信息表
表13提问信息数据表
表14选题信息数据表
表15 参考资料数据表
表16论文信息数据表
5.2物理结构设计
本系统使用Oracle数据库,以便满足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Oracle是一个多用户、多线程的数据库,是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应用,它对于商业和个人用户是免费的。
它的执行速度块简单有效。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权限管理的一些表与权限有关;选题信息表与课题管理、选题管理、系统管理有关;指导教师表与系统管理、选题管理和审核、课题管理以及过程管理有关;信息表与系统管理以及一般用户浏览的内容有关;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有关。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6.1出错信息
软件设计中使用异常处理机制和log4j工具保证系统健壮性,运行时正常和出错信息要保留在日志文件中。
硬件方面使用荣誉备份方式负载平衡和系统可靠性。
6.2补救措施
当原始系统数据万一丢失时启用的副本的建立和启动的技术:周期性地把磁盘信息记录到磁带上去。
6.3系统维护设计
系统设计时模式及框架的使用、子系统和接口的设计、高重用及低耦合设计原则等可以保证系统维护的方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