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市政府副市长现场会典型发言素材

市政府副市长现场会典型发言素材

市政府副市长现场会典型发言素材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厅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把发展农村沼气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切入点,作为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突出“建设生态小康家园”这个中心,采取政府推动、示范带动、政策促动、效益拉动等措施,切实加大了农村沼气建设的力度,先后在不同地区开展了农村沼气建设的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工作,摸索出了一条具有XX特色的农村沼气发展之路。

经过三年的强力推进,全市户用沼气从少到多、从弱到强,目前累计发展沼气用户10万多户,特别是大中型沼气工程更是一枝独秀,从建设规模、工程质量到产出效益都遥遥领先于全省其他地市,沼气示范村村容村貌明显改观,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可以说,沼气建设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是“在全市有地位、在全省有了一定影响”,为全面推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我市沼气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沼气建设,成效明显一是建设规模大。

截止到2006年11月,全市农村沼气用户达到10.2672万户,占全市总农户数的14%,比2002年的650户,增加10。

2022万户,增长156.96%,解决了40多万农民的用气问题,年可增收节支1亿元;目前全市农村沼气建设覆盖全市的9个县(市、区),94个乡镇,覆盖率100%,沼气千池乡镇达到43个,占全市94个乡镇的45。

74%,建池数量占到总池数的42。

16%,成为我市沼气建设整体推进规模发展的主导力量;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210处,总容积达到414万立方米,使50多万农民从中直接受益;二是技术力量强。

截止目前,全市市、县(市、区)两级农村能源机构全部建立健全,技术力量不断加强,特别是农民技术队伍得到很大加强。

累计举办培训鉴定沼气技工万多人,持证技工达到了860名,为我市沼气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三是综合效益明显。

经过多年的示范推广,一方面,我市沼气建设由过去小范围的试点示范发展到大规模的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建设,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村生态环境和农村社区的环境卫生,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受广大农民特别是生活困难群众的欢迎,而且形成了多种先进的发展模式,效益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从过去单一的生活型扩展到生活生产型,从生活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生态领域和环境卫生领域,形成了“猪-沼-果(粮、菜)”、“三位一体”、“四位一体”、“一池三改”等以沼气为纽带的能源生态农业模式,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了发展沼气的综合效益,成为促进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2、示范带动,效果显著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选择一批村委子团结,经济基础较好,群众积极性较高的行政村做为沼气建设示范村,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这些示范村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大家刚才参观的XX县东北务村、谢奇村、东高奇务、黄口,XX县的程营新村、XX市原康镇等就是很好的典范。

这些村的庭院环境、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质量等基本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初步实现了家居清洁温暖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环境优良化。

它们在全市以沼气建设切入点的新农村建设中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3、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成果凸现为解决农民群众建池、使用中的原料、配件供应,我市依托沼气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沼气物资服务。

到2006年底,全市新建市级沼气服务中心站1个,县(市、区)沼气服务站9个,重点乡(镇)沼气服务站26个,村级沼气服务点18个,基本做到了农户想建有人指导,农户想学有人培训,常见故障有人及时维修,较大问题不出县(市),疑难杂症不出市,就地消化,就地解决,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群众建池、用气的后顾之忧,确保沼气用户一次投资、长期受益。

4、沼气建设的良好氛围基本形成沼气建设做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已逐渐深入人心,可以说,经过这几年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全市发展沼气的良好氛围已基本形成,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十分高涨,这标志着我市农村沼气建设大规模推进的序幕已经拉开。

5、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良好局面已经形成去年以来,各县市区关广泛开展了沼气建设帮扶活动,有钱出钱,有人出人,有物出物,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沼气的发展。

有不少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行业、系统内积极发展沼气。

教育系统在农村中小学启动了“爱心工程”,民政系统在农村敬老院启动了“孝心工程”,团委启动了“沼气共青示范工程”,妇联把沼气建设作为解放农村妇女的“厨房革命”来抓,各县市区在深入开展部门帮扶活动的同时,还先后启动了“亲情行动”,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教师、外出务工人员为家在农村的父母建“孝心池”,为亲戚建“亲情池”、“连心池”,为贫困户建“关心池”、“致富池”,从而在全市形成了全党共管、全民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建的大好局面。

5、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基本确立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是广大农民热切盼望的好事情,但大规模的沼气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资金良性投入机制,是确保我市沼气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几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导意见,明确规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尽最大努力为农村沼气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各县(市、区)也相继采取激励措施,对沼气建设成效突出的乡(镇)、村给予奖补,从而大大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

2004年XX市政府拿出100万元建设专用资金用于农村沼气建设,分别对户用沼气池、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进行补助,并对完成任务的县(市、区)进行以奖代补;2005年我市的奖补资金是280万元;2006年全市奖补资金达到323万元,可以说,我们XX市的奖补力度是逐年加大的。

在争取国债项目资金方面,成效也是非常明显,05年我们是3个县400多万元,06年我们争取到4个县(市)500多万,07年我们又有4个县申报沼气国债项目。

可以说,这几年,在政府激励政策推动的基础上,我们坚持争取项目资金、群众自筹和小额贷款为主的筹资思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逐步形成并完善了“财政补一点、银行贷一点、部门帮一点、向上要一点、农户筹一点”的投入机制,较好地解决了沼气建设资金缺乏的问题。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1、坚持加压促动,在加快工作进度上实现新突破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2005、2006年连续两年将沼气建设列入市政府为全市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为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我们按照“统一领导、分户规划、整村推进、高标准建设”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完善了各县(市、区)乡(镇)、村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各级沼气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目标责任制。

市委副书记、市长董永安与各县(市、区)政府签定了责任状,同时将任务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强化了各县(市、区)的责任和目标;三是实施了捆绑联创政策。

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我市对各农业特色经济乡镇、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的创建工作,实行了捆绑政策,把年增沼气千池以上和发展沼气千池左右,作为创建农业特色经济乡镇和农业产业化示范乡镇的首先要条件.多次召开沼气建设现场会、沼气建设推进会及沼气建房专题汇报针对,进行加压驱动,从而把各方面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共同推进全市沼气建设的全面发展。

据统计,截止目前,市、县两级,共召开各类沼气建设现场会、会报会、推进会100多次,促使各县(市、区)、重点乡镇真正把沼气建设工作列入了政府重要工作议程。

四是强化督导检查为确保我市沼气建设的质量和进度,我市不断加大督导督查力度,实行了建设进度通报制、工作进程汇报制、建设情况奖惩制;开展了跟踪问效、随机抽查、明查暗访督查工作。

每月由市农业局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对照各县(市区)上报到户名单抽查核实,每季度由市政府组织有关单位抽验督导,如有虚报现象,一经发现,在全市通报批评,并处以“假一罚十”补助资金处罚。

对排位连续靠后的县(市、区),市政府主要领导对其县(市、区)长进行戒勉谈话。

对工作不力、虚报建设进度的县、乡进行电视曝光。

对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建管成效突出的县(市、区)通报表扬,并对下一年度农村能源项目优先考虑。

对工作不力和能源建设项目实施不力的县(市、区)实行捆绑式惩罚,给予通报批评,直至1-3年停止该县(市、区)农村能源项目和其它农业项目的申报的处罚,起到了表扬先进,鞭笞后进的作用,确保沼气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截止目前,市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领导小组下发通报30多期,进度排位24次,明查暗访20余次,促使各县(市、区)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既要完成任务又不能有虚报瞒报现象的发生。

2、坚持政策激励,在完善投入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大规模的沼气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资金良性投入机制,是确保我市沼气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

为此,XX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实施生态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的意见》、《(关于实施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建设的意见)补充意见的通知》、《关于加强农村沼气安全管理的意见》、《关于搞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规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进一步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

特别是2006年,在2005年每建一个户用沼气池补贴50元、一个大中型补贴1.5万元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今明两年每新建一座大中型太阳能集箱增温式沼气工程,经验收合格,以奖代补资金5 万元。

并且从06年起,对新增千池以上的乡(镇、涉农办事处),以奖代补资金3 万元;对完成示范乡(镇、涉农办事处)建设任务(即有三分之二的村建成生态家园富民沼气工程示范村,每个示范村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户使用沼气,且沼气服务站达到标准)的乡(镇、涉农办事处),每个以奖代补资金5万元;对沼气建设成效显著的县(市、区)、乡(镇、涉农办事处)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同时加大了对农村沼气服务站的扶持力度,对今明两年达到沼气服务站标准的县(市、区)、乡(镇),每个奖补资金1-2万元的奖励政策,从而大大调动了社会各方建设沼气的积极性,形成了良性的投入机制。

在市政府沼气补助政策的带动下,各县(市、区)也相继采取激励措施,对沼气建设成效突出的乡(镇)、村给予奖补,从而大大调动了社会各方参与沼气建设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