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石分类

岩石分类

0.8-0.9
0.8-0.9
中等风化
结构部分破坏,沿节理面有次生矿物,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岩块;用鎬难挖,用岩心钻方可钻进
0.6-0.8
0..4-0.8
强风化
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用鎬可挖,干钻不易钻进
0.4-0.6
<0.4
全风化
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有残余结构强度,可用镐挖,用干钻可钻进
变形和强度受层面控制,可视为各向异性的弹塑性体,稳定性较差
可延结构面滑塌,软岩可产生塑性变形
碎裂状结构
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岩层
碎块状
断层、节理、片理、层理发育,结构面间距0.25-0.5m,一般在3组以上,有许多分离体
整体强度很低,并受软弱结构面控制,呈弹塑性体,稳定性很差
易发生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失稳
散体状结构
断层破碎带,强风化及全风化带
碎屑状
构造和风化裂隙密集,构造结构面错综复杂,多充填粘性土,形成无序小块和碎屑
完整性遭极大破坏,稳定性极差,接近松散体介质
易发生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失稳
岩体稳定,可视为均质弹性各向同性体
局部滑动或坍塌,深埋硐室的岩爆
块状结构
厚层状沉积岩,块状岩浆岩和变质岩
块状
柱状
少有贯穿性节理裂隙,结构面间距0.7-1.5m,一般为2-3组,有少量分离体
结构面相互牵制,岩体基本稳定,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体
层状结构
多韵律薄层、中厚层状沉积岩、副变质岩
层状
板状
有层理、片理、节理、常有层间错动
0.2-0.4

残积土
组织结构完全破坏;已风化成土状,用锹镐易挖,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0.2

岩体完整程度分类
完整程度
完整性指数
结构面发育程度
主要结构面的结合程度
主要结构面类型
相应结构类型
组数
平均间距/m
完整
>0.75
1 - 2
>1.0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裂隙、层面
整体状或巨厚层状
较完整
0.75–0.55
0.2–0.3
0.4–0.6
0.7–0.9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0.1Mpa或单位出水量>10L/(min*m)
0.2
0.4–0.6
0.7–0.9
1.0
主要软弱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结构面产状及其与洞轴线的组合关系
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30°
结构面倾角30°- 75°
结构面走向与洞轴线夹角>60°
1 - 2
>1.0
结合差
裂隙、层面
块状结构或厚层状
2 - 3
1.0–0.4
结合好或结合一般
块状结构
较破碎
0.55–0.35
2 - 3
1.0–0.4
结合差
裂隙、层面、小断层
裂隙块状或中厚层状结构
>=3
0.4–0.2
结合好
镶嵌碎裂结构
结合一般
中薄层状结构
破碎
0.35–0.15
>=3
<=0.2
结合差
各种类型结构面
沉积岩的分类
成因
硅质的
泥质的
灰质的
其他成分
碎屑沉积
石英砾岩,石英角砾岩,燧石角砾岩,砂岩,石英岩
泥岩、页岩、粘土岩
石灰砾岩、石灰角砾岩、多种石灰岩
集块岩
化学沉积
硅华、燧石、石髓岩
泥铁岩
石笋、石钟乳、石灰华、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
盐岩、石膏、硬石膏、硝石
生物沉积
硅藻土
油页岩
白垩、白云岩、珊瑚石灰岩
煤炭、油砂、各种磷酸盐岩石
软质岩:岩心时有饼化现象,开挖过程中洞壁岩体位移显著,持续时间长,成洞性差;基坑有隆起现象,成形性较差
4- 7
岩体结构类型分类
岩体结构类型
岩体地质类型
主要结构体形状
结构面发育情况
岩土工程特征
可能发生的岩体工程问题
整体状结构
巨块岩浆岩和变质岩,巨厚沉积岩
巨块状
以层面和沿原生、构造节理为主,多闭合型,间距大于1.5m,一般为1-2组,无危险结构
微风化的坚硬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大理岩、板岩、石灰岩、白云岩、钙质砂岩等
软质岩
较软岩
30>fr>15
锤击声不清脆,无回弹,较易击碎,浸水后指甲可刻出痕迹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凝灰岩、千枚岩、泥灰岩、砂质泥岩等
软岩
15>fr>5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痕,极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
角闪石片岩
普通角闪石、石英
片理常常表现不明显,坚硬
千枚岩,板岩
石英、云母等
具有片理,肉眼不易识别矿物,捶击有清脆声,并具有丝绢光泽,千枚岩表现的很明显
块状的岩石类
大理岩
方解石、少量白云石
结晶粒状结构,遇盐酸气泡
石英岩
石英
致密的细粒的块状,坚硬,硬度接近7°,玻璃光泽,断口贝壳状或次贝壳状
岩石坚硬程度分类
裂隙块状结构
结合一般或结合差
碎裂状结构
极破碎
<0.15
无序
结合很差
散体结构
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BQ
地下水出水状态
>450
450 - 351
350 - 251
=<250
潮湿或点滴状出水
0
0.1
0.2–0.3
0.4–0.6
淋雨状或涌流状出水,水压<=0.1Mpa或单位出水量<=10L/(min*m)
0.1
岩浆岩分类
化学成分
含sial为主
含铁鎂为主
产状
酸基性
酸性
中性
基性
超基性
颜色
浅色的(浅灰、浅红、红色、黄色)
深色的(深灰、绿色、黑色)
矿物成分
成因及结构
含正长石
含斜长石
不含长石
石英、云母、角闪石
黑云母、角闪石、辉石
黑云母、角闪石、辉石
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角闪石、辉石、橄榄石
深成的
等粒状,有时为斑粒状,所有矿物皆能用肉眼鉴别
花岗岩
正长石
闪长石
辉长石
橄榄岩、辉岩
岩基
岩株
浅成的
斑状(斑晶较大且可分辨出矿物)
花岗斑岩
正长斑石
玢岩
辉绿岩
苦橄玢岩(少)
岩脉岩枝岩盘
喷出的
玻璃状,有时为细粒斑状,矿物难于用肉眼鉴别
流纹岩
粗面岩
安山岩
玄武岩
苦橄岩(少)
金伯利岩
熔岩流
玻璃状或碎屑状
黑耀岩、浮石、火山凝灰岩、火山碎屑岩、火山玻璃
火山喷出的堆积物
强风化的坚硬岩或较硬岩
中等风化~强风化的较软岩
未风化~微风化的页岩、泥岩、泥质砂岩
极软岩
Fr<5
锤击声哑,无回弹,有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后可捏团
全风化的各种岩石
各种半成岩石
岩石按软化系数分类
软化系数KR
分类
<0.75
软化岩石
>0.75
不软化岩石
按岩石质量指标RQD分类
岩石质量分类
很好

中等

很坏
应力情况
主要现象
极高应力
硬质岩:开挖过程中时有岩爆发生,有岩块弹出,洞壁岩体发生剥离,新生裂隙多,成洞性差;基坑剥离现象,成形性差
软质岩:岩心常有饼化现象,开挖过程中洞壁有剥离现象,位移极为显著,甚至发生大位移,持续时间长,不易成洞;基坑发生显著隆起或剥离,不易成形
<4
高应力区
硬质岩:开挖过程中可能出现岩爆,洞壁岩体有剥离和掉块现象,新生裂缝较多,成洞性较差;基坑时有剥离现象,成形性一般





岩层厚度分类
层厚分类
单层厚度h/m
巨厚层
h>1.0
厚层
1.0>h>0.5
中厚层
0.5>h>0.1
薄层
h<0.1
按岩石风化程度分类
风化程度
野外特征
风化程度参数指标
波速比Kv
风化系数Kf
未风化
岩质新鲜,偶见风化痕迹
0.9-1.0
0.9-1.0
微风化
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渲染或略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
结构面倾角>75°
其他组合
K2
0.4–0.6
0–0.2
0.2–0.4
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BQ
地下水出水状态
>550
550 - 451
450 - 351
350 - 251
<=250
极高应力区
1.0
1.0
1.0–1.5
1.0–1.5
1.0
高应力区
0.5
0.5
0.5
0.5–1.0
0.5–1.0
高初始应力地区岩体开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现象
坚硬程度等级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定性鉴别
代表岩石
硬质岩
坚硬岩
fr>60
锤击声清脆,有回弹,震手,难击碎,基本无吸水反应
未风化~微风化的花岗岩、闪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石英岩、硅质砾岩、硅质石灰岩等
较硬岩
60>fr>30
锤击声较清脆,有轻微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有轻微吸水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