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情报2013Vol.45No.2森林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分析刁永凯(黑龙江省五营林业局)[摘要]林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甚至全球的作用不可小觑。
而我国森林资源管理质量普遍不高,且存在森林资源的产权不清、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现状。
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PM.2.5更是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本文就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森林资源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森林资源;环境问题;资源管理;现状;未来发展;分析The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Of Forestry ResourceDiao Yongkai(Wuying Forestry Bureau Of Heilongjiang)Abstract:Forestry plays main rol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world as it i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our country.Whereas,the quality of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 is poor and it also has current situation of unclear property right、mechanism fossilization and dumb mechanism.The problem causing by the re-duction of forestry resource can`t be ignored and PM2.5shoul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eople.The p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ment for the forestry resource in our country.Key words:forestry resource;environment issue;resource management;orientation;future development;analysis1我国森林资源现状我国是一个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的国家。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导致了森林资源类型的多种多样。
其类型大致可分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亚寒带针叶林、高山草甸、山地季雨林、高山灌丛、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少部分热带雨林等。
树种共达8000余种,银杏、银杉、水杉、、珙桐等珍贵的树种均为中国特有。
森林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也极不均衡,东北、西南地区和东南、华南丘陵山地,森林资源比较丰富,森林覆盖率可达28% 38%;而华北、中原及长江、黄河下游地区仅为7%;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森林资源更约为1.4%。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问题愈发严重,其中受影响较大的就是林业。
我国森林资源总量明显不足,增长缓慢,林业产业也处于较低层次。
而由环境恶化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旱灾,水灾等也变得不可忽视。
其中西部地区表现更为明显。
为了促进东西部发展的步伐一致,国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而西部大开发在发展西部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人们的滥砍滥伐使森林资源锐减,大量稀有物种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我国现有森林资源人均占有量明显不足,且森林资源的质量不高,天然林多被用于耕地,砍伐。
人工林面积也是为数不多,且分布不均,成活率较低。
现如今森林资源不足已成为我国向前发展的障碍,如果不及时解决,后患无穷。
2森林减少引起的问题森林在地球上的作用不可小觑,近年来因森林资源减少而引发的环境问题不容乐观。
(1)水土流失,森林被砍伐后,裸露的地表经不起风吹雨打日晒。
晴天时,由于太阳曝晒,随着气温的升高地表温度也随之升高,有机物分解为可溶性矿质元素的速度加快;雨天时,雨水直接冲刷地表,把肥沃的地表土壤连同矿质元素直接带进江河。
据估计,我国每年约有50多亿吨土壤被冲进江河。
(2)流沙淤积,堵塞水库和河道。
诸如黄河水中的含沙量居全球之首,每当雨季来临,降雨增加,水位就会迅速上升,其中水、沙含量各占一半。
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部分地区的河床比堤外土地要高出很多,有的地方可达12m,甚至比开封市的城墙还高,严重影响到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环境恶化,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率如果高于30%,·41·而且分布均匀,就能相对有效地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从而减少自然灾害。
在我国的植被覆盖率仅为12%。
且分布明显不均匀,属于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国家。
目前,世界上的森林正以每年1800万 2000万hm2的速度急剧消失,仅在1950 1980年间,全世界的森林面积就减少了一半。
我国是重要的农业大国,如果农业出现问题,那么可想而知后果会怎样。
近几年工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加重了森林的负担。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空气能见度降低,环境污染尤为严重。
(4)土地荒漠化,中国荒漠化类型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
中国风蚀荒漠化的土地面积大约有160.7万平方公里,由于降水较少和地表植被覆盖率低,所以大多数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及半干旱地区,湿润及半湿润地区较少。
在各种荒漠化类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分布最广的就是风蚀荒漠化。
其中,干旱地区大约有87.6万平方公里,大致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的地带,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其中还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到西藏北部地区。
半干旱地区大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致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不间断的分布。
半湿润干旱地区约23.9万平方公里。
(5)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虽然,生物多样性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精神及物质上的双重享受。
但近现代,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日益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也影响着生物的多样性。
此时此刻生物多样性正遭受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浩劫,世界上平均每小时就会有一个物种永远的从人类世界消失,这是地球资源的重大损失。
大自然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生物圈,人类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每一种动植物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形成生物链。
这是一种平衡,就像是老鼠吃草,蛇吃老鼠,鹰吃蛇,如果一种动植物消失会给其食物链上其他动植物带来灾难。
据有效估计,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倍。
中国的不少特有物种,如蓝鲸、大熊猫、东北虎、亚洲象、藏羚羊、丹顶鹤、扬子鳄、中华鲟、水杉、银杏等等都面临灭绝危险。
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森林资源产权不清、体制僵化、机制不活造成了我国森林资源质量普遍不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产权关系模糊、残缺,影响了森林经营者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积极性。
产权关系模糊、产权残缺是我国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的两大特色。
从法律上讲,产权关系是明晰的,但产权在经济运行上却是模糊与残缺的。
即产权主体指代不明,产权权能界定不清,致使森林经营者的经营收益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了其长期经营森林、提高森林资源质量的积极性。
体制僵化,导致森林经营者没有办法提高森林资源质量。
林业从经营思想、政策、法律、制度、机构设置等很多方面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方式,如简单地以行政方式管理林业。
(2)不重视森林经理工作,经营者普遍缺乏经营预期。
森林经理就是为维护与提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而对社会、经济、森林复合生态系统进行全局性谋划、组织、控制和调整的理论技术与艺术。
因此森林经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会造成地力衰退、生长量不高、轮伐期越来越短的短视行为,这也是当前森林资源质量普遍不高的原因之一。
(3)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森林资源质量低下的思想根源。
只重视森林资源数量增长,不重视森林资源质量提高,重采伐轻保护、重造林轻管护的思想仍普遍存在。
3森林减少引起的问题原因分析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我国森林资源急剧减少,造成森林资源减少的原因有很多。
从根本上来说,主要是林区以往的经济政策忽视了林业的特点,违背了林业发展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人们只注重经济而忽略森林的自然规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采伐量小于生长量而忽略林木生长。
林木生长需要几年乃至几十年,且中间还存在不可预测的原因造成的林木死亡,因此造成林业政策失误。
此外林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策多变,且山权、林权不稳。
非法砍伐森林也是导致森林锐减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4大木材生产国(俄罗斯、巴西、印度尼西亚和民主刚果)采伐的木材有相当一大部分比重来自非法采伐。
为了扭转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趋势,国际社会应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案,其实早在2000年联合国就已经成立了联合国森林论坛,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森林在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然而,国际社会对森林的重视程度特别是在政治高度上却捉襟见肘。
所以应该颁布一套完善的森林公约,这样既可唤醒各国人民珍惜有限的森林资源,爱护森林保卫大自然;又可以强化各国对林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大对林业产业的投资,规范林业活动特别是盲目的伐木行为,以拯救日益(下转第17页)需降密的地段没有达到降密的强度。
修枝高度不够,有些地块使用修枝工具不正确,有漏修的树木。
2.3监测样地不规范图上没有树木定位,树木没有编号。
个别小班设计因子与现地不符,如树种组成、林分起源等。
2.4存在破坏林木现象浅山区有砍拉烧柴,破坏林木的现象,影响森林抚育的作业质量,其原因是林地距居民区较近。
3今后工作的建议3.1继续坚持生态优先、加强保护建设在今后的森林抚育经营工作中,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加强保护建设。
认真贯彻法律法规,科学安排、合理采伐,按照培育目的和林分生长需要确定合理的抚育方式和方法,确保森林抚育经营工作质量。
同时要大力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提高作业质量。
进一步规范调查设计,提高设计质量,加强对调查设计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调查设计的能力和水平,实现调查设计规范化的目标,使各设计文件的调查因子与现地相符,真正起到指导生产的作用。
3.2抚育范围应扩大加大对重点公益林的抚育力度。
根据经营目的的不同,采取合理的经营措施。
本着“宜封则封、宜促则促、宜混则混、宜造则造、宜改则改、宜抚则抚,封、促、混、造、改、抚”的原则,把不同株数,不同郁闭度的林分按照适宜的的抚育方式进行经营,达到提高林分质量、林地生产力水平和生态功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