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领导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强化干部责任意识,弘扬优良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依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干部监督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中央、省委干部监督管理的有关规定,坚持对领导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原则,把监督工作贯穿于干部的培养教育、考察考核、选拔任用、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立健全强化预防、及时发现、严肃纠正的工作机制,努力培养造就团结有力、务实清廉、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为建设和谐企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第三条干部监督工作的原则:(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二)发扬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四)关心爱护、预防为主的原则;(五)依法办事、从严查处的原则。

第四条干部监督工作在集团公司党政的统一领导下,由集团公司组织人事处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章监督对象和内容第五条监督对象是所属各单位党政领导班子、处级领导干部(均含非领导职务),重点是党政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

第六条对领导班子监督的主要内容:(一)贯彻执行上级决议决定、工作部署情况;(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情况;(三)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情况;(四)责任法人目标完成情况;(五)坚持走群众路线,维护职工利益情况;(六)贯彻执行财经纪律,依法经营情况;(七)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八)贯彻执行“一报告两评议”情况;(九)坚持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基本条件,遵守任职资格、编制管理规定情况;(十)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重点是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情况;(十一)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报批、任免票决、任前公示等制度情况;(十二)需要纳入对领导班子监督的其它事项。

第七条对领导干部监督的主要内容:(一)贯彻落实集团各项规章制度情况;(二)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情况;(三)参加中心组学习及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学习情况;(四)坚持民主集中制,认真履行职责,正确行使权力情况;(五)严格遵守财经纪律情况;(六)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规定情况;(七)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以及廉洁从业情况;(八)需要纳入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其它事项。

第三章组织处理方式第八条领导班子组织处理方式:(一)批评教育;(二)责令书面检查;(三)通报批评;(四)限期整改;(五)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六)责令负直接责任的领导辞职;(七)整顿调整。

第九条领导干部组织处理方式:(一)提醒谈话;(二)批评教育;(三)通报批评;(四)诫勉;(五)调整工作岗位;(六)降职、降级;(七)劝其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八)免职;(九)撤职。

第十条以上组织处理方式可单独使用或并用,被处理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的,应分别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领导班子整体效能低下,执行上级决议决定、工作部署不力,致使政令不畅或影响集团整体工作部署的,给予领导班子限期整改或取消年度评优评先资格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给予有关责任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十二条不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而未经集体讨论,也未征求其他成员意见,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给予领导班子批评教育或责令书面检查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给予有关责任领导诫勉或调整工作岗位组织处理。

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十三条重大事项未及时请示汇报,或瞒报、虚报、迟报重大突发事件、重要情况、重要数据的,给予领导班子限期整改或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给予有关责任领导诫勉或调整工作岗位组织处理。

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十四条无正当理由,未完成年度主要目标的,给予领导班子通报批评或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批评教育或通报批评组织处理;给予有关责任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连续两年度未完成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十五条在维护职工利益中,搞虚假政绩骗取荣誉和利益的,给予领导班子限期整改或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给予有关责任领导诫勉或调整工作岗位组织处理。

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十六条违反财经纪律,经营管理混乱,对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不到位,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的,给予领导班子限期整改或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给予有关责任领导诫勉或调整工作岗位组织处理。

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有关责任人降职、降级或责令辞职组织处理。

第十七条未严格执行集团重大工程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工程建设出现问题的,给予领导班子限期整改或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给予有关责任领导诫勉或调整工作岗位组织处理。

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有关责任人降职、降级或责令辞职组织处理。

第十八条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力,年度内本单位处级干部一人次受到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处罚的,给予领导班子限期整改或取消评优评先资格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或调整工作岗位组织处理;给予有关责任领导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两人次及以上受到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处罚的,给予领导班子整顿调整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降职、降级或责令辞职组织处理。

第十九条疏于管理监督,致使班子成员或分管下属出现违纪违法行为,造成较坏影响的,给予领导班子通报批评或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给予有关责任领导诫勉或调整工作岗位组织处理。

情节严重的,给予有关责任人降职、降级或责令辞职组织处理。

第二十条领导干部大局意识淡薄,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分不清是非,在紧要关头,不听调遣、敷衍了事、旁观退缩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二十一条领导干部自由主义严重,或独断专行,拉帮结派,闹无原则纠纷,影响领导班子团结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责令辞职或免职。

第二十二条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怕担风险,怕负责任,不思进取,不求上进,作风飘浮,工作效率低,造成工作无法有效推进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情节严重的,劝其引咎辞职或免职。

第二十三条作为第一责任人的正职和分管此项工作的副职,连续两年属于“一票否决”的工作被否决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二十四条在安全工作方面严重失职,多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给予免职或撤职组织处理。

第二十五条决策严重失误,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力,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二十六条不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作为、乱作为,致使直接分管工作出现失误,或由于教育、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分管科室、车间的中层管理干部因违法违纪受到党纪政纪或刑事处罚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二十七条外派董事对需提交控(参)股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审议的事项,未提前征求集团公司意见的,给予有关责任人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二十八条外派监事、高管人员及财务总监发现控(参)股公司有损害集团公司权益行为,未及时制止或未向集团公司汇报的,给予有关责任人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二十九条因调整工作岗位,拒不服从组织决定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责令辞职或免职组织处理。

第三十条因个人的能力、专长与岗位不适应等其他原因,难以胜任现职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三十一条在年度考核、干部考察中民主测评“不称职”率超过30%,并经考核考察确属不称职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连续两次“不称职”率超过30%的,给予有关责任人责令辞职或免职组织处理。

第三十二条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违纪行为知情不管,造成恶劣影响的,给予有关责任人引咎辞职、责令辞职或免职组织处理。

第三十三条利用职务或权力之便,以权谋私,搞吃、拿、卡、扣、占、挪用或变相使用资金,或将公共财物占为己有的,给予有关责任人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三十四条领导干部个人违反廉洁自律及其他有关规定的,给予有关责任人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三十五条支持、煽动和参与群体性上访事件,造成重大影响的,给予有关负责人降职、降级或责令辞职组织处理。

第三十六条不贯彻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三十七条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力,造成用人严重失察、失误,影响恶劣,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情节严重的,给予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第三十八条擅自突破机构编制,超职数提拔干部,超标准确定干部待遇,一律作无效处理,给予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并在集团公司干部大会上作检查。

第三十九条不履行干部报批手续,进行干部调整的,所作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作无效处理,给予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降职、降级或责令辞职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第四十条决定干部任用,未履行推荐、考察、酝酿、讨论、票决等程序,或者未经党委常委会议集体讨论的,一律作无效处理,给予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责令辞职或免职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诫勉或调整工作岗位组织处理。

第四十一条在将干部任免事项提交会议研究决定前,未认真把握任职基本条件和资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不调查,造成选人用人失误的,给予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调离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通报批评或诫勉组织处理。

第四十二条对本单位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不制止,严重问题隐瞒不报、有意不查,本单位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严重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的,给予组织人事部门负责人责令辞职或免职组织处理,给予党政主要领导调整工作岗位或降职、降级组织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