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X X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研究年级:学号:姓名: 岳磊专业:指导老师:2012 年 4 月院系专业年级姓名岳磊题目加强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研究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章)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章) 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年月山东 XX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第I 页摘要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首次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通常而言,创新是指以独特的方式综合各种思想或在各种思想之间建立起独特的联系这样一种能力。
能激发创造力的组织,可以不断地开发出做事的新方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新办法。
管理创新则是指组织形成一创造性思想并将其转换为有用的产品、服务或作业方法的过程。
也即,富有创造力的组织能够不断地将创造性思想转变为某种有用的结果。
当管理者说到要将组织变革成更富有创造性的时候,他们通常指的就是要激发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强不息的关键所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也需要创新。
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唯一主题,是企业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是管理创新的关键所在。
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企业管理现代化进入到管理创新的新阶段,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并举,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协调,逐渐形成生产关系逐渐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推动企业在。
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创新的作用,然后从不同方面阐述了企业管理创新的途径。
关键词:管理创新途径研究对策核心竞争力目录第一章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 (1)1.1企业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利润的有效举措 (1)1.2企业管理创新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1)1.3企业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 (2)1.4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制定战略的重要法宝 (2)第二章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2)2.1企业融资渠道不畅 (2)2.2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3)2.3产权制度不规范 (3)2.4管理观念和体制落后 (3)第三章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 (3)3.1提高对企业管理创新的认识 (4)3.2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生产规范和本质安全水平 (4)3.3重视和加强战略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5)3.4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6)3.5加强技术创新管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6)3.6加强财务管理和内控制度建设,提高防范和化解风险能力 (6)结论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山东 XX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第1 页第一章企业管理创新的作用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把新的管理要素(如新的管理方法、新的管理手段、新的管理模式等)或要素组合引入企业管理系统以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创新活动,是促进企业建立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管理创新在企业的发展重大过程中有重大作用。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深入执行和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管理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节能减排、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这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工作的指导和引导,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1.1企业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利润的有效举措企业管理创新的直接目标是优化企业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
这一目标虽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到体现,比如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资源消耗系数,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但是最终还要在经济利润上有所体现。
提高企业经济利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提高企业当前的利润;二是提高企业未来的预期收益,即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管理诸多方面的创新,有的是以提高前者为目标,比如生产组织优化创新等,有的是以提高后者帷幕,比如战略创新与安排等。
很显然,无论企业管理长信是提高当前的经济利润还是未来的利润,无疑都是在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从而有助于企业的远期发展。
1.2企业管理创新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企业的发展应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之上,因为人是构成企业的最根本因素。
如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是企业管理者必须首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套设计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这个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能让员工预期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的实现,将会最大限度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3企业管理创新有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企业家是人类社会最稀缺的异质性资源之一,任何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都拥有一位杰出的企业家。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必然是那些在生产过程中具备组织协调才能和创新能力的人。
企业管理创新将有助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因为企业管理创新将会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发生分离,企业的管理掌握于专家的手中从而提高了企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1.4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市场、制定战略的重要法宝企业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的依据必定是市场,如果企业不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不断创新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去适应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那么企业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如20世纪90年代中国家喻户晓的秦池集团,在夺取央视“标王”后,便曝出使用勾兑酒的丑闻后,从此一蹶不振。
究其原因,秦池集团没有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战略目标,没有自己独特企业品牌,只是在广告上不断推陈出新,吸引大众的眼球,虽然赢得了短期效益,但最终未能摆脱夭折的结局。
第二章企业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高新技术口新月异,特别是我国加入WTO 后,企业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
从近期来看,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机制,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2.1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企业创业初期缺乏风险投资扶持和有效的借贷担保机制,在快速发展期缺少新的资本金注入。
间接融资方面,有些企业投资项目具有较高的市场、技术风险,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直接融资方面,企业由于受资产规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很难在证券市场上市。
山东 XX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第3 页2.2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创业之初,借助多年科研成果的积累,凭借个别好项目、好产品可以迅速发展起来。
但是原有的技术退化和产品生命周期结束之后,企业就面临缺乏新产品、新项目的问题。
不少企业因规模较小,不具备开发新项目的资金和人才实力,难以再推出新产品。
一些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企业,也存在技术创新线路选择偏差问题。
有的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性研究,导致投资失败。
有的一味模仿,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产品市场空间小,在竞争中随时可能被淘汰出局。
我国加入WTO 之后,一大批企业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2.3产权制度不规范有些企业脱胎于国有企业,与其母体的关系千丝万缕,往往导致产权关系难以理清。
近年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权模糊这一深层次问题逐渐凸现。
产权关系不清,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适应,直接影响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使企业无法按照规范的股份制企业运作,包括上市募集资金,内部持股等。
这种不成熟的制度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4管理观念和体制落后目前,一批企业已经达到了相当规模,但在管理上仍旧停留在创业初期的水平,只凭企业主个人经验进行市场判断、经营决策和管理。
这种情况极大地损害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为企业升级的障碍。
第三章促进企业管理创新的对策企业必须运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实行管理理念的全面创新,从根本上转变经营观念,从科技决策着眼,从品牌战略着手,实施成功的创新,赢利的创新,还要深层次地理解与把握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张瑞敏在WTO到来之前时说:"必须实现从羊到狼的转变。
"多年来,"走出去"一直是海尔的经营理念之一,海尔国此把经营的触角伸向了国外,并且取得了成功,得到了外国消费者的认同。
这说明海尔的创新意识,对于企业的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壮大企业竞争有利的条件,是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辉煌成果,有利的发展环境,可以造就有竞争力的企业,但是,这不能成为外来资本的专利。
如果我们不能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企业的发展进度将大打折扣。
竞争中,谁创新,谁就是胜利者。
3.1提高对企业管理创新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时,提出了“三个转变”,即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其中第三个转变,提出了管理创新。
同时,报告在十六大提出的“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基础上,首次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并把信息化放在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同等重要的位置。
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加快转型、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关键时期。
在这种新形势下,企业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明显和重要。
首先,加强企业管理是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发展的快慢、好坏和长久。
其次,加强企业管理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
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才能更加有效地控制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转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现节能减排的任务和目标,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三,加强企业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
大量安全生产事故的教训表明,只有从企业的基础管理入手,切实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强化职工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不安全因素和隐患,有效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3.2切实加强基础管理和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企业生产规范和本质安全水平山东 XX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第5 页基础管理、生产管理是企业最基本的管理,是企业实现良好效益、稳定发展的根本。
近年来,随着我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发展为大企业集团。
同时,也有一批新兴企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规模迅速膨胀。
从总体上看,我省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兴企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投资、轻管理的现象,基础管理和生产管理不规范,工艺标准和操作规范执行不严格,职工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有所忽视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造成一定的事故隐患。
因此,企业要建立健全严格的基础管理规章制度和生产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