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元文化条件下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化

多元文化条件下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化

多元文化条件下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改变,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化自由度的提高,加之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和伦理观念的转换,青少年的生活与历史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呈跳跃式发展,甚至造成了某种程度上的断裂,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化所引起的伦理转变是当代社会学、教育学、伦理学面对的重要问题。

虚拟的信息世界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当他们面对虚拟
世界越来越久的情况下,现实的人与人的关系就相应变得淡薄,这种淡薄致使青少年将其兴趣和积极性消磨了,精神上的愉悦和
享受成为缺乏意义的幻想甚至于空想,大大改变了个体生活的自由性和自主性,传统道德观念也在这种虚拟中变得淡薄,其约束力和影响力大打折扣,青少年如何从中实现转型,在顺应其生活方式的同时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是关系到社会未来的重大课题。

一、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的特征
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生活习惯和生存观念,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及其伦理观念分不开,同时,生活方式还受到社会群体、自然条件的影响,所以无论是在时间的领域中,还是在空间的范围内,生活方式都会表现出不同的样式,因此它的特点会带上时间和空间分布的烙印。

生活方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马克思认为一定活动方式表现一定的生活方
式,它揭示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过程,西方学者根据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影响下的人的价值观念的变迁,试图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寻求解决各种价值冲突的答案,新科技革命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如何达到一种稳定状态,成了他们的核心问题。

不同人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在其生活环境中有不同的行为方式,人的生活方式是客观存在的,有些行为直接显露在外,有些则隐藏在深层次的行为方式之中,需要人再反思再认识。

有的学
者将其从病理学的角度总结道:“不管何种生活方式,总要受许
多因素制约。

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是由生活的行为习惯、生活时间、生活节奏、生活空间、生活消费组成。

”行为习惯及构成这种习惯的时间、空间是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因为生活总是在一定时间线条上一定空间范围内的活动,同时,这种活动是有节奏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变动越显得更加频繁,相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更难以适应这种变动,对现代社会而言的有利条件,在未成熟的青少年那里,成了一种不稳定因素,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二、中国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变化
青少年生活方式包含了生活条件、生活感受和生活理性三个方面。

生活条件是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客观因素,它对青少年而讲,主要就一个问题,即面临社会条件的丰富性如何取舍的问题。

现在青少年的生活条件比上个世纪有明显的变化,随着生活条件的
提高,各种娱乐文化活动运而生,没有繁重的家务劳动,不要过多考虑自身的家庭生存问题,故而他们的闲暇时间也多了,青少年可以把时间安排在自己的业余生活里,加上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他们可以更多地追求自己的爱好,参加各种艺术修养活动,参与体育锻炼,自觉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可能把时间放在电视媒体、网络以及一切其他电子娱乐产品上面,总之,生活条件的改善,吸引青少年注意力的东西越来越多,青少年的生活不再单调,但同时他们也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利用这些条件,如何将一些健康的东西变成自身素质提高的良性条件,却不是能随心控制的。

青少年生活感受是青少年生活方式主观因素,它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压力感,一是幸福感,二者对立矛盾,却构成青少年生活感受坐标轴的两极。

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学校教育趋向于功利性的教育目标,过于注重青少年的智育,而忽略了他们接触生活时最本真的感受,在他们的世界里,学习成绩优异着会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关注,差的就会收到排挤和歧视,学习和他们的自由成长造成了矛盾,他们的生活乐趣和自由也被剥夺了,即使那些学习成绩好的,一旦成绩下降,可能就会遭致质疑、冷眼和嘲笑,他们畏惧自己的生活,不满意自己的生活环境,更别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青少年生活理性的变化最重要的就是受到了社会变化的影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偏移,对青少年价值观及其社会态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青少年对暴力的崇拜,遇见矛盾不放弃
私利的做法,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脱节,使其很容易脱离传统道
德价值观念的轨迹,产生拜金主义、利益至上的不正确道德观念肆虐,多元的价值观不经筛选的进入现代伦理范畴之中,青少年的道德养成产生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如何正确选择符合该时代的义利观、德性观,是新时代提出的一道难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