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人类命运共同体”写作指导
2020年金太阳全国I卷五省优创名校第六次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①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

——约翰·多恩(英国诗人)
②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

③2020年初疫情爆发,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世界人民感同身受,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现在疫情已经跨越国界,需要全球担当。

面对灾难疫情,每个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只要我们同舟共济,就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阅读上述材料后,相信你对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请你在以下任务中选择其一,根据材料的关注点写一篇文章。

①两头密切的联络,三次机场的转航,四天煎熬的等待——在英国留学的冯同学终于到家了。

在某个电视访谈节目上,代表留学生和华侨做一次主题发言。

②55个非洲国家中,已有54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

假如你是首批援助非洲医疗队的代表,在出征前动员大会上发表演讲。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马老师解析:
这个是一道融合应用型情境设置类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

题目包括材料和任务两部分,依次分析如下:
分析材料
材料由三则构成,运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每则材料的核心意思。

第一则材料是一句诗:关键词是孤岛、大海、独踞,泥土、陆地、连接,分别象征孤立的人、命运,渺小的个体、团结合作、人类的整体。

核心意思是人与人应彼此联合,形成整体。

第二则材料关键词是: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天下为公。

描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愿景。

核心意思是协作。

第三则材料关键词是:世界人民、纷纷伸出援手、全球担当、同舟共济、春天到来。

核心意思是世界人民团结互助,共克时艰,迎接希望。

总结:
三则材料从古今中外多个维度共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第三则材料给出时事背景,相当于陈述事实,其它两则材料相当于罗列观点。

三则材料综合起来,指向“在疫情全球化的情况下之下,我们应该以此“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主导,全球同携手,共担当,克时艰”。

写作时,这应当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分析任务
基础任务:对人与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即上述分析的结果:疫情面前更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事实。

任务一:
限定情境:冯同学辗转曲折回国后代表留学生和华侨在电视访谈节目上发言。

应考虑电视访谈面对的是电视观众,是社会整体。

限定文体:发言稿。

开头有称呼,结尾有祝愿语。

写作策略:
1、介绍辗转曲折的回国经历,并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表达谢意;(可运用联想想象补充细节)
2、抒发从这次经历中获得的感悟;(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3、呼吁全球各国人民要同携手、共担当、克时艰;
4、表达希望与祝愿。

以上策略应以2、3两条为重点进行详写,可以此分出分论点。

任务二:
限定情境:首批援助非洲医疗队的代表在出征前动员大会上发表演讲。

应考虑面对的是援助非洲的医疗队成员。

限定文体:演讲稿。

鼓舞士气为主。

开头有称呼,结尾有祝愿。

写作策略:
1、重述全球疫情现状并阐发为什么要去援助非洲: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②非洲的艰难与需求;(医疗资源不足、卫生情况堪忧等)
2、援助非洲的意义:体现中国精神、大国担当……
3、提醒医疗队队员应注意的主要事项,以确保完成任务;
4、勉励队员,坚定信心,提出希望。

错误引用:
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唐大和上东征传》载:“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意思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非洲和中国分处南北半球,非但山川不同域,风月亦不同天。

语境不符。

2、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语出《诗经·秦风·无衣》。

同袍,同样的衣服,引申为同胞,同胞有二义:同父母所生,亦指同父母所生的兄弟姊妹;同一个民族的人,并且同一种语言文化的人民。

中国人与非洲人人种差异巨大,文化语言差异亦大。

可成兄弟,不可称同胞。

以上两句可用于文化相同或相近的民族或国家,中国和非洲在这两反面相差甚远,引用不妥。

3、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是说每一片雪花都对雪崩的事实负有责任,侧重于每一个个体都应承担灾难发生的责任。

援助非洲侧重于共同担当抗疫的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