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F钢知识汇总

IF钢知识汇总

IF钢基础知识
IF钢(interstitial-free steel)又称无间隙原子钢,在IF钢中,由于C、N含量低,在加入一定量的Ti、Nb使钢中的C、N原子被不变成为碳化物、氮化物或者碳氮化物,从而使钢中没有间隙原子的存在,故称为无间隙原子钢,即IF 钢,有时也称超低碳钢,具有极优良的深冲性能,现在伸长率和r值可达50%和
2.0以上,在汽车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IF钢在1949年首次被研制成功,其基本原理是在钢中加入一定比例的Ti,使钢中固溶C和N的含量降到0.01%以下,使铁素体得到深层次的净化,从而得到优良的深冲性能。

但由于受到当时冶炼技术的限制,钢中原始的固溶C、N 含量较高,所以需要加入的Ti含量也很高,达到了0.25-0.35%,Ti是一种价格非常高昂的稀有合金元素,在当时更是如此,因而阻止了其当时的商业化进程。

直到1967-1970,由于真空脱气技术在冶金生产中的应用,大大减少了需要添加的Ti合金元素含量(大约为0.15%左右)才正式出现了商用的IF钢,几乎在同时,人们也发现了Nb具有和Ti几乎相同的作用,但还是受到价格因素的制约,其应用也只限于少量分外的零件。

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开始用连退线生产少量的IF钢,70年代末,IF钢成分大致为:0.005-0.01%C、
0.003%N、0.15%Ti或Nb。

到20世纪80年代,冶炼技术进一步发展,采用改进的RH处理可经济的生产C≤0.002%的超低碳钢,RH处理时间也缩短到10-20min。

现代IF钢的成分大致为:C≤0.005%、N≤0.003%,Ti或Nb大凡约
0.05%。

到1994年全世界IF钢的产量超过了1000万吨。

归根到底,IF钢的迅速发展来自于市场需求的急剧增加和生产成本的降低。

IF钢目前主要用于汽车的深冲级和超深冲级冲压件的生产。

用普通冷轧板冲制形状特别繁复、应变量大的特大变形零件,废品率常在3%~8%,有时高达30%由此开发出的第三代深冲钢,即IF钢。

20世纪80年代以来,IF钢在国际范围内取得飞速发展,1997年仅日本的IF钢产量就已达到1000万吨。

IF钢取得迅速发展的关键在于两大突破:成本降低;市场需求增加。

在IF钢中,根据添加的微量合金元素的例外,可将IF钢分
为Ti-IF钢、Nb-IF钢和(Ti+Nb)-IF钢三大类。

由于IF钢具有非时效性和深冲性,所以以IF钢为基础,己开发出众多超低碳钢系列产品。

如含P、Cu、Mn高强超深冲钢板和BH钢板。

超低碳钢系列几乎可以满足汽车用钢所提出的各种性能要求,如深冲性、高强度、防腐蚀性等。

它的生产已成为一个国家汽车用钢生产水平的标志。

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IF钢的生产。

世界许多优秀钢铁厂都非常重视IF钢的生产,安赛乐米塔尔、新日铁、JFE、蒂森克虏伯、美钢联、浦项等优秀钢厂的IF钢年产量均在200万t以上。

20世纪末,日本IF钢年产量已超过1000万t,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为适应汽车减重、降低材料消耗和节约燃油的需要,对汽车用钢板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超低碳”钢是高端产品,新日铁、JFE、蒂森克虏伯等钢厂在钢的化学成分、夹杂物含量以及每道工序的控制等方面均有成熟的经验。

为保证IF钢的性能,必须对钢的化学成分及夹杂物含量严格控制。

碳作为固溶于钢中的间隙原子,随着其含量的增加,钢的屈服极限也升高,加大了变形抗力,影响成形性能,因此用于制造轿车面板的IF钢含碳量越低越好。

钛和铌元素在IF钢中主要起不变碳、氮的作用。

因而IF钢必须具有超低碳
(≤0.003%)、超低氮(≤0.003%)、微量的钛或铌合金化、夹杂物含量低等特点,国外部分优秀钢铁厂”钢的化学成分见表1。

从表1可看出,目前IF钢中的碳含量可以控制到0.0010%。

IF钢的生产工艺流程:IF钢生产流程的每一道工序都会影响最终产品的深冲性能。

国外优秀钢厂IF钢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凡为:铁水预处理→转炉冶炼→真空精炼→连铸→热轧→冷轧→退火→平展。

该流程的前四道工序尤为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