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拍的基本原理羽毛球的挥拍过程是根据具体的击球特点来进行归类,前场,后场,正手,反手的击球特点都不同。
本文主要介绍正手高远球,最基本的发球的原理:准备动作:1. 首先侧身面对球场,此刻你的胸部与球网垂直,成90度角。
(右脚脚尖方向与球网平行)2. 重心落在右脚,左脚脚尖点地。
(你可以轻松把你的左脚抬起,确保重心全部落在右脚)3. 右手轻松把手抬起,握拍要虎口空,掌心空,手腕放松,小臂外旋,肩膀放松。
(羽毛球拍拍面与球网平行)左手指着击球点(或者来球)击球动作:(记住,只有击球瞬间手腕和手臂是用力绷紧的,其他时刻是放松的)4. 转身正面对来球方向,重心落在左脚,转身过程左手收到做腰间,手心向上,在左手臂下落的过程,右手臂自然抬起到耳根。
(如果你的持拍手腕在空中的位置没有变化,你现在应该形成一张强有力的弓,等待击球)(这个动作完成了击球前的球拍画半圆,绕8字的全部过程)5. 这时候将你的蓄在腿、腰、手臂的力气发挥出来,小臂继续挥动,在接近击球点时,小臂瞬间内旋,握紧(刚才的虎口空,掌心空现在变成端锅砸人的手势)。
瞬间的力气全部发挥出来,击球的瞬间顺势收腹。
(这时候应该有:腿部、腰部、手臂、内旋、手腕、手指等六个力气)在击球。
收拍动作:6.收腹的过程自然收到左腹前,不会碰到自己的膝盖和左手初学者容易忘记:1. 转身(强化练习:看到球,首先把重心放右脚,左手手指指球)2. 小臂内外旋(强化练习:扇扇子,然后举手扇扇子)3. 重心转换:没有侧身就没有重心转换(强化练习:步伐练习:右脚单腿跳,交叉腿跳)(本图仅作示意,并非教程推荐都动作:上图动作并没有发挥腰部,腹部和手腕手指的力气)巧发力网讯羽毛球入门必读内旋与外旋在练习羽毛球时,我们常强调使用拍面朝左持拍法。
但这样握拍不是拍面而是拍框面朝羽毛球,不易击中球,所以要在击球瞬间转动手腕调节拍面击中羽毛球。
在羽毛球运动的击球中,除了吊球、任何一种击球都要依赖内旋和外旋运动。
像高远球、下手球、接发球等,不用内、外旋也可以击球,但会变成没有威力的失分球,所以最后一拧的内旋、外旋运动是击出有生命力的灵活击球的秘诀。
用肘臂力击扣杀球在许多介绍羽毛球如何击球的文章中,常能看到“以肘先行用力击球”这样的表达方式。
后场直线球的击球就是以肘关节为支点,运用手腕转动击球的,但并不是说只用肘臂力击球,既要用下半身的力,还要有肩的动作,进一步说还要用脑。
“用肘臂力击球”仅仅是一个概念,目的在于使选手注重肘臂力的使用来击球。
扣杀球是羽毛球中动作幅度最大的一种击球,挥拍幅度的增大,意味着扣杀威力和角度的增加。
挥拍幅度是指球拍动作轨道的加大,因此需要肩关节大幅度动作。
所以说“用肘臂力击球”,目的在于强调这种意识,当然不仅是肘臂力,还必须利用全身反弹力,使力量集中于击球上。
屈膝90度以上在接前场球时,最后一步大步跨前,根据来球的高低屈膝并能保持上身直立而应付来球。
这时屈膝的角度不可过深(小于90度),否则重心过于前置,塌腰前倾,难以保证身体稳定,更不利于击球后返回中心站位。
所以要求屈膝大于90度,当然也不是要求精确到用分度器来测量,大体上从上向下看,脚尖比膝盖靠前就行。
实际体验一下,就会发现屈膝大于90度,上身稳定,脚步坚实,返回中心位置迅速。
由于两脚间步幅越大越是需要腿部力量,所以这种姿势对腿部力量要求较高,初学者可以从小步幅练习。
这期介绍的是汤仙虎接球前的准备姿势技术动作,下面这两组图片分别从侧面及斜前方展示了汤仙虎这一技术的不同形态。
接球前的准备姿势看似一个简单的技术,动作不复杂,却是羽毛球运动中一个最基础的技术,靠它来连接前场、后场、左边、右边、上上下下等各种技术。
因此,同其它技术一样,这项技术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运用时,既要放松,又要积极。
既有它固定的形态,又常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下面我们先从斜前方向来看看这一技术。
图1-6图1至图6:图片上技术采用的是正手发小球或是平球后,右腿随发球前跨一步,斜步站位的一种较积极的、准备衔接进攻技术的接球前准备姿势。
这种斜步站位两脚间距离比较大,身体重心较高(图1)。
双目注视前方。
右手屈肘收回体前,正手握拍手腕微展,使拍头略微上抬,左手弯曲与右手形成平衡姿势,双肩放松,弯曲的双臂略外展(图2)。
双腿微屈,重心略放在右腿上,这种准备姿势方便于前、后场加速的移动,明显显示出准备后场蹬转加速移动的进攻倾向。
上下肢体浑然一体,干练,给人一种凝聚全身之气力挺立于此,整装待发(图3-图6)。
下面我们从侧面方向再来看看这一技术的另一种形态。
图7至图16展现的是一组发高球后,左脚后撤一步,斜步站位准备。
这组接球前准备姿势技术,身体重心略降,斜步站位两脚间距离比较小,双目注视前方(图7-图8)。
右手同样曲肘收回体前,但正手握拍手腕放松微收,拍头自然持平,左右手弯曲保持平衡,双肩放松,双臂较图1至图6组图内收,双膝弯曲角度略大,重心放在两腿间自然晃动,双足后跟完全离开地面,这种准备姿势偏向于防守(图9-图16)。
图9-16比较图1至图6斜前方和图7至图16侧面方向拍摄的这两组接球前的准备姿势技术,前者带有明显进攻意图,从发球开始就采用发小球或是发平球等进攻性的发球,发球后右腿前跨一步,形成比较大的斜步站位,且中心位置偏前,准备衔接进攻。
后者采用发高远球后,左脚后撤一步,斜步站位两腿间距离小一些,且中心位置稍偏后,便于防守准备。
符合规则的发球规定动作分析1、球与拍面接触的瞬间,球与拍面的接触点及整个球拍体均要低于腰部,拍框的最高点不能超过腕部。
或击球瞬间,球与拍面的接触点及拍框均不能超过发球者的肘。
如果发球者在发球过程中,击球瞬间出现球拍超过手腕或过肘现象,属发球违例。
2、发球除击球瞬间拍框和击球点应低于肘部或腰部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在发球的过程中,双脚均不能离开地面或移动,否则为发球违例。
或发球时身体随重心前移,右脚随之自然提起,只要脚尖不动,不属违例。
2)发球时,只要引拍动作一开始,无论有何原因,必须连贯完成整个发球挥拍动作,将球发出,才为有效发球。
如果发球开始,引拍过程中出现停顿动作,然后再次完成发球,属二次发球违例。
3、单打发球有效区域是:场地中线将长方形的场地一分为二,场地中线右边连接的端线、单打右边线和前发球线称为单打右发球区。
场地中线左边连接的端线、单打左边线和前发球线称为左发球区。
选手在右发球区发球必须将球发在与对方场地对应的右发球区内才有效。
如果发球者从右发区开始发球,却将球发至对方场区的左发球区内,为发球错区失误。
4、单打发球时,如果发球者的分数是双数,却站在左发球区往对方左接发球区发球,则为发球站位错误。
正确方法是当发球者的分数为单数,发球者站左发球区往对方左接发球区内发球。
当发球者的分数是双数,发球者必须站右发球区往对方右接发球区内发球。
单打正手发球技术分析1、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时,击球点靠近左脚位置,甩大臂“屈腕”发力击球。
正确动作应是大臂仅起带动的作用,击球是靠小臂和手腕“展腕”发力击球。
2、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发球不到位、不够后,至中场或中后场位置,容易为对方创造接发球直接进攻机会。
原因是:击球点在右肩下方,以肘为轴,前臂提拉屈腕发力击球,发球力量不足。
正确发球应使手臂协调用力,击球时展腕发力击球,并注意击球拍面适当的仰角。
3、发小球过网太高,被对手接发扑球直接进攻。
由于对手击球点高,回球速度快,不好判断,对我方非常不利。
原因是:发小球时,球与球拍之间的击球时间和力量掌握不好,手腕“砍击”发力击球。
正确方法应放松握拍,手腕收腕带动手指控制力量,以斜拍面磨擦击球。
5、正手发高远球击球后,右手持拍手随惯性向身体右上方挥动,动作不协调,控制不好容易出现球拍随惯性击中自己头部。
正确动作发球后应向左前上方挥动,为完成动作留有一定空间。
6、发球过程中身体重心没有随身体的转动而从右脚逐步移至左脚,或是身体在击球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转动,动作缺乏协调性,影响击球的发力。
合理的发球击球动作为身体随发球击球引拍开始转体,发球后身体应该面向球网。
7、对方接发球站位偏后,注意力在后场,网前出现空当,这时就应发网前小球。
如果此种情况下,还发后场球,则正好方便对方接发球。
8、对方接发球站位靠前,接发球注意力在前场,后场出现空当,此时就可以发后场球。
如此时再发前场小球,则便于对方接发球。
单打接发球技术分析接发球首要意识是争取抢高点接球,这样可以居高临下控制场上主动权。
击球时出球意图要隐蔽,出手动作要快,出球线路要灵活多变,同时,还要要求出球落点稳定。
防止因要求过高过急,而导致接发球直接失误。
1、准备接发球时,双脚后跟同时着地,八字脚直立,身体重心在两腿之间,不利于突然的起动加移动速度。
因为脚跟着地,身体重心自然后移,当向前或是向后起动时,身体重心必须先移至前脚或是后脚上,才能蹬地起动,这样会影响起动和移动的速度。
羽毛球运动的快速特点,要求在接发球准备时,下肢膝盖部位要稍有一定的弯曲,左脚全脚掌着地(包括后跟),右脚后跟提起,右脚尖点地,这种准备姿势,便于身体迅速向前场或是向后场蹬地起动移动。
2、准备接发球时,上肢持拍手握拍垂直置于体侧,影响接上手高球或是平射球的挥臂速度。
接发球时,持拍手应放松握拍,自然屈肘举至体前,使球拍置于身体中部位置,拍头略靠左,这样的上肢接发球姿势,便于接发各个方向的来球。
3、准备接发球时,持拍手置拍过于偏右或是偏左侧,会影响接发球的出手动作速度。
例如持拍手置拍过于偏向左侧,这样虽然有利于接反手位置球来球,但会影响正手接发球的速度。
而且准备接发球时,如果全身肌肉松弛,注意力不集中,影响接发球质量。
接发球时,应将持拍手置于身体前方中部,两眼平视,集中注意力于判断对方发球的方向上。
4、双打接发平射球时(特别是接右发球区靠中线位置的平射球),手臂举拍、挥臂速度慢,失去最佳击球机会。
接发平射球时,持拍手与球拍柄握拍接触位置可以往上移一些,便于加快挥臂速度。
而且接发球准备时,右脚在前,这种站位姿势不利于向前场移动接球。
通常情况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的站位姿势,利于前后场移动接发球。
5、接发冲身小球时,由于接球仓促,挥臂动作大,控球失误。
遇到这种来球,首先在思想上应积极准备,不要慌乱。
判断来球方向后,将持拍手直接伸向来球,引拍动作要小,干净利落完成接发冲身小球。
至此。
6、接发球站位的选择应根据自己的打法和技术特点来决定,以单打为例,基本的接发球站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接发球站位过前,不利于接发后场球区域的球。
2)接发球站位过后,不利于接发前场区域的球。
3)在右接发球区接发球时,站位位置偏右,不利于接发中线位置的平射球。
4)在左接发球区接发球时,站位位置偏左或偏右,都不利于接发相对应区域的发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