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丧葬习俗
西方虽然民族众多, 但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下,丧葬礼俗基本大同小 异。传统葬礼的程序多采 用宗教形式。葬礼前, 灵 框要放在教堂中由亲友们 轮流守灵。在教堂举行的 葬礼通常包括祷告、唱赞 美诗和牧师致辞, 之后人 们向遗体告别, 用灵枢将 死者送往墓地安葬。
在整个丧礼过程中人们只是静静地在灵枢旁沉思默祷, 而 不捶胸顿足、嚎陶痛哭, 并且从始至终都保持着庄严肃穆的 气氛,意为不要打扰死者灵魂的安静。参加葬礼的人,要向 死者献唐菖蒲花, 以示对死者的哀悼。下葬时,随土撒入一 些花瓣,葬毕在墓前立上十字架,放上一束鲜花,亲友就可 以默默离开坟墓了。
1、西方人非常重视葬礼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现象,并相信这些现象显示出了 某些特征。如:葬礼时出太阳,在参加葬礼的人中哪个人的脸被阳光照得 最亮,哪个人就可能是下一个死亡者; 2、预定好的葬礼日期在西方通常是不能被推迟的。如果出了什么原因,葬 礼推迟都意味着在3个月内死者的亲属或者邻居中必然会有人死亡。例如在 被推迟的日期内包括星期日的话,那么这一凶兆就可能出现,而且没有任 何方法可以避免。; 3、在西方,有些日子是不宜举行葬礼的,如元旦,否则在死者所属的教区 内,在新的一年中的每一个月就都将举行葬礼;再如星期日,否则就意味 着在一个星期内还会接连地举行三次葬礼; 4、… …
西方丧葬礼俗主要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基督教 将每一个人的灵魂直接与上帝发生关系,不允许偶 像崇拜,崇尚灵魂升华而轻视肉体,因此西方的丧 葬风俗是简丧薄葬。基督教的丧礼更多地是为死者 祈祷,祝其灵魂早日升入天堂,解脱生前痛苦。基 督教认为人死后灵魂需要安静,因此丧礼非常肃穆。 在基督教文化影响下,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 姓,丧葬基本从简,即所谓在上帝面前“灵魂平等” 的原则。
灵棺的使用则 出现在英国殖民者 到达美国的世纪。 从那时起, 围绕在 教堂周围的墓地逐 渐形成, 人们还把 死者的肖像刻在墓 碑上以更好地纪念 死者。
除了将死者安葬在教堂附近的墓地 之外, 受英国和法国习俗的影响, 人 们也常常选择那些位于城郊, 风景秀 丽, 肃穆安详的地方作为墓地
西方葬礼禁忌
西方人也有祭奠亡 者的风俗,在居丧的第 九天、第二十天、第四 十天和一周年都要举行 祭亡灵仪式。届时,亲 友可单独去,一束鲜花、 默默立上一会即可。
以美国为例, 其传统的 丧葬习俗直到16世纪欧 洲殖民者到来才逐步形 成。受西班牙人的影响, 人们约在16、17世纪才 开始在葬礼用裹尸布包 裹死者.
西方的 “简丧薄葬”
西方国家的丧 葬礼仪基本上属宗 教式的丧葬礼仪。 人死后,首先在死 亡地或尸体发现地 的登记处进行登记, 由医生或验尸人员 签发书面证明,并 在死亡者生前居住 地的基层组织办理 登记;而后对亲友 发出通知或在报刊 上定是 土葬或者火葬。丧葬事务一般由殡仪机构或承 办人具体安排,包括埋葬或火化的时间、地点 以及举行葬礼仪式的时间、地点等。西方葬礼 仪式一般同结婚一样,多在教堂举行。具体程 序是,先把棺材运入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词 并为死者祈祷,然后用一块天鹅绒棺罩遮盖住 棺材送往墓地或火化场。 葬礼与葬礼弥撒可以同时进行,也可以分 开(在葬礼后的某一天)举行,一般由神父或死 者亲属议定,包括祈祷词和经文,然后是圣餐, 最后为告别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