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压注水泵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高压注水泵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高压注水泵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
一、注水泵启动前的准备
1、检查电机是否完好,对停运24小时以上的电机,要用2500伏级的摇表测量定子线圈绝缘电阻,常温下应大于20兆欧,否则要检查绝缘电阻低的原因,并予以处理。

2、测量电机座式滑动轴承对地电阻,其值不应大于0.4欧姆。

3、检查风冷电机通风挡板,开侧风口合页。

管道通口电机如装有空气过滤器、应检查过滤器上有无灰尘阻塞通风孔道,如有灰尘必须清除;若是水冷电机检查冷却器系统是否完好。

4、检查电机和泵所有测温装置是否齐备完好。

5、检查电机和泵各部分的紧固螺丝是否齐全紧固。

6、检查泵和电机润滑油路系统:
(1)泵和电机润滑油采用32号汽轮机油(冬季)或46号汽轮机油(夏季)。

(2)检查润滑油箱油质是否合格,对润滑油应定期(每天一次)进行油质化验,若发现油质变暗,含有水分或夹带杂质时,即须换油。

换油时应将油箱的油放净,并用煤油洗净整个润滑区包括轴瓦,再用汽油或轻质油将煤油清洗掉。

(3)检查润滑油箱中油量是否充足,油位是否合格。

加油时润滑油必须经过过滤,去除水分和沉淀处理。

(4)盘转滑油泵,要转运灵活。

定期每月清洗润滑油过滤网,必要时换网。

压力滤油机的滤纸也应视需要及时更换。

(5)倒好润滑油循环阀门,打开润滑油冷却器冷却水阀门,并控制好水量。

(6)启动润滑油泵,检查调整总油压和分油压,进入电机轴瓦油压调至0.05~0.08Mpa,进入泵轴瓦油压调至0.10~0.15Mpa,以便启动时正常循环润滑。

待运行正常后,进行电机轴瓦的油压应调至0.03~0.05Mpa,进入泵轴瓦的油压应调到0.05~0.10Mpa。

(7)观察电机和泵轴瓦油流及油温,油流是否畅通无阻,看窗油位是否保持在1/2~2/3位置,轴瓦进油温度不高于40℃,不低于15℃,正常进油温度以保持在35℃为宜,温度如有上升,可开大冷却水阀门进行调节。

(8)自行润滑的泵轴瓦油位,应在观察窗1/2水平线以上,油质清澈。

(9)投入低油压自动切换开关。

7、检查泵进口过滤网是否堵塞,泵进水阀及大罐出口阀是否灵活可靠,阀板有无脱落现象,应保证泵进水畅通无阻。

8、检查泵出口阀门开关是否灵活可靠,检查出口止回
阀是否灵活可靠。

9、检查大罐水位,应不低于6米,开大罐出口阀门,泵平衡管阀门、压力表阀门、泵进水阀门,开关泵进水管排污阀门;全开泵溢流阀门,再关至丝杆剩1~2扣(为好开起见);打开泵出口放空阀门,确认泵内空气排净充满水后立即关闭。

10、检查盘根压入松紧是否正常,盘根压盖不应歪斜,且无偏磨现象。

11、打开盘根冷却水。

若启D155同时打开轴瓦冷却水阀门。

12、检查盘根是否刺漏,若刺漏必须处理。

检查盘根是否有脏物,排放盘根却水的下水管路是是否畅通。

13、撬动泵转子,检查泵串量是否合格。

装有止推盘时D250泵串量为0.90~1.10mm,未装止推盘时D250泵串量为3~5mm,D155泵串量为2~3mm.
14、将泵转子和电机转子均完全串到对轮端,检查对轮轴向间隙应为4~8mm,检查对轮对中,径向、轴向允差0.06mm,对轮周围无杂物,护罩稳固不与对轮相磨。

15、盘泵3~5圈,转动须灵活自如,无轻重不均的感觉,细听泵内有无杂响。

16、值班人员与变电所联系,定启动时间。

二、注水泵启动操作
1、变电所送电后,泵工、电工必须联系、配合好,并告诉其他人员注意完全。

2、电工负责按启动按钮,并注意以观察电流变化。

3、泵工在启动后迅速打开溢流阀,将泵压调至工作压力,待稳定后,再打开泵出口阀门转注,同时关闭溢流阀,并逐渐调整到正常注水压力。

4、泵启动后,泵工必须做到“看、听、摸、闻,”对泵和电机进行全面检查:
(1)检查泵进水情况。

(2)调整进瓦油压,检查油流大小和润滑情况。

(3)检查盘根温度和漏失量大小,做好调整,使盘根不发热冒烟。

(4)检查各仪表指示情况,包括泵进、出口压力,轴瓦油压、平衡管压力、电压、电流、水表及各温度表。

(5)检查轴瓦温度,不应超过65℃。

(6)检查泵和电机轴瓦振动,不应超过0.06mm。

(7)检查各管线、阀门是否有漏失现象,特别要注意泵吸入管路不准漏气,以免造成抽空、烧泵现象。

5、检查泵的流量控制是否合适,在条件许可下,尽可能将泵调整在高效区或单耗最低区运行。

三、启泵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1、启泵时非操作人员应离泵机组5米以外,操作人员
要严格按启泵操作规程进行,不得强行启动机泵。

2、操作人员要精力集中,禁止在泵管压差较大的情况下开着泵出口阀启动。

3、电动机启动后又停机时,必须查明原因,二次启动间隔时间应在30min以上。

4、泵启动后一定待电流指针降到空载电流时方可打开出口阀门,否则应及时停机检查。

5、泵启动时发现泵压、电流波动较大,压力低,声音异常时应立即停泵查明原因。

四、高压离心泵的停泵操作
1、首先与生产调度或有关单位取得联系,然后缓慢关闭泵的出口阀门。

待阀门快要关死,电流降至空载电流时,立即按动电动机停止按钮,并迅速关死出口阀门,切断电源。

2、泵停转后做好以下工作:
(1)断开电机隔离开关。

(2)关泵进水阀及冷却水阀门,控制大罐水位。

(3)停泵后,必须盘泵3~5圈,听有无杂音。

(4)向有关单位汇报停泵,并做好记录。

3、停泵15分钟后,解除电机低油压保护,关闭电机和泵润滑油阀门,调好总油压,再投入运行电机的低油压保护。

4、停运24小时以上的备用泵,必须在停泵后放掉泵内的污水并罐满清水,以减少泵的腐蚀。

5、对停运的备用泵,必须每班盘泵3~5圈,以防盘根锈死,便于下次启动时盘泵灵活。

五、倒泵操作
1、按启动操作规程启动备用泵,待运行正常后,进行倒泵操作。

2、倒泵必须做到慢、稳,倒泵时管压波动不0.2Mpa,先将新启动的泵的泵压调至运行压力,慢开泵出口阀并慢关新启动泵的溢流阀,同时慢开运行泵的溢流阀,将两溢流阀逐步慢慢地倒过来,并慢关运行泵的出口阀门,停泵。

六、注水泵机组正常运行时的检查
1、注意泵压、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电动机实际工作电流不允许超过额定工作电流。

2、注意泵的轴承温度,滚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80℃,滑动轴承温度不得超过70℃。

3、检查机油盒的油位及油环的工作情况,润滑部位低于规定油位时,必须增加润滑油。

4、检查电动机轴承温度不超过80℃,定子绕组温升≤65℃。

5、检查密封圈漏失量是否正常,密封盒温度是否过高、发烧、冒烟等,否则要采取措施进行排除和调节。

6、听机泵各部位声音是否正常,如有噪音或不正常异响,应停泵查明原因并处理。

7、检查电动机及泵体振动情况,若超过规定范围应立即停机检查。

8、检查泵和管路各部位有无漏水和漏气现象,要保证泵的吸入部分不漏气,否则影响泵正常的工况。

(1)如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采取紧急停泵。

①由于设备运行引起的人身事故。

②电气设备出现打火、冒烟起火处理无效,并严重影响设备安全运行。

③机泵本身发生剧烈振动。

④机泵各部件发生突然断裂现象。

⑤机泵各轴承突然发高烧,滑动轴承温度70℃,滚动轴承温度80℃。

⑥电机定子温升超过80℃,有焦味或高烧冒烟。

⑦电机工作电流突然升高,超过额定电流10%以上。

⑧由于水的汽化,泵体发烧烫人。

⑨机泵有严重的摩擦或撞击声。

⑩机泵有严重的位移现象。

⑪大罐抽空。

⑫站内主要管线、接头破裂。

⑬线路突然停电。

(2)紧急停泵程序
①按停止按钮,将泵停下。

②关泵出口阀门(止回阀好用可不关)。

③盘泵3~5圈。

④控制好大罐水位。

⑤检查、分析、处理故障。

⑥做好记录,向调度及有关单位汇报。

(3)说明:在泵出口止回阀严密,干线压力正常情况下,启停泵都可不关泵出口阀和吸入阀,润滑油也可正常循环,只开冷却水阀门,无特殊需要,不用溢流阀门。

七、润滑油进水事故处理规程
1、及时对润滑油取样,检测含水情况。

2、生产运行中如发现润滑油箱液面上升,则可判断润滑油进水。

3、迅速报告进水情况,对设备、流程进行全面检查,查找进水点,进行处理。

4、少量进水及时处理后,含水会逐渐蒸发损耗,在设备轴瓦温度正常的情况下,可不停泵,只需加密检查、检测,确保进水点得到妥善处理,油箱液面不再上升。

加密润滑油含水检测,确认含水逐步减少。

5、润滑油大量进水导致润滑效果丧失,轴瓦温度超标,应立即停泵检查,找准进水点,妥善处理后,更新油箱润滑油后,方可重新启泵。

6、润滑油进水导致轴瓦冒烟,应停泵检修轴瓦。

7、将事故经过详细记录,报主管部门。

八、高压注水管线穿孔处理规程
1、发现高压注水管线穿孔后,应立即停注水泵防止事故扩大,必要时联系变电部门停泵。

2、关闭穿孔部位管线上下流高压闸门,穿孔部分管线卸去余压,注水泵恢复运行,穿孔部位管线无漏失。

3、视穿孔部位腐蚀情况由资质部门焊补穿孔或更换管线。

4、穿孔处理完成,打开一端阀门试压,试压合格后,将该处管线投入生产运行。

5、录取穿孔部位管线情况,报上级部门备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