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作者:朱晓征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4年第08期【摘要】文章回顾了中国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论证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模式比较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途径一、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在各时期的具体表现1、中国梦的提出在党召开十八次代表大会前夕,美国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发表《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称“中国需要自己的梦想( China needs its own dream)”。
这个“中国梦”与“美国梦”不同,“将人民的致富憧憬与更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刚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复兴之路》展览之后,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的“中国梦”。
在不久前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对中国梦作了全面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2、中国梦在各个时期的表现(1)近代以来实现民族独立的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要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相互更替的过程中先进生产关系取代落后生产关系建立更高一级的社会形态。
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历史,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封建统治者制度的落后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中华民族渐渐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16世纪起,西方列强开始通过侵略和掠夺进行自己的原始资本积累,当时还处在“天朝上国”的清王朝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瓜分掠夺的对象。
一个个丧权辱国条约的签订,割地、赔款、心理征服等手段使得中国主权沦丧,中国由独立的封建社会变成了人人可以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王朝完全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工具,所以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有了强烈的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主权独立国家的中国梦。
(2)建国后实现建立工业化国家的中国梦。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下,党和人民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进行了伟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任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方预言家声称:“中国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养活自己。
”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提前完成,中国人民敲锣打鼓,欢庆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这时,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带领的全国人民最大的梦想就是首先建立一个有工业化和现代化基础的国家。
[2](3)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毛泽东提出,周恩来宣布的为“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中国梦”,因为“文化大革命”等原因被中断而耽误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又使中国人民重新做起了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目标的“中国梦”。
所不同的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的折腾,中国人更务实了。
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不和谐的因素。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下党和人民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3]二、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中国特色新民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自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先后签订了若干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都在试图寻找一条救国之道,但是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这一条条的错误的道路使得人民更急于呼唤和期待一条能够完成打倒压在中国人民三座大山的一条正确的路的出现。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的无产阶级带来了光明和希望,1919年五四运动很快爆发,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其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在这个指导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开始带领中国人民寻找一条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主义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在这条路的指引下,中国人民终于站立起来了,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国人民成为国家和生产资料的真正主人,也开始了寻找一条使得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和民族复兴的道路。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道路的选择在寻找这条适合中国发展道路上,党带领人民也走过许多弯路:大跃进时期的大炼钢铁、人民公社时期的社会主义大食堂、文化大革命时期阶级斗争扩大化等一个个沉痛的历史教训时刻警醒着中国人民,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说:“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开始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经济体制改革。
[5]正确的道路是实现目标的途径,失误的道路会费时费力;错误的道路则南辕北辙,离目标越走越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道路是否正确只能用实践来验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
这巨大的变化归根到底是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1、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对于如何建立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问题从毛泽东时代就开始寻找答案。
我们曾经照搬过苏联搞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但是结果没有成功反而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沉痛的历史教训。
[8]但是正确的道路往往是在总结失败的教训的基础上得出来的,1978年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重新认识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别是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这条适合中国发展道路的特点是第一;要立足于国情,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第二;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三;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未来我们还有“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要实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将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9]2、从其他国家发展道路模式比较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近代以来,不同国家和民族对于本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都进行过不同的道路模式的探索,曾经有过苏联、东欧、亚洲、拉美等一些国家进行过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拉美危机等情况的出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峻的挑战,甚至有人预言资本主义将统一全世界。
但是邓小平在三步走战略中明确提出中国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向全世界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突破了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借鉴了其他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先进优秀文明成果和宝贵的经验,有力的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这不仅使世界人民看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曙光而且还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0]三十多年来创造的经济成就比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百年来创造的成就还要大,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值得世界瞩目和借鉴。
中国人民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的关注和尊敬,中国也从未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在当下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它是百年探索、百年奋斗、百年牺牲的结果,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11]【注释】[1] 王仍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2] 张春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8.[3] 张可荣,刘萍.新时期党的民族复兴思想[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4] 周多刚.中国共产党九十年与民族复兴之路[J].求知,2011.07.[5] 桑学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发展和基本经验[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04.[6] 孙蚌珠.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5.[7] 秦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12.[8] 梁力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特殊性[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01.[9] 雷江梅,吴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认识与未来发展[J].求索,2009.02.[10] 朱敏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党政论坛,2009.05.[11] 徐崇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04.【参考文献】[1] 李芬.“始于毛,成于邓”之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9(01).[2] 张丽,郑雪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路径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2).【作者简介】朱晓征(1984-)女,汉族,辽宁省沈阳人,内蒙古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与港澳台关系研究。
导师为著名台湾问题研究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