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出发让“后进生”转变为“后劲生”
所谓后进生就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是思想品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对这类学生教育得法,就能使后进生变先进。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不留死角,因此转化后进
生必须引起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转化好一个后进
生,其对社会的影响或作用决不亚于一位优生,那么如何转化后
进生呢?实践告诉我,要把后进生当成“后劲生”来看待。
1、更新观念,端正思想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差生并不差。
在智力和能力方面有的甚至比优等生还要高,只是没有用到学习上来,而导致成绩比别人差,作为教师应当转变思想.重新认识和对待后进生,研究转化措施。
如果现在仍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而置后进生于不顾,这部分学生将来走出校门进入社会,有可能扰乱社会秩序,甚至会给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因此,转化后进生责任重大,刻不容缓,教师必须从根本上端正思想.更新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2、信任、爱护学生,帮助差生树立自信心
马斯洛曾说:“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
”信任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它代表一种对人格的积极肯定的评价,是有效教育的开始。
学生只有在集体中,教师心目中,在同学中得到信任和爱护,感到有自己的位置和有自
己存在的价值时,才会对周围的人和物产生强烈的情感,才能产生自信心和学习内动力,对于那些后进生,老师更应该信任、鼓励他们战胜自我。
如大家熟悉的奥托• 瓦拉赫,他是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化学家,据说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毫无进展,父母只好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也不够,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你是绘画艺术不可造就的人才。
”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
只有化学老师还有信心,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化学实验的应有素质,建议他试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成为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材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一个道理:学生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但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使智能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而对于教师来说.帮助指导他们找到智能的最佳点,把后进生当“后劲生”看,才是我们的职责。
3、以鼓励竞争手段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鼓励是对后进生的一种强心剂,当他们在思想学习上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扬,当他们犯错误时就要批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内在潜力和不足。
因为没有一个人是想生活在一个被批评的环境中,另外在鼓励的前提下,再引入竞争手段。
众所周知,无论大人孩子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实践中发现,
后进生对优胜者也明显地表现出佩服之情,内心也很希望在竞争场上有一席之位。
鉴于这种情况,老师应扩大竞赛范围,让后进生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举行午间3 分钟讲演,书画展、排球赛等丰富多彩的竞赛,给后进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那些自暴自弃,意志薄弱,从没获得成功的后进生也体验到成功后的欢乐。
这样后会极大地激励他们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也对自己产生了自信心,发挥后进生的后劲。
4、抓好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尽的,抓好一个典型,往往可以带动周围好多后进生向好的方面转化.起到以一促十甚至更多的作用,特别是在后进生中能起影响作用、能左右其他后进生的那种后进生,在他们身上多下工夫,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成为典型,让后进生看了心服口服。
因此,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要善于跟踪观察后进生.树立典型,以好促差。
5、帮助确立奋斗目标,并督促其实现
俗话说“笨鸟先飞”,对于后进生要因材施教.他们大都是学习基础差,底子薄,要想在短时间内与学习好的学生一样,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但目标不要高
不可攀,一定要适度。
使他们经过自己的勤奋与努力,去实现既定目标.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如果说学生是一辆车,那么好学生只要推就行了,而后进生不仅要推还要拉,并且还要随时整轨。
总之,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辛、复杂的工作,只要我
们多用爱心去关怀他们,感化他们,激化他们的求知欲、上进心.树立起他们的自信一进,培养起他们的正义兴趣,他们一定能转化成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