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应急准备与响应基础知识

核应急准备与响应基础知识

❖保护公众,保护环境:这是应急工作的根本的目的。在应急准备特别是应急 响应的全过程中,各级应急组织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确保公众避免或减轻 辐射伤害,减轻后果。
核电厂安全措施——三道安全屏障
三道安全屏障
• 燃料包壳 • 一回路压力边界 • 安全壳
核电厂安全措施-纵深防御
纵深防御
❖ 所谓纵深防御就是考虑到技术、人为的以及组织 管理上的失效,而设立的多层次的防御线,是核 电厂安全设计的主要原则,贯穿于电厂整个寿期 内。主要表现在预防、监督、行动和措施几方面
器汽







主给水
辅助给 水
核电站的潜在危险
美国三哩岛TMI核电站事故前情景,1977年投入运行
三哩岛事故原因
美国TMI核电站: 1979年3月28日凌晨4时半,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哈河三哩
岛核电站发生了一次严重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
事故原因是核电站二号反应堆主给水泵停运,辅助给水没有正常启动,致 使反应堆热量在堆芯聚集,堆芯温度、压力上升,稳压器安全阀开启,由于该 阀门卡开致使不能回座关闭,一回路冷却水不断注入稳压器排水罐,造成来水 胀破罐体外溢,一回路失水之后堆芯温度继续上升,待运行人员发现时堆芯 47%已经融毁
发布机关 国务院 国务院 国家核安全局 国家核安全局 卫生部 国家环保局 卫生部 国定环保局 国家环保局 国家核安局
日期 1986.10 1989.8 1989.8 1991 1984.12 1988.3 1984.11 1986.4 1990.5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于1986年9月起草并通过了有关核事故的两个公约 《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我国1987年4月核准 了这两个公约,并对有关条款作出声明保留。
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
• 2003年12月23日晚9点15分左右,重庆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突然发生特 大井喷事故,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井喷出达30米,高于正常值6000倍的“毒 气”——硫化氢迅速向四周扩散,覆盖到附近的村庄、集镇。 • 2003年12月24日16时,技术人员对井口原有两条硫化氢放喷管线实施点火成 功,27日成功压井封堵。 • 死亡人数达243人,受伤人员396人,其中危重病人还有27人。 • 据事后测算,硫化氢的杀伤半径达到5公里,如果后来没有转移6万群众,中 毒死亡人数将在6000人以上。 • 这是我国石油行业类似事故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后一道屏障,可在万一发生事故时能够减轻事故的后果(主要指放 射性对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造成的危害)。核电安全引起了国际 社会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国家已经以立法或颁布条例的形 式明确了核事故应急准备的要求。因此核应急准备工作是保护环境、 保护公众、保护工作人员和国家财产安全的需要,也是确保核电事
后果: 由于一回路压力边界和安全壳的包容作用,泄漏到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
核素微乎其微,没有对环境和公众的健康产生危害,仅有3名电站工作人员受 到略高于季度剂量管理限值的辐射照射。方圆80公里的200万居民中,平均每 人受到的辐射剂量小于戴一年夜光表或看一年彩电所受到的辐射剂量。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
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石墨慢化沸水堆,由于人为错误造成堆芯熔 化,发生热爆炸,急性死亡31人,受照2万多人,电站半径30Km严重污染,迁 离11.6万人,现成为“石棺”
9.20深圳舞王火灾
2008年9月20日晚,深圳龙岗舞王俱 乐部发生特大火灾事故,造成40多 人死亡,60多人受伤。事故起因,舞 王俱乐部大厅演员使用自制烟花道 具枪时,引燃天花板上的吸音海绵 等易燃有毒材料,即而迅速燃烧,有 毒烟雾笼罩了整个大厅,同时导致天 花板着火断电。事故后果,当晚该 俱乐部大厅内约有近500人,事故死 亡者多为浓烟烟熏、踩踏致死。值 得关注的是舞厅工作人员无一伤亡。
献给拯救世界的人
给切尔诺贝利及世界带来无 穷灾难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 号机组“石棺”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事 故几天后的情景
发生核事故的原因可归根于:
设备—— 老化、破环、··· 人因—— 人是最不可靠的因素、··· 管理—— 漏洞、有令不行、··· 其他—— 自然灾害、···
“核安全重如泰山,是核电的生命 线,必须以对国家、民族和对人民负责 的精神,高度重视和保障核安全。”
核应急准备与 响应基础知识
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核应急准备与响应基础知识 课程时长:2h 课程主要内容 §1.应急的念概 §2核电厂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3国家核应急法规 §4.YJNP场内应急计划概况 §5.非应急人员的应急行动要求
此课程属于核事故应急相关的基础知识培训,所有阳江核电工作人员都须参 加,以了解核应急准备与响应的基础知识,增强应急响应能力。
识与技能,而当危险来临的时候,这将决定一个人的命 运
• 应急准备很重要,不管是思想上,还是技能上,居安须 思危
核应急准备的必要性
❖ 核事故应急是指为了控制和缓解核事故、减轻核事故后果而采取
的不同于正常秩序和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行动。
❖ 核电厂对事故的防范是非常严密的,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 第一”的方针,而应急准备与响应作为核安全“纵深防御”的最
辐射安全 • 不可感知,“ 杀人于无形” • 时间长,隐蔽性 • 遗传影响 • 心理影响 • ……
放射性照射的途径
Atmospheric releases
Liquid releases
Food chain
External exposure
Ingestion
External exposure
Inhalation
Z B C57001-84
G B6249-86 H A F0703 N E P A9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 地方政府对核动力厂的应急准备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
辐射防护规定
核电站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干预原则和水平
核电厂是否存在潜在风险? 怎样保证核安全?
是否需要做应急准备?
曾经的核事故...
三哩岛核事故
1979年3月28日,美国,压水反应 堆,由于设备、人为错误造成堆芯部 分熔化,但放射性物质绝大部分包容 在安全壳内,对环境及人没有造成危 害。由于应急组织上的问题,引发交 通事故,造成一些人员死伤。
生蒸
Soil
核事故的类型
源项代号 S1 S2 S3
一般说明
安全壳失效方式
堆芯完全熔化,安全壳早期破坏释放。 α:压力容器内蒸汽爆炸
堆芯完全熔化,安全壳在事故后24小时
丧失密封性,放射性直接进入大气。
δ:安全壳超压失效
堆芯完全熔化,放射性在释放途中被滞
留,24小时后经过滤有效控制释放。
ε:底板熔穿
核泄漏典型方式
❖积极兼容:将核事故应急工作与各有关组织的日常业务工作相结合,充分利 用现有的机构、人员、设备等,保持经常,减少投入,避免浪费。
❖统一指挥:将核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工作置于政府的统一组织和指挥之下, 严格按应急计划办事。
❖大办协同:参与核事故应急工作的有关组织和人员,在进行应急准备与应急 响应时,均应积极主动,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协调一致地执行任务,提高应 急工作效率,防止推诿、拖拉、扯皮和一切不负责任的行为。
“井喷事故”的经验反馈
造成事故扩大的原因:
➢“井喷事故”在失控以后,未及时对放喷管线点火,以致大量含有 硫化氢的有害气体喷出
➢对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人员中毒伤亡
➢在安全教育和应急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与地方上没有良好的沟通、 不具备广播通知的条件、没有H2S检测装置和个人防护设施、没有制 定应急撤离方案等。
①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 ②通过食物链的内照射 ③吸入再悬浮物质的内照射
晚期
中期后的几月到 几年
来自残留地面建筑物上的放射性污染外照 射和食入污染食物、水源,通过食物链造 成的内照射
碘、Sr-89、Biblioteka r-90、 Cs-134、Cs-137、 Te-132等
Sr-90、Cs-137 及其他中长寿命核 素
• 对于发生事故时影响范围和后果很严重的设施(如核电站)还应建立应急体 系,应急体系不仅仅是发生事故以后怎么去应对,而且应该是包括事故预警、 事故处置、持续改进的系统工程;
• 除此之外,个人对安全的态度、应急意识以及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对事故后果 影响也很大。
这也是我们进行应急培训的目的之一
§2.核电厂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
放射性释放过程及照射途径
事故后不同阶段
主要照射途径分析
早期
放射性物质释放 期间数小时
①浸没污染大气(烟羽)的外照射 ②地面沉降放射性外照射 ③污染空气吸入体内导致内照射 ④食入污染食物的内照射 ⑤放射性物质浸入创伤皮肤内照射
关键核素
γ射线 Kr、Xe惰性气体及 碘等放射性气溶胶
中期
早期后的几天到 几周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本课程主要介绍国务院《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中 有关应急方针及应急管理体系的内容。
条例明确规定核事故应急管理的工作方针
常备不懈、积极兼容、 统一指挥、大力协同、 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常备不懈:预先做好应付万一发生核事故的周密准备,能在一旦发生核事故 时做出迅速有效的应急响应。
业安全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此做好核应急准备工作是十
分必要的。
§3.国家核应急法规
与核电站事故应急有关的法规
应急计划制定依据(主要是与应急计划有关的核安全法规)
编号 核安全法规HAF0500 核安全法规HAF002 核安全法规HAF0701 HAF07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