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冬高产栽培技术

麦冬高产栽培技术

麦冬高产栽培技术
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

以地下根茎入药,有养阴清热、润肺、养胃、生津止渴之功效。

主产四川、浙江、湖北、河南、湖南、福建、陕西、甘肃、山东、安徽等省。

麦冬,别名麦门冬、沿阶草。

以地下根茎入药,有养阴清热、润肺、养胃、生津止渴之功效。

主产四川、浙江、湖北、河南、湖南、福建、陕西、甘肃、山东、安徽等省。

一、形态特征
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植株丛生,高12-40厘米,覆盖面30-40厘米。

根状茎粗短,白色,有节,节上被膜质鳞片。

须根系,须根着生于粗短的茎基四周,多数,粗壮,坚韧,微白色。

先端或中部膨大成纺锤形肉质块根,白色。

叶丛生于茎基部,窄长线形,基部有多数纤维状的老叶残基,叶长15-40厘米,宽1.5-4毫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绿白色并稍扩大,并在边缘具膜质透明的叶鞘。

叶缘有细刺毛,两面光滑无毛,叶面浓绿色或暗绿色,背面粉绿色。

叶脉平行。

花葶从叶丛中抽出,长7-15厘米,隐于叶丛中;总状花序穗状,顶生,长3-9厘米,花约10朵,小苞片膜质,每苞片腋生1-3朵花;花梗粗短,长3-4毫米;花形小,微下垂,淡紫色和淡蓝色,偶有白色;花被6,不展开,披针形,深裂至基部,底部合生;雄蕊6,着
生于花被片的基部;子房半下位,3室。

果实浆果状,球形,成熟后暗紫色;内含球形种子1枚,坚硬,呈半透明。

湖北麦冬:主要形态特征:根稍粗,有时分枝多,中间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椭圆形或纺锤形的肉质块根。

根状茎短。

叶不如山麦冬挺直,叶色较淡,雄蕊无花粉粒。

花分2-3批开放,第1批花开时,花葶明显短于叶,第2批花开时,花葶短于或长于叶,以后花葶逐渐伸长,花后花序梗明显长于叶片。

花期过后,花梗苞片腋内残留的花梗多为6-8枚,并于花梗簇的下面膨大长出叶簇。

二、生长习性
麦冬喜温暖湿润的环境。

耐寒、怕旱、喜水肥,无浇灌条件的田块不宜种植。

适宜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中生长。

三、整地与施肥
选地势高,排水好的田块,精耕细作。

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每亩施土杂肥30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钾肥50公斤。

四、播种
麦冬生产上采用分根繁殖。

播种期在清明前后,将生长一年的麦冬挖
出,去净泥土,摘净块根。

用刀或剪子齐根剪去下部根茎节。

再将上部叶子剪去三分之一。

每簇分3—4撮。

然后栽植,行株距20×30厘米。

栽时浇水保墒,以利成活。

五、田间管理
麦冬成活后,注意中耕除草。

若规模种植应于苗前采用药田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可有效防除各种杂草。

干旱天气注意浇水,阴雨天气注意排水。

麦冬喜水肥,应经常浇灌,保持地面湿润。

抽苔开花期,应追肥一次。

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磷酸二氢钾10公斤。

以促使地下根茎生长。

六、病虫害防治
麦冬在干旱季节易发生叶枯病。

阴雨连绵天气易发生黑斑病。

可于发病前用1:1:100波尔多液或多菌灵防治。

地下害虫用辛硫酸配毒饵诱杀。

七、采收与加工
麦冬生长期为一年。

收获期在清明前后。

将刨出的地下根茎去净泥土,用水洗净,晒3—4天,再晾2—3天揉搓后,抽取内心。

晒干或烘干
即可入药出售。

亩产量150公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