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标权的认识和保护

商标权的认识和保护

商标权的认识和保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 ,我国企业已从计划体制中挣脱出来 ,面向多变的市场 ,开始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在这种形势下 ,实施以名牌战略带动企业发展 ,对促进经济增长 ,扩大企业的影响 ,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地位 ,有着巨大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对品牌和商标的认知和保护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商标是企业持有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在其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企业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记。

商标掌握在注册人手中,而品牌植根在消费者心智中。

商标作为商标具有合法性、区别性和显著性;其价值和功能是实施企业CI (Corporation Identity System)战略的核心;便于消费者识别商品;便于记忆商品;便于消费商品;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信誉、权利以及艺术等方面的价值上。

其功能包括:1、识别功能2、品质保证功能3、广告及竞争功能商标与品牌,都有自己的识别系统,都有自己的名称、标志、图像等,注册后的品牌,商标与品牌的标志是基本一致的;两者都属于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或叫专用知识产权,都具有一定的价值,都可以转让或出卖;两者都需要在市场及社会中不断地被保护、经营和塑造,才能提高它们专用知识产权的价值;两者都具有惟一性和排他性。

商标,谁先注册谁先拥有,商标是品牌的重要部分,注册了商标也就拥有了这个品牌。

作为知识产权的组成部分,要了解商标权,首先得了解知识产权:一.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统称,主要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及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等。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有些重大专利、驰名商标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二.知识产权的特点一是知识产权的独占性,即只有权利人才能享有,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这种智力成果又不仅是思想,而是思想的表现。

但它又与思想的载体不同。

权利主体独占智力成果为排他的利用,在这一点,有似于物权中的所有权,所以过去将之归入财产权。

二是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

其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这种智力成果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无体财产,但是它与那种属于物理的产物的无体财产(如电气)、与那种属于权利的无形财产(如抵押权、商标权)不同,它是人的智力活动(大脑的活动)的直接产物。

三是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

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

因此,知识产权既与人格权亲属权不同,也与财产权(其利益主要是经济的)不同。

四是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今天,随着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和国际商业贸易的发展,随着商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通,商标的使用早已跨越了国家的界限,商标的使用也在寻求更广泛的法律保护。

一些以保护包括商标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相继订立。

商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商标权的概念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注册商标所享有的专有权。

二、商标权的内容1、专有使用权专有使用权是指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享有完全独占使用的权利。

2、续展权商标权人申请延续其注册商标期限的一种的权利。

3、禁止权商标权人有权制止他人未经其许可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

4、转让权指商标权人将其注册商标的所有权转让给他人的一种权利。

5、使用许可权商标权人通过签订合同,许可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一种权利。

6、“即发侵权”的申请制止权指商标权人对即将发生的商标侵权行为,请求人民法院予以制止的一种权利。

7出质权指将注册商标作为质押来换取其他经济利益的行为。

8、继承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商标不被侵权呢?现在有许多企业被人控告商标侵权,其中有许多并非出自侵权人故意,往往是在不知道自己使用的商标或产品别名、装潢是他人的注册商标或与之相近似的情况下发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被处罚,被处罚者总觉得冤。

但法不容情,违法必究。

如何避免这种非故意的侵权行为发生呢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防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1、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商标工作者,包括标识及包装的设计人员,应当熟悉商标法律并能灵活地运用。

2、不使用未注册商标。

要么不使用商标,要么使用注册了的商标。

申报了注册但未经商标局核准注册,只是受理了,也最好不要提前使用,因为该商标的专用权是不确定的。

为避免注册时间长和急需使用的矛盾,建议企业申报注册要有超前意识,在产品开发研究之初就申报。

3、不对产品起别名。

如需要区分自己同一类型的新老产品,可以给新产品起一个新的名称,但必须作为商标申报注册。

4、依法正确使用注册商标,不改变注册商标的图样。

如确需改变,则将改变后的图案申报注册。

5、设计商标标识和产品包装时,尽量突出注册商标图形,少一点装潢图案。

最好是在申报商标注册时,就考虑标识和包装设计的要求,或者先设计出产品标识和包装,然后将其能够作商标注册的部分提出来申报注册。

另外要留意同行业同类产品的标识和包装,不要仿照他人的设计风格,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思路和风格。

商标唯有注册企业享有专用权。

保护其专用权,不仅仅是行政执法部门的职责,更是企业的重要工作。

防止他人侵犯、危害自己的注册商标专用权,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除了要注意上边所说的商标使用方面问题外,还要注意和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认真关注商标注册情况,注意查阅《商标公告》,发现他人申请注册的商标与自己的商标相同或近似,应提出异议或争议。

我国《商标法》第30条规定,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均可提出异议。

《商标法》第41条第二款规定,对注册不当商标或者对已经注册的商标有争议的,可以自该商标核准注册之日起五年内,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裁定。

2、经常进行市场调查,要求各地推销商及分公司注意市场上同类产品企业的标识包装,发现侵权嫌疑时,要及时加以制止,直至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设诉或向法院起诉。

3、加强商标标识的管理。

工商部门查处的假冒商标案子,有不少与注册人对商标标识、包装物的管理不善有关。

有些注册人保管不善,造成标识物被盗、流失;有些是对废次标识物(包括印制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废次标识物)未进行有效的销毁,甚至卖给收废品的;有些是未对标识物印刷厂、纸箱厂等进行严格审查,这些标识物加工厂违背法律、合同和良心,加印数量转卖给他人;等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产品经消费者消费后,产品包装等标识物可能仍完好无缺,此时一些不法之徒就会高价回收这些标识物,用以制造假冒产品。

对付这种情况的最好办法就是设计出产品经消费者消费后标识物即遭破坏的标识物,或者将商标直接标在商品上。

4、注册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

防御商标是指驰名商标所有者,为了防止他人在不同类别的商品上使用其商标,而在非类似商品上将其商标分别注册,这种在非类似商品上注册的商标便是防御商标。

我国《商标法》对此无明确规定。

企业可以按一般商标分别在非类似商品上注册,以防止他人利用自己知名商标的声誉。

按照国际上的惯例,此种商标一般难以注册,但一经注册,则不因闲置不用而被国家商标主管机关撤销。

我国因无法律上的明确规定,企业只能按一般商标分别注册,注册后必须使用,即不得连续三年停止使用。

但我国商标法对此种商标使用,规定的范围很宽,包括用于商品、商品包装或者容器以及交易文书上,也包括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业务活动。

因此企业只要在三年内使用一次,或做一次广告,即可排除“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障碍。

第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我国商标法规定下列行为属于侵权行为: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5、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志作为商品名称或者商品装潢使用,误导公众的;6、故意为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的;7、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从以上规定来看,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比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范围要大得多。

注册商标的专用权仅以核准注册的商标和核定使用的商品为限。

商标注册人对市场上或广告中出现的涉嫌侵犯自己注册商标(包括防御商标和联合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措施。

1、进行必要的合法的调查和法律咨询,搜集证据。

2、向涉嫌侵权人提出强烈抗议和交涉,要求其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3、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诉,请求制止侵权行为。

4、向人民法院起诉。

5、要求对方赔偿损失,消除影响,赔礼道歉。

6、对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职权主动查处的案件,要积极配合,提供《商标注册证》及其他证据和线索。

7、对可能出口的侵权产品,要请求海关扣押。

7、对涉嫌犯罪的,要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

假冒注册商标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达到一定程度则构成犯罪。

1997年新《刑法》规定了三种商标犯罪:一是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假冒商标罪);二是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罪);三是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情节严重的。

(《刑法》第213、214、215条)第四、对驰名商标的特殊保护国际上对驰名商标给予特殊保护。

前面所说的商标侵权,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前提条件下,判断两商标是否相同或近似。

如果相同或近似,则一般构成侵权,反之则不构成侵权。

但驰名商标突破了“相同或类似商品”这个界限。

首先是巴黎公约1967年文本(我国1984年加入巴黎公约,即是指1967年斯德哥尔摩文本)对驰名商标提供特别保护,但仅限于“相同或相似的商品”。

它的特别表现在某商标在其注册或使用国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在其他成员国也要受到保护,即使在其他成员国该驰名商标并未进行注册。

1994年4 月签署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最后文件中的“与贸易(包括假冒商品贸易在内)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则把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扩大到了“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