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浅谈信息技术课中分层教学的具体做法
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接受、使用、加工、处理等方式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基础的重要途径和渠道。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我在一线的教学实践,逐步摸索提出了分层教学模式。

其具体分层方式为:
1、将学生分层。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为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差异,因而对不同的学生在教学目标的要求上,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我将学生分为学习困难学生、普通学生、优秀学生三个层次:学习困难学生,在促使他们打好基础,能按照要求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树立信心。

普通学生,重点要求掌握教学内容基础上,信息素养得到较大提高。

优秀学生,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意地发展自己,发挥他们的潜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将任务分层。

教师是学习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操作练习的时间不得底于20%,教师在教学中一般只讲授知识的精华部分.而学生则根据教师设置的任务自主实践,探究性的学习.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分析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是分层教学的重要实施措施之一.根据学生技能水平的不同,常采用两种分组方式:
一种为强弱联合式小组: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强弱联合式小组;例如;在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时,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同一组中,布置共同的任务:制作一个以圣诞节为题材的贺卡,要求各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自行分配任务,共同完成创作。

这样同学们自动发挥各自的优点,文字输入快的录入文字,网络知识熟悉的同学寻找下载美丽的图片来装饰,排版能力的同学完成排版任务,这样,小组内团结协作,各抒己见,发挥各个学生的聪明才能,使同组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完成一幅幅图文并茂的优美贺卡。

另一种为水平相近式小组:即水平接近或相当的学生组成小组,形成水平相近式小组。

3、将评价分层。

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和肯定,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

所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真诚、适时、适当评价,不但起到鼓励学生,让他们充分体验、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作用,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的作用。

在分层次评价中我常用以下几种方式:
3.1与学生原有水平比较。

每个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会有一定的收获,及时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2同层次学生的比较。

及时发现同层次学生中各个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同层次学生不断吸收别人的收点,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

切忌,一定不能对学生进行跨层次比较,这样对后进生的自信心的培养极为不利。

总之,对学生的“分层”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其层次应随着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而变化,教师对其施教的方法也应随之而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