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案例:商业银行成本动因的选择
传统成本法不适用于银行等服务企业。
更好的选择是作业成本法。
目前,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得到了广泛而成熟的应用。
为应对金融自由化、电子化和国际化后的激烈竞争,花旗银行等国际商业银行纷纷实施作业成本法。
实施作业成本法已成为金融业重建银行的必然选择。
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称为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计算将商业银行视为旨在满足客户需求的一系列活动的集合。
它从这里到那里,从里到外形成一个活动链。
每项活动消耗一定数量的资源,活动的产出形成一定的价值,该价值被转移到下一项活动,并逐渐传递下去,直至最终向银行以外的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作为银行内部一系列业务的集合,最终产品和服务浓缩了每项业务形成的价值,并最终转移给客户。
通过跟踪和反映所有运营活动,计算每项运营所产生的成本,然后根据这些运营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消耗,成本可以追溯到业务流程轨迹上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1。
成本动因是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关键。
在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的概念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它利用活动作为中介将金融产品与间接资源联系起来,也就是说,银行业务导致活动的发生,而活动消耗间接资源。
操作导致间接成本的发生,
而最终产品消耗操作。
成本动因是指导致成本的任何因素,即成本诱发因素在1949年出版的《管理计划与控制》一书中,美国学者柯茨将成本动因定义为成本动因,它指的是导致企业成本(费用)变化的所有方面,包括各种可变因素,如产品产量、生产工时、订单数量、提供的样本量以及企业的生命周期。
成本动因可以有多种分类标准:
(1)可以根据其在资源流中的位置分为资源动因和活动动因
资源驱动因素反映了运营中心对间接资源的消耗,是向运营中心分配间接资源成本的标准活动动机反映了活动中最终产品的消耗,是将活动中心的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标准。
(2)。
根据是否有利于金融产品,可以分为正成本动因和负成本动因。
前者是一个可以产生利润的操作驱动因素,例如存款收据处理和贷款申请处理。
后者是导致不必要的工作和利润减少的操作动机,如文本和文件的重复传输等。
(3)根据成本行为可分为基于数量的成本动因、基于活动的成本动因和固定成本动因
基于活动的成本动因是分配长期可变成本的基础,例如准备业务计划和设计新产品。
固定成本动因导致银行发生固定成本,如购买营业场所和设备、组织设置和变更等。
也称为战略成本驱动因素。
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类别,也是实施作业成本计算的关键。
其主要功能是解决成本归属中的逻辑关系
),导致银行成本分配发生根本性变化银行的共同成本项目适用于不同的成本动因,这无疑改善了共同成本的分配,并导致更准确的产品成本计算。
其次,作业成本管理的目的是消除所有无效的和非增值的资源价值,并从产品和运营过程的两个渠道挖掘成本潜力
,以便将成本管理置于持续改进的动态环境中。
2。
成本动因的确定和选择
成本动因的确定是指在将间接资源成本分配到企业最终产品的两个阶段中,确定导致间接成本变化的所有主要因素有必要确定银行成本动因的数量。
在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导致间接成本变化的因素很多,但并非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作为成本动因来确定。
根据重要性原则和
充分性原则,每个环节的成本动因不能太多或太少。
必须确定更合适数量的成本动因,以便这些成本动因能够完全成为间接资源成本的分配基础。
(1)成本动因的数量确定
①成本动因和间接资源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在给定的产品成本精度下,当使用关联度较高的成本动因时,成本动因的数量可以较小。
另一方面,如果缺乏与间接资源成本高度相关的成本驱动因素,则必须增加成本驱动因素的数量,以实现一定的产品成本准确性。
②产品成本的预期准确性产品成本的预期准确性和成本动因的数量成正比。
如果产品成本的准确性要求相对较高,成本动因的数量将会增加。
如果产品成本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可以适当减少成本动因的数量。
③产品组合的复杂性如果产品组合的复杂性较低,可以在一个活动成本库中收集多个活动成本,因此可以减少所需的成本动因数量。
另一方面,如果组装困难,所需的成本动因数量将相应增加。
(2)成本动因的选择成本动因的数量确定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
商业银行成本动因的选择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①成本效益原则
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即使使用作业成本法也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不能提供绝对准确的信息确认的成本动因越精确,成本信息越准确,基于活动的成本系统支付的测量成本(信息收集和分析成本)就越高。
当选择成本动因带来的经济效益大于选择成本动因增加的计量成本时,应选择成本动因。
相反,我们应该放弃选择这个成本动因。
在实际工作中,成本效益分析可以采用差异成本分析方法:假设计量成本被用来表示由于选择某一成本活动而需要计量的相关成本,而错误成本被用来表示由于没有选择某一成本活动而降低了产品成本的准确性,因此企业管理当局在做出错误决策时产生的成本,那么差异成本就是选择或不选择某个成本动因的两种方案所形成的成本之间的差异,即:差异成本=测量成本-误差成本如果差异成本大于0,则应放弃成本动因的选择。
如果差异成本小于0,则可以选择成本动因构建作业成本系统的目的不是要有最精确的成本系统,而是要尽量减少测量成本和误差成本的总和。
②相关原理
成本动因和间接成本之间的相关性越高,产品成本被扭曲的可能性就越小,应该选择的成本动因就越多。
在确定相关程度时,可以使用经验方法或定量方法。
经验方法是由相关运营经理根据他们的经验评估运营的可能成本动因。
假设它最有可能成为首选成本动因,其权重为5;如果可能性程度中等,权重为3;如果概率小,其权重为1。
然后对每个运营经理给出的权重进行加权和平均,以计算每个成本动因的权重,最高的一个是首选成本动因。
定量方法是利用定量统计理论比较各成本动因与间接资源成本之间的关联度,选择关联度较高的一个作为成本动因。
③重要性和充分性原则
的重要性原则意味着在选择成本动因时,我们应该突出主要的矛盾观点。
我们应该尽力选择导致银行成本变化的最重要的成本动因。
对于对成本变化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的成本动因,我们可以选择更少或没有成本动因。
充分性原则意味着,在选择成本动因时,应尽可能真实、充分地将间接成本分配给各种运营和最终产出。
目前,商业银行业务活动消耗的资源一般分为五类,即人员成本(包括工资、福利基金等)。
),场地费用(包括租金、水电费等。
),摊销
成本(包括运输和各种设备的折旧),交易成本(包括运输费、计算机操作费、印刷费等。
),以及其他非运营成本(包括广告费、通信费等。
)主运营中心一般可分为前台运营中心、后台运营中心、支持运营中心、运钞运营中心、自动柜员机运营中心、信用卡运营中心、个人金融运营中心、企业金融运营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