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1一、培养目标林木遗传育种硕士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林木遗传育种专业高等教育的较高层次。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林木遗传育种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1.思想品德要求能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具有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精神和为科学研究无私奉献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业务素质要求掌握系统而坚实的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了解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最新科技成就;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能在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发展前沿不断创新和探索;能熟练运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具有独立从事和组织林木遗传育种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综合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3.健康要求具有健康的体魄及良好的心理素质,符合本专业对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研究方向根据国家林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本学科设立林业生物技术、林木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森林遗传学3个研究方向。
1.林业生物技术研究利用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分子标记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进行遗传改良或对其良种进行高效繁育。
2.林木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研究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种质资源的搜集、鉴定、描述、评价、保存、利用以及林木新种质的创造和利用;研究其遗传改良策略和程序,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包括产量、品质、抗性和适应性育种等)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良种繁育的途径和方法。
3.森林遗传学研究林木、观赏植物及特色经济树种不同性状在群体、个体、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和进化机制,为其遗传资源的管理和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表现突出者,经本人申请,导师及所在专业和学院领导同意,研究生部审核,报校长批准,可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1年。
特殊情况下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经审批学习年限最多可延长1年。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实行导师负责制,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小组成员为与研究生培养方向密切相关的具有博士学位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可聘请校外知名教授和专家,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工作,包括思想教育、学风教育、培养计划制定、学位论文指导等。
入学3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
实践教育是全面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环节,它包括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生产实践。
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本科教学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专)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
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应参加公益劳动。
在完成实践教育环节后,填写《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实践教学表》。
实践环节总工作量不少于10标准学时。
五、学分要求全日制普通硕士研究生应修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9分。
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未修满规定学分者不得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六、课程的类别及设置(一)学位课1.学位公共课(1)自然辩证法 2.5学分 (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1.5学分 (3)第一外国语 6学分 2.学位基础课(1)群体和数量遗传学 3学分 (2)分子遗传学 3学分 (3)细胞遗传学 3学分 (4)硕士专业外语 1学分 3.学位专业课(1)林木遗传学 3学分 (2)高级林木育种学 3学分(3)林业生物技术 3学分 (二)选修课选修课详见附表1。
(三)补修课同等学历或跨专业考取的硕士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3门本专业本科生主干课。
补修本科生课程成绩必须合格但不记学分。
七、考核方法1.课程考核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以笔试为主,专业课可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所有课程的成绩均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2.实践教育教学实践的总工作量不少于10标准学时。
3.学术交流及报告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根据本学科前沿研究及结合本人研究情况,要在学科(如人数较多可在学科方向)范围内做不少于3次学术报告,并提交书面学术报告,由学科和导师评阅打分。
次数达不到要求、书面学术报告不合格的不能申请答辩。
在重要国际或国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的,可减免2次学科内的学术报告。
4.开题报告硕士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之前提交书面文献综述(要有一定数量的外文资料)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一般要求公开举行报告会,由本学科专业人员组成的评审小组对学生所做的开题报告进行评审。
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对研究内容、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进行评价,提出具体的修改建议或意见。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
5.中期考核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末或第四学期初须进行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课程学习、开题报告情况、学位论文选题和身体状况等。
具体办法按《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执行。
八、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应引导硕士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作为其论文研究内容,学位论文应观点鲜明,理论正确,思路清晰,突出创新性和先进性。
1.学位论文的选题与实施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进行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
在第二学期内确定论文选题。
论文要有创新性和先进性,选题力求与导师主持或参加的科学研究项目、科技开发项目接轨,同时也鼓励研究生进行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选题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应定期向导师提交阶段性报告,并取得导师或指导小组的帮助。
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
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验性原则,论文内容必须以硕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论文还应反映作者所查阅的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掌握本领域科学动态,并能对本课题范围内的重要文献有全面的评述。
2.学位论文研究时间硕士研究生用于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5年。
3.学位论文的撰写格式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严格按学校规定的格式要求撰写,否则,不接受答辩。
撰写格式一般包括:中文封面、英文封面、目录、中文摘要、前言、材料和方法或调查过程、结果与分析(中、英文对照表格和图的说明)、结论和讨论、参考文献、附录、索引、英文摘要、致谢等。
详见《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4.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内容应在林木遗传育种领域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如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等,同时也应重点表现出硕士生对科学研究过程的把握和表达能力。
5.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要求在毕业论文答辩前,至少在中文核心期刊或省级以上学会主办的相关学术性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论文1篇。
6.学位论文提交的时间硕士研究生一般在正式答辩20天之前,必须向本学科、学位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部提交正式论文,否则缓期答辩。
九、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沈阳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和要求,研究生在按规定修满学分,完成毕业与学位论文的全部工作后,需向所在学院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答辩申请,经研究生部审核批准后,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必须有1名以上外单位专家。
论文答辩要严肃认真,做到公正、公开。
答辩通过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达到硕士学位授予要求的经学位评定分委会讨论通过,报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附:本学科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一、著作1.White, T. Adams, W. and Neale, D. 2007. Forest Genetics. CABI Publishing, Wallingford, Oxfordshire, UK.2.Zobel, B. and Talbert, J. 1984. Applied forest tree improvement. John Wiley & Sons. New York, Chichester, Brisbane, Toronto, Singapore.3.Lewin, B. 2008. Genes IX. Pearson Prentice Hall, Pearson Education, Inc.4.Mandal, A. K. and Gibson, G. L. 1998. Forest Genetics and Tree Breeding. CBS Publishers and Distributors.5.Falconer D.S, Mackay T.F.C.1996.Introduction to Quantitative Genetics (4e).London: Longman.6.王明庥主编.林木遗传育种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7.宋同明编著.植物细胞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8.李集临,徐香玲编著.细胞遗传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9.刘大钧编著.细胞遗传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胡适宜主编.被子植物胚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11.王灶安主编.植物显微技术.北京:农业出版社.199212.续九如,黄智慧编著.林业试验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3.莫惠栋著.农业试验统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14.郭平仲编著.群体遗传学导论.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15.续九如编.林木数量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谭晓风,张志毅主编.林业生物技术.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17.朱至清编著.植物细胞工程.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8.鄂征,奚元龄,颜昌敬.组织培养和分子细胞学技术.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19.孙敬三,朱至清主编.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0.林顺权编著.植物细胞工程.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21.林栖凤主编.植物分子育种.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二、学术期刊目录1.Silvae Genetica2.Tree Genetics & Genomics3.New Forests4.Annals of Forest Research5.Canad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6.Forest Science7.Scandinavian Journal of Forest Research8.Tree Physiology9.林业科学10.林业科学研究11.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2.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3.东北林业大学学报附表1 林木遗传育种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类 别 课 程 名 称 学分 备注公共课 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硕士外语I硕士外语II硕士外语口语I硕士外语口语II2.51.52211必修基础课 群体和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细胞遗传学硕士专业外语3331学 位 课专业课 林木遗传学高级林木育种学林业生物技术333必修选修课俄语二外法语二外日语二外英语二外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法森林植物胚胎学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林业生物技术实验林木细胞组织学实验技术林木遗传育种前沿文献精读现代农业仪器分析电子显微镜技术222222222233选修除所列课程外,亦可选修学校为研究生开设的其他课程补修课程 测树学种苗学造林学不记学分同等学力、跨专业研究生补修本科生主干课程必修环节 文献综述学术报告实践教育不记学分对硕士生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4学分(不包括文献综述、学术报告、实践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