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写绘:《笨拙的螃蟹》——送给一个孩子的绘本故事

读写绘:《笨拙的螃蟹》——送给一个孩子的绘本故事

读写绘:《笨拙的螃蟹》——送给一个孩子的绘本故事孩子则是我在上周跟班听课时发现的。

对于二年级的他来说,这个春夏尤为重要。

因为如果不尽快纠正他在众人心目中的“镜像”以及确定自己良好的“自我镜像”的话,那么将对他今后难度更大更复杂的学科学习带来更直接的困难,同时也更影响健康优良的精神人格的形成。

因此,从儿童课程入手,用“童诗”、“故事”、“绘本”等去吸引他,培养他良好的注意,再关注他学习生活的其他细节,不断进行正强化,并和家庭建立有效的“沟通——鼓励——反馈”机制,是和杨老师商定后一起来共同做的。

周五的绘本课,则是儿童课程对他的第一步。

(一)到了小圆厅后才发现,场地因为有会议举行过,已经不是供学生上课的课桌椅摆放了。

于是迅速和来自焦作、萧山的访问教师们,还有胡琴、杜涛重新摆放。

因为课桌被移除了很多,所以就只摆放了八排会议用长椅,原定学生上课完成一部分读写绘作业的任务也就要调整到课后完成了。

调试投影的时候也出了问题,幕布架忽然坏掉了,实小王主任和杜涛又急急地去另一个报告厅搬取好的来。

杨一杏老师和我,则对因改换了位置而有些兴奋的孩子们,一个个让他们把速写本和油画棒放在座位下面,以能更专心地听故事。

一番紧张忙碌后,终于照常开始,没有能够对后面的三节课造成影响。

(因为一至三年级的教室里,投影设备还未解决,所以一二年级四个实验班每周一次的“读写绘”课就周五下午集中在小圆厅上。

)提醒自己:下周课前一定要把场地事先看一遍。

(二)学生一切就绪,情绪也非常饱满地做好了准备后,我非常郑重地请出了这节课的主角——小波。

刚才在大家乱糟糟地找座位、放东西的时候,我已经悄悄地把他领到了讲台旁,专门给他摆了一张凳子,让他坐在那里。

并且我告诉他,这节课我要特别邀请他和我一起上,所以一会儿要注意用眼睛看画面,用耳朵仔细听故事,并用心思考问题啊。

他有些吃惊,也有些迷惑,但还是很高兴。

“知道今天我为什么让小波坐在这个位置上吗?”对待这个问题,班里很爱读书的文文的回答,代表了同学们对小波的第一印象:“知道。

因为在教室里他就坐在这个位置。

”在教室里,因为小波的自身行为问题而又无法克制,老师出于无奈采取了下策,课下小波还是能跟其他同学玩在一处。

但是现在是二年级,若长久下去,对于班级学生,对于小波自己,这个“特别的座位”将会带来一种人为的心理上的隔离,从而对于学生形成好的“自我认同”,找到“归属感”,并对健康的精神人格形成造成很大的阻碍。

“错了。

”我非常肯定地做出了回复。

因为,我今天特地把小波摆在相同的位置,但是却又要赋予另一种“特别”的意义,来帮助其他同学对小波重新定位,也让小波对自己有一个新的认识。

二年级的学生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所以马上就有一个女生说,因为他表现好所以老师才让他坐在那里。

对这个说法我也做了澄清:“现在还不能这么说,因为我们还没有上课,对不对?没有上课不能说谁表现好谁表现不好。

”“因为他有进步。

”王越说。

我表扬了王越,我说:“我很欣赏王越,因为他看到了同学的优点。

但是,这不是这节课最主要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因为这个故事——”“——跟他有关。

”真是一帮精灵可爱的孩子啊。

(三)我牵着小波的手,走到讲台正中。

孩子们从来没接触过这样的课堂,或许是从来没见到过小波这样的出场,一下子都笑起来。

往日动个不停嘴巴始终不停的小波,此刻却那么文静腼腆。

“今天这个故事,我们俩一起讲给大家听。

”我将小波拥在胸前,对大家说,又低头对小波说,“小波,今天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最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好不好?”他腼腆地笑着,点着头,被刚才突如其来的“遭遇”搞的有些紧张的心情也伴随着耸肩的小动作而放松下来了。

“小波啊,这节课你可要辛苦了,因为我们俩基本上站着,等你感到累的时候,你就坐在旁边休息一下啊。

”这节课,每一句话我都是专门对小波、对班里同学说的,一个特别的形象,要通过一个个细节来完成重建。

大屏幕上出现了课件,可惜的是,虽然做了手脚,学生还是看到并读出了故事的名字:《笨拙的螃蟹》。

因此当我出示第一张画面问这只螃蟹怎么样的时候,学生很痛快地就回答“很笨拙。

”而我的原意本来是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看螃蟹的画面,会说:“真大!”“两只大钳子,真厉害!”“真威风!”等,然后再一个急转,告诉他们“这是一只笨拙的螃蟹,你们看到的这两只巨大无比的钳子,却给他带来的是什么呢?”不过错也就错了,我接着问:“老师没藏好,被你们发现了字。

不过,要考考你们,从哪里可以看出螃蟹很笨拙啊?”“他的两个爪子合起来有他身体那么大。

”文文从钳子和身体的整体搭配方面来考虑。

“他看起来笨呆呆的。

”杨浩宇说。

“他长得像小波。

”一个男孩子接着说,大家都开怀大笑。

小波也开心地笑了。

“这只笨拙的螃蟹,他和别的小朋友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呢?”故事就这样开始了,不过,此时的孩子们,已经不再是单纯听一只“笨拙的螃蟹”的故事了,因为,一会儿他们便会发现,他们也在里面,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螃蟹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

不管他干什么,笨拙的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在这里我停下了,让学生看画面,去发现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尼尼不喜欢自己那对大钳子。

学生纷纷把手举起来,我让小波小说。

“因为大钳子总是碍事儿。

”注意力果然不集中,他的思维是比较散的,所以答非所问。

我肯定了他说的是尼尼不喜欢大钳子的原因,但是又明确指出现在是要大家仔细观察,看画面上的尼尼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的“不喜欢”。

“眼睛。

”“还有嘴巴撇起来”。

马爱民补充说。

我让他们模仿一下喜欢的时候眼睛和嘴巴会是什么样,再模仿一下不喜欢的时候,孩子们都很开心,小波也很开心,他站在我身边,继续看画面听故事。

他的朋友们都没有这样笨拙的钳子。

尼尼多么希望自己有像章鱼和水母那样可以挠痒痒的触手,或像海龟和鱼那样能划水的鳍。

”在这里我又一次停下了,因为“朋友”对于小波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学龄期的儿童,朋友的影响在某些方面甚至要超过老师和家长的。

而小波我知道,他在班里是没有朋友的。

我先问其他同学:“你有好朋友吗?”“有!”异口同声。

有的孩子还马上指向自己的好朋友。

“你的好朋友最擅长的是什么呢?”一个小男孩指着他的同桌陈家兴说,他们俩是好朋友,最喜欢在一起玩游戏。

陈家兴玩“石头剪刀布”最厉害了。

高文浩则指着和他坐在一起的鲜迎春和凌亚雯说,她俩是他的好朋友。

她们俩上课听讲很专心。

一个女生说了自己的好朋友在二(7)班,那个同学特别会说笑话。

还有一个男生说起了自己从幼儿园开始就非常要好的一个朋友,虽然不在一个学校上学,但是周末都要在一起玩。

由于这次的座位是临时自己找的,所以很自然地几乎都是好朋友坐在一起,就在课前我悄悄地去找小波过来的时候,他正在一群招朋引伴的孩子们中间,很茫然地寻找着自己的位置。

“每个小朋友都像尼尼一样,有自己的好朋友,这些好朋友,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小波,你的好朋友呢?”他的头低下了,说:“没有。

”刚才还很欢乐的空气一下子沉寂了,“移情”在这些天真的孩子身上显出了效应,他们没有想到平时说个不停,跟很多很多人都打招呼的小波居然“没有朋友”。

我特意等了等,让这种微妙的情绪再持久一些,然后我说:“记住啊,小波还没有朋友呢!那么,有了朋友的尼尼,又怎么样了呢?”小波专心地看着大屏幕,等着故事继续发展。

一天,尼尼和朋友们一起玩捉泡泡的游戏。

画面上,一个白白的、大大的、圆圆的泡泡正被章鱼、海龟、水母顶来顶去呢,真好玩。

孩子们也预测到泡泡到了尼尼那里会是什么样。

“啪!”尼尼笨拙的钳子把泡泡扎破了。

我问学生:“现在怎么办呢?不能玩泡泡了。

章鱼、海龟、水母会怎么对尼尼说呢?”高文浩说:“他的朋友们都很伤心。

”卞陶说:“(尼尼)太笨了!”杨浩宇说:“尼尼,下次玩泡泡时小心点嘛!”一个男生也说:“都怪你的钳子太大了,太笨了,要是没有这个钳子就好了!”马爱民说:“没关系,我们再弄一个泡泡吧。

”这其实是每个孩子经常碰到的场景,在学校范围内的伙伴群体中,那些成绩优秀、纪律良好、身体灵敏的同学能够得到大家的拥护,比如杨浩宇,而像马爱民这样的孩子因为性格很好,对其他孩子的行为很容易理解,所以也有很多孩子接纳他为伙伴。

而小波,他的成绩自然不是很好,纪律也是最大问题,虽然他很爱说,看起来交际能力很强,但是他又总爱动手动脚,给别人带来很大影响。

因此,这也是他没有伙伴的重要原因。

我没有直接进行“是”或“非”的评价,故事会让孩子们自己做出判断的。

故事继续进行。

他们不能玩这个游戏了,于是开始玩追逐游戏。

我把后半句“开始玩追逐游戏”念得很重。

这里已经包含着对刚才几个孩子发言的评价了。

尼尼横着身子飞快地逃跑,可有一只钳子总是碍事儿。

在这个画面,我停下了,让同学们观察是“谁追谁”,培养学生根据画面细节来分析推理的能力。

小波呢,这个问题对他来说,也比较难,我就让他注意听,待会儿当裁判,判定谁是对的。

果然有学生看错了,连很机灵的韩一泽也说:“我觉得是海龟、章鱼和水母在追尼尼。

因为尼尼在跑,章鱼飞上天好像在抓尼尼。

”他只看到了海龟的眼睛是朝着尼尼,而没有注意到章鱼和水母的眼睛都是看向海龟的。

别的同学纷纷表示不同意,胖乎乎的赵一鸣说出了正确的答案:海龟在追尼尼、章鱼和水母。

我请小波来判断,他指了赵一鸣,我马上说:“小波同意赵一鸣的,马老师同意小波的。

韩一泽,你要再仔细看哦。

”韩一泽点点头,这是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性格开朗,不管什么学科,发言都很积极。

“呼哧!”尼尼脚下一滑,摔了个跟头,骨碌骨碌地从坡上滚了下来。

他被埋在沙子里,只有两只眼睛露在外面。

海龟不得不把他挖了出来。

“追逐游戏也不能玩了,那么,如果你是水母,海龟,章鱼,你会怎么做呢?”我再把这个问题抛出来。

我又叫了刚才的几个同学,卞陶,高文浩都说,“再去玩别的游戏。

”而王星宇则说:“没关系,我们再去玩适应你的游戏。

”当然也有同学(骆欣宇,关于他,又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

)说“我还会怪他的大钳子。

”对于孩子来说,故事是有力量的,可是故事却又不能简单地带入生活。

仅同伴间的“游戏”就有很多的复杂性,但是通过故事,孩子们可以得到启迪,怎样更好地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大家又决定玩捉迷藏,尼尼爬进一个大贝壳,然后轻轻把壳盖上。

关于朋友的话题,我的目的已经基本达到,后面的故事就更加流畅了。

这可是个绝妙的藏身之地。

尼尼笨拙的钳子把贝壳碰碎了。

“哎呀!”他大叫起来。

尼尼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如果没有这对笨拙的钳子,我会藏得非常好!”“别担心,尼尼。

”水母一边说,一边把碎贝壳捡了起来,“这回我们藏,你来找。

”尼尼从一数到十后,开始找他的朋友们。

他在沙子里找到了海龟;他在贝壳下找到了水母。

可是,他把石堆的周围都找遍了。

也没找到章鱼。

小波一直很专心地看着,呵呵,这可是他最安静的一节课。

在尼尼到处寻找章鱼的画面处,我停下了,要给他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是为了给他积极的正强化,因为在学科课堂上,由于以前基础的问题,他是无法比得过王星宇、杨浩宇、韩一泽、高文浩这些已经“训练有素”的孩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