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6. 岩体稳定性分析

6. 岩体稳定性分析


吴 氏 网
面的投影
已知结构面的产状,走向NE30º ,倾向SE,倾角30º ,绘制投影。 1.将透明纸覆盖在投影网上,按照结构面的走向NE30º ,确定A 点,它的对称点B,AB即走向线方位; 2.转动透明纸,使A与B两点与投影网的南北极点重合,然后在投 影网的左半圆取倾角30º 的经线划弧ADB,即为结构面的投影; 3.将透明纸脱离投影网,得到结构面的投影ADB。
缺点:不能拉紧,因而必须在岩体发生明
显变形之前安装。
预应力锚杆-拉紧和注浆的机械式锚杆
优点:锚杆安装后 可立即拉紧,在良 好的岩层中锚固可 靠,可达到很高的 锚固力。 缺点:费用较高, 安装复杂。
注浆锚头式拉紧锚杆
优点:价格低廉, 锚固 性好,适用 岩石条件宽。承载 托板能直接显示锚 杆载荷。 缺点:在砂浆凝固 前不能拉紧。
挡土墙25°33° Nhomakorabea锚杆
3000
1:0
.5
锁口梁 ①人工素填土 (板岩碎屑及粉质粘土)
7.06
2000
3000
桩 (间距2000
800
比例尺: 1:100
②基岩 (石灰岩)
削坡减载及注浆加固
削坡减载是削去边坡上部的岩体 以减小下滑力;压脚稳坡是在边坡 坡脚堆筑废石,借以支撑滑体或增 加滑体下部滑动面上的摩擦力,从 而提高滑体的稳定性。 改变滑带土岩性质的方法: 注浆加固-将水泥浆注入岩体裂缝中,一方面可以通过 浆液的固结可在破碎的或有贯通裂隙的岩体中形成稳定 的骨架;另一方面还可以堵塞地下水的通道,并以浆液 置换岩体裂隙中的地下水,是一种间接的土岩硬化法。 滑面麻面爆破法-破坏滑动面的连续性,使滑带的内摩 擦角提高。
原则:防止地表水由开口张裂隙或裂 隙进入边坡; 通过有选择性的地表和地下疏 水,降低潜在破坏面附近的水压; 确定排水位置,使它只是降低 边坡附近的水压,而不是在大范 围内进行疏水。
机械加固-预应力锚杆
机械加固-抗滑桩
作用原理:作用于桩体上的滑坡推力,一部分经由桩体传至 桩前滑体,由桩前滑动面上的抗滑力平衡,另一 部分由桩体传至滑动面以下岩体中,因而滑面上 的滑坡推力减小,滑体稳定性提高。
次生结构面
结构面的特征
产状:倾向、倾角 细小<1m 中等1~10m 巨大>10m 规模:
非贯通、半贯通、贯通
形态:粗糙程度、起伏情况 表征结构面的发育程度,以线密度K表示。 密集程度:
K= n/L 或 K=1/ d ,L为测线长度, n为与 测线相交的节理数, d 为平均间距。 硅质胶结>钙质胶结>泥质胶结
返回
6.4 滑坡 Landslides
边坡分类: 自然斜坡、挖坡、筑坡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滑蹋模式 稳坡 锚杆
返回
Dam Disaster- Vaiont
建于意大利Piave河 支流Vaiont河下游 一双曲拱坝 坝弦长160m 坝高265m 1963年10月9日发 生大滑坡,滑坡速 度25m/s,死亡人 数2500。
6 岩体稳定性分析
6.1 6.2 6.3 6.4 岩体结构分析 赤平极射投影 岩体稳定性分析 滑坡
Stability Analysis of Rock Masses
6.1 岩体结构分析
6.1.1 结构面及其成因分类 6.1.2 结构面特征及强度 6.1.3 岩体结构特征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返回
结构面及其成因分类
原生结构面
火成结构面:流纹面、原生节理、侵入体与围岩接触面;
变质结构面:片理、板理; 沉积结构面:层理、沉积间断、软弱夹层等。
构造结构面
节理、断层、层间错动面等。
次生结构面
在风化作用、卸荷作用及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的风化 裂隙、破碎带、卸荷裂隙、泥化夹层等。
原生结构面与构造结构面
临空面:滑移体与自由空间的交界 面,可以由地形面和人工开挖面构成。 CDHG面
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简介
岩体结构分析法 岩体稳定性分类-地质类比法 数值模拟分析 FEM BEM DEM MM Fractal Chaos 地质模型试验
岩体结构分析方法
通常采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用“安全系数”K 衡量 岩体的稳定性程度。 滑面抗剪切强度 K= 滑面上的剪力 以边坡为例说明极限平衡分析法:滑体的边界条件如图所示, 滑面的抗剪强度指标为C、 1.滑面抗剪强度: N=Wcos -1/2wh2sin - 1/2whL = N tg + CL 2.滑面上的剪力: T=Wsin+ 1/2wh2cos 3.安全系数: K= / T
应用要点:
1.正确划分计算范围与边界条件 2.正确输入岩体参数及初始地应力场 3.采用特殊单元来考虑岩体的非连续性和边 界效应
(三)岩石力学问题的其他数值分析方法 1.边界单元法
有限元法是对问题的微分近似表达式给出了 精确解,它实质上属于微分法。
与微分法相对应的是积分法,积分法所涉及的 边界可包围整个问题域,而数值分析的离散化 仅在边界上近似。下图表示了在外部问题模拟 时微分法与积分法之间的区别。
结构面的法向线及极点投影
已知结构面的产状,走向NW50º ,倾向NE,倾角40º ,绘制该 结构面的法向线及极点投影。 1.绘制结构面的投影ab;
2.将结构面投影覆盖于投影网上,使a,b与投影网上两极点相重合, 法向线投影在赤道线上,由结构面投影的顶点D,向圆心方向数 90º 的位置确定C点;
3.C点即为结构面的极点,连线CO即为法向线投影。
6.3 岩体稳定性分析
6.3.1 岩体失稳的边界条件 6.3.2 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简介
返回
岩体失稳的边界条件
滑动面:结构体滑移时,沿该结构 面滑动、产生相对位移。ABCD面 切割面:在滑体滑动工程中,不承 受较大的法向应力,不产生显著摩擦 阻力的结构面。一般仅沿此面拉开或 拉裂。ADE、BCF、ABEF面
木锚杆或锚栓
优点:价格 低廉,制造 简单。 缺点:强度 很低,只能 在支护压力 很小的场合 下使用。
可重复使用的全长度机械锚定锚杆
优点:沿钻孔全长锚定,应力分布类似注浆锚杆,可重复使用。 缺点:加工成本高,只能作不拉紧的锚杆使用。由于不能注浆, 因而无法防止锈蚀,故只适用于短期支护。
2.离散单元法
离散单元法完全强调岩体的非连续性。它 认为,岩体中的各离散单元,在初始应力作用 下各块体保持平衡。岩体被表面或内部开挖以 后,一部分岩体就存在不平衡力,离散单元法 对计算域内的每个块体所受的四周作用力及自 重进行不平衡计算,并采用牛顿运动定律确定 该岩块内不平衡力引起的速度和位移。反复逐 个岩块进行类似计算,最终确定岩体在已知荷 载作用下是否将破坏或计算出最终稳定体系的 累计位移。
物理化学作用
吸水或脱水引起岩体体积膨胀或收缩, 导致岩体松散、破碎或改变化学成分; 在结冰是引起体积增大10%,产生膨 胀压力并使裂隙开裂;引起边坡内部水 位升高; 润滑作用等。
滑蹋模式
平面滑坡 楔体破坏 倾倒破坏 圆弧破坏
稳坡
疏水 机械加固 削坡减载及注浆加固
稳坡-疏水
两结构面的组合交线
已知两个结构面的产状: a- a’走向NE40º ,倾向SE,倾角 30 º ;b-b’走向NW20 º ,倾向NE,倾角40 º 。求其交线。
1.绘制两个结构面的投影a-a’和b-b’;
2.两个结构面投影线的交点为C,联线CO即为两结构面的组 合交线的投影。交线产状为:倾向ES117 º ,倾角30 º 。
岩体结构因素
结构面的规模 结构面的连续性 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结构面的起伏度和粗糙度 结构面的结合状态及充填物 结构面的产状及其与边坡临空面的关系
地下水的作用
静水压力 动水压力
当地下水在土体或破碎岩体中流动时,为克服土颗粒或 岩石碎块的阻力,水对土颗粒或岩石碎块施以作用力, 这种作用力称为动水压力或渗透力。
式中:V-岩体中的波速;v-岩石块体中的波速
6.2 赤平极射投影 Stereographic Projection
赤平极射投影是以球体作为投影工具,表示物体上点、线、 面的角距关系的平面投影,并不涉及面的大小、线的绝对长 度及点与点间的绝对距离。
赤平面-NWSE;极点-F; 极射-FH; M-质点H投影; 弧SMN-极射投影曲线。
两结构面的夹角
已知两个结构面的产状: a- a’走向NE40º ,倾向SE,倾角 50 º ;b-b’走向NW80 º ,倾向NE,倾角40 º 。求其交角。 1.绘制两结构面的投影a-a’和b-b’,并求得其组合交线AO; 2.作交线AO的垂面投影e-f,该面与两结构面的交线分别为BO 和CO; 3.BO与CO之间的夹角,即为两结构面的夹角,可在投影 网上读出其夹角为105º 。
数值计算方法及新进展简介
(一)数值分析方法的分类
在岩石力学有关领域的数值分析方法应用中, 主要使用的方法为有限元法,边界单元,离 散单元法,拉格朗日单元法及块体理论等
(二)有限元法原理及其应用要点
原理:通过变分原理(或加权余量法)和分区 插值的离散化处理把基本支配方程转化为线 性代数方程,把待解域内的连续函数转化为 求解有限个离散点(节点)处的场函数值。
树脂注浆螺纹式拉紧锚杆
优点:使用 非常简便, 在不好的岩 石中可形成 高强度锚头。
缺点:树脂 昂贵。许多 树脂的有效 期都很短, 尤其在炎热 气温下有效 期更短。
楔缝式锚杆
优点:使用简单,价格低廉。在硬岩中有很好的锚固力,而且可 立即拉紧。 缺点:由于涨开的锚头和岩石间的接触面积小,故完整岩石强度 低于10MPa左右时,岩石会发生局部压碎,锚头可能发生滑动。
岩体稳定性分类法
RQD岩石质量指标(Rock Quality Designation, Deere,1964): 100mm以上整段岩芯累计长度 RQD= ×100% 钻孔长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