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组织审核指南1 引言本报告所称建筑业组织,特指以从事建设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有关活动为主的,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资质审查、取得相应资质证书的建设工程施工承包企业。
1.1 建筑业组织的特征通常,根据建筑业组织的经营规模、专业发展及管理方面的需要,其组织结构构架会有多种与其管理业务相适应的结构模式。
多数情况下,其管理结构的设置大致会递次由总部、分支机构(区域公司或分公司)和工程项目部(通常为常设的或临时性的)组成。
注1:建筑业组织的分支机构(通常称分公司)是隶属总部的、并为完成总部赋予的某项或全部专业活动的下属管理组织。
如:①根据地域划分,可有某区域性分公司,如北方分公司等;②按不同业务活动范围或专业设置划分,可有土建分公司、市政工程分公司、机电安装分公司等;③其他分支机构如一分公司、二分公司等,这类分公司可能从事相似的或不同的业务活动。
此外,源于建筑业组织的经营规模、范围和复杂程度的不同,分支机构可能不是必设的一层机构。
注2:在许多情况下,建筑业组织的工程项目部通常为一次性组织。
它是在总部和/或分支机构的监控下,为实施某一特定承包项目而临时设立的项目管理组织,它与常设性的工程项目部的职能有所不同。
上述建筑业组织的管理模式,以及建设工程产品的单项性(由产品的预期用途、建设单位的特定要求和建设场地的环境条件所决定)及其建设工程产品形成的活动场所,决定了:1)建筑业组织具有多场所组织的特点;2)建筑业组织的产品(服务)提供场所具有多现场,即多个临时场所的特点。
1.2 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性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性源自该产品(项目)的预期用途,如工业、民用、社会、军事等所产生的建设要求。
其产品范围按所属行业或专业划分,包括房屋建筑工程、铁路工程、公路工程、冶炼工程、化工石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与航道工程、电力工程、通讯工程、矿山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共计12个门类。
建设工程产品的特性主要体现在:①有很强的单项性、社会性和多样性;②建设周期长、占用资金多;③作业环节多、工序复杂,涉及面广,综合性强;④多工种露天立体交叉作业,受建设场地自然条件影响大,可变因素多,预见性和可控性较差;⑤存在多种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和外委试验等外包过程;⑥产品的质量、环保、安全性能要求高,其形成过程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高;⑦涉及工程建设的国家及地方政府法律法规、规章多,法律法规性强;⑧涉及的行业主管部门多等。
1.3 建设工程产品的质量控制特点及其管理建设工程产品的质量特性主要表现在施工质量和服务质量两方面。
前者包括诸如建设工程产品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单位工程质量及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后者涉及诸如项目的施工期限、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其中:①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a. 对影响建设工程产品质量的关键过程/关键工序、质量通病、项目的特定难点,以及涉及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的过程控制。
b. 对需确认过程的控制。
如,针对工程项目的特点和现有的检验条件,对于施工中那些难于进行后续验证的部分质量特性(如焊缝强度),或在工程交付使用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如管道防腐工程),以及不宜用后续的监视测量加以验证的过程(如具有破坏性的实验/检验)实施过程确认手段,来确保该过程的能力达到所策划的结果。
c. 对外包过程的控制。
对于建筑业组织而言,其可能存在的外包过程包括劳务分包、专业承包、外委实验、外委监测、施工机械设备的租赁等。
对于这类过程/活动的控制程度,取决于该外包过程的重要性及对工程项目质量的影响程度、所涉及的风险和供方满足过程要求的能力。
②工程项目的服务质量及其管理还体现在环境保护、安全施工和劳动保护等方面。
a. 环境保护涉及对施工场所有关噪声、扬尘、粉尘、危险化学品、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以及火灾、爆炸和节能降耗等建筑行业的典型环境因素的控制。
b. 安全施工和劳动保护涉及对施工场所有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以及坍塌、透水、淹溺、辐射、触电、灼烫、火灾、爆炸、中毒窒息、有毒有害物质和职业病发生等方面的控制。
1.4 标准的删减对于标准的删减,应根据组织自身的实际情况、产品以及是否影响组织提供满足顾客和法律法规要求的能力或责任,来考虑标准的所有要求是否与其活动有关。
如果组织有相关过程或对该过程负有责任,则不应删减,删减仅限GB/T 19001-2008标准第七章的内容。
一般而言,建筑业组织能否删减GB/T 19001-2008标准7.3“设计和开发”条款,取决于该组织是否承担设计责任或是否具有设计资质。
通常,对于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工程项目范围内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和具有专项设计资质的建筑业组织,不应删减7.3条款。
1.5 建设工程施工场所的特点建设工程产品的特点确定了其施工场所即临时场所的特点,其存在的主要形式如:1)封闭式临时场所,在有场界或有现场围墙的区域内施工的临时场所。
如房屋建筑工程、设备安装工程的施工现场等。
2)开放式临时场所,在施工区域内未能完全实行封闭式管理的临时场所。
如,市政公用工程的管线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等。
本技术报告特针对建筑业组织及其产品(服务)形成过程的特性,从认证、审核的技术要求出发,就该类认证项目的审核方案策划,包括审核组的要求、人日数、临时场所的抽样原则,以及现场审核的重点、审核结论和认证文件的内容等方面给出了指南性意见。
2 范围本技术报告适用于各类建筑业组织的管理体系审核。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以下引用文件,注明日期的,仅引用的版本适用;未注明日期的,其最新版本(包括任何修订)适用于本技术报告。
CNAS-CC01《管理体系认证机构要求》(等同采用GB/T 27021-2007);CNAS-CC11:2008《强制性文件基于抽样的多场所认证》(IAF MD1:2007,IDT);GB/T 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 19011:2002 ,IDT);CNAS-GC02:2006《管理体系认证的结合审核管理实施指南》;CNAS-CC15:2009《管理体系审核时间(QMS、EMS、OHSMS)》。
4 术语和定义上述规范性引用文件给出的及下列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报告。
4.1 临时场所组织为在有限的时期内完成特定工作或服务而临时负有一定管理职能的、且不会成为常设场所的场所。
4.2 建设工程临时现场建筑业组织在顾客提供的活动场地,从事合同约定的产品(工程项目)施工和服务,并临时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管辖区域。
包括在建的和已竣工尚未交付的临时场所。
典型的建设工程的临时场所,如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工程、铁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现场等。
5 审核方案的建立5.1 审核方案的策划认证机构宜根据GB/T 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关于审核方案的要求,并针对建筑业组织业务活动的特点及其风险和复杂程度制定适宜的审核方案,包括为审核的有效实施进行适当的策划、提供资源和制定程序。
对于审核方案的确定和任何后续的调整宜贯穿于认证审核的全过程。
5.1.1 认证机构宜为审核方案的策划收集充分而适当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①组织特点,包括组织规模,管理结构、以及各职能部门和各层次分支机构的相关信息、场所及其分布;②组织管理体系及其覆盖活动的相关信息,包括组织现有的工程项目概况(见附件1:《在建工程项目清单》),如工程项目名称、产品(服务)、活动/过程、结构类型、工作量、承包类型、工程进度(所处的施工阶段)、项目地点、涉及的雇员数量、作业班次以及有关的分包信息等;③与组织交流的信息,必要时,根据组织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了解其过程的复杂程度、主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④申请评审提供的信息;⑤行业资质和行政许可要求;⑥从地方行业主管部门获取的相关信息;适当时,还包括:⑦组织及其活动或运作的变更;⑧以往审核的结果;⑨其他重要信息。
5.1.2 基于上述可获得的组织信息,审核方案宜为每次特定的审核确定优先关注的在施项目。
根据组织承揽项目的类型、规模、专业性质和在不同地域的分布等,在基于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优先选择下列工程项目(但不限于):①具有大规模、高复杂性和危险性大的工程项目,如深基坑工程、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30m及以上高空作业工程、大江大河中的深水作业工程、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工程,以及起重吊装工程、港口工程、航道工程等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规定的危险性较大工程;②国家、省(市)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③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大中型公用事业工程;④境外工程、援建工程等涉及国际关系的工程;⑤采用新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材料和施工设备的工程项目;⑥施工场所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工程项目;⑦有投诉和政府检查不合格的工程项目。
5.1.3 考虑到施工项目具有建设的周期性,审核方案还宜为每次审核作出适宜的安排,以便审核能在组织的关键时期进行,这包括考虑施工的季节性和所处的阶段。
通常情况下,宜尽可能考虑选择能够反映组织全部认证范围的最佳时期,以确保认证机构的审核组能够充分获取组织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客观证据。
5.2 审核方案的主要内容认证机构宜根据GB/T 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5.2.2条款关于审核方案的范围和程度要求,确定审核方案的内容。
本技术报告重点就以下几方面给出指南。
5.2.1 审核范围的确定认证机构宜根据建筑业组织拟申请的或已获得认证的范围,及其审核时所提供的临时场所的业务范围,并结合组织行业或行政许可的范围,如营业执照、行业资质证书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范围进行确定,通过现场审核活动进一步加以确认 5.2.2 审核组的组成认证机构应确保使用有能力的审核员和审核组长。
他们除宜具备GB/T 19011-2003《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7.3.1和7.3.2条款所述的通用审核知识与技能外,还宜具备建筑行业所特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通常,对于那些涉及专业活动的现场,如建筑业组织的总部、分支机构和临时场所中涉及专业活动的职能部门、活动和过程,应配备满足专业审核能力要求的审核员,且其能力(经验、技能)宜与建筑业组织的情况(规模、复杂性、风险)相匹配。
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对审核组的特定能力有重要或特殊要求时,可适当通过辅以技术专家参与的方式来补充。
5.2.3 审核时间认证机构宜针对建筑业组织的特点、规模和复杂程度,按照CNAS-CC15:2009文件有关审核时间的要求,计算并确定建筑业组织总部及其每个场所的审核时间。
初次认证审核及后续的监督审核和再认证审核所用的审核时间,均为用在每个抽样场所和组织总部的审核时间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