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的评价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的评价


系统评价的真实性
文献的查找是否全面?
✓电子资源数据库是否全面? ✓是否结合手工检索其它数据库? ✓是否联系该领域的专业人员? ✓文献发表的语言限制?
个研究的质量评价?
✓研究者是否采用了合适的标准来评价论文的质 量?
治疗性研究的真实性评价
研究开始的时候:
✓ 病人是否随机分组? ✓ 随机是否隐藏? ✓ 组间基线是否可比?
2. 在其他疾病患者中不能检出该病原体(效应特 异性)
3. 能从相应疾病患者中分离到该病原体,传过几 代的培养物能引起实验动物患相同疾病(充分 病因)
4. 能从患该病的动物中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吸烟
一因多果
慢性支 气管炎
肺癌
冠心病
多因单果
肺癌
多因多果
支气管炎 肺癌
直接病因和间接病因
结核病
✓直接病因:结核杆菌 ✓间接病因:居住拥挤、营养不良、遗传因素
3、严格评价证据
真实性 重要性 实用性
4、做出临床决策
危险明确且巨大:立即脱离 证据有限但有好的备用:使用备用方案 尚无证据:建议进一步研究
Evidence is never enough 5、后效评价、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
终身教育
病因定义
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 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 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 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图10-1 流行病学三角
环境



宿主



遗传

内核

理化环境
图10-2 轮状模型
疾病因素模型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环境因素 心理、行为因素 卫生保健因素
医学生物学因素 (机制)
图10-3 疾病因素模型
疾病
疾病因素模型
特点 病因分类操作性强 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没有动因确定的困难
层次 外围的远因-疾病的预防 致病机制的近因-疾病的诊治
多因单果
F1
R1
F2
R2
F3
R3
多因多果
单因单果
Robert Koch (1843-1910)
确定了结核杆菌和霍乱弧菌 19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确定了水净化在疾病预防过程中的重要性
确定微生物为致病因子时,Robert-Koch 提出4条原则:
1. 在相应疾病患者中总是能检出该病病原体(必 要病因)
研究过程:
✓ 病人的随访时间是否足够长,是否完成? ✓ 是否根据随机分组的病人进行分析?
其它:
✓ 在治疗的过程中是否采用盲法? ✓ 除了处理因素外,其他因素的处理在组间是否相等?
病人分组是否随机?
根据观察性研究发现激素替代治疗(HRT) 能够降低有冠心病(CAD)病史的绝经后 妇女再发CAD风险。
不良反应的研究实质上也是病因学研究
病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病因学研究是临床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础,因此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传染病是单因性疾病,而许多慢性非传染病是多因性疾病, 如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重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 尿病、吸烟和肥胖等)综合作用所致。
危险因素是指那些受其暴露后患病危险性增加的因素。危 险因素与病因之间并非是完全的因果关系,它存在一个概 率,同时多种危险因素具有相互作用。
Lilienfeld AM. (1920-1984)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流行病学教授
病措施的副作用、 各种病因因素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疾病发生发展 的影响。
病因学 研究早期
病因 病因假设 证明确有因果关系 病因 (暴露因素) 不危确险定因,不素同程度的因果关系
病因网模型
根据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可以 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按 时间先后联接起来就构成一条病因链,多个形成 病因网(web of causation)。
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能很好地阐述复杂的因果关系
因果联接方式
FR
单因单果
R1
F
R2
R3
单因多果
F1
F2
R
F3
证据评价的三个方面
文献按照病因学研究文献评价原则进行评价,判断其设计 是否严谨,有无偏倚,结论是否可信,判断预后研究结果 的真实性(validity);
在对文献结论的真实性感到满意后,应对其临床重要性进 行评价;
如所得结论既有真实性,又有临床重要意义,则评价它的 临床实用性(applicability),看是否适用于自己的临床病人
病因模型
旧类型 纯动因论
忽视环境因素和机体(宿主)自身的因素
条件论
忽视了机体(宿主)自身的因素
单纯生物医学观点
忽视了心理和社会因素
病因模型
新类型
生态学模型
流行病学三角 轮状模型
疾病因素模型 病因网模型
病因模型
生态学模型
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宿主
分类 流行病学三角
动因
轮状模型
病因学及危险因素研究证据的评价
单个研究证据的真实性的评价
研究开始的时候:
✓ 研究目标人群是什么? ✓ 如何定义人群? ✓ 人群是否选择得当?
如何分组?研究过程:
✓ 研究对象从头到尾处理方法是否一致? ✓ 所有研究对象是否完成研究?
研究结束:
✓ 结局的测量是否合理,盲法或客观? ✓ 结果分析是否得当?
基线是否可比?
随机并非一定均衡,尤其是小样本研究。 基线数据在不同组之间存在差异可能是因
为偶然性。 最终的结果是否调整这些不均衡的变量。 同时可以比较调整与不调整结果是否一致。
循证医学实践的五步曲
人群/病人 1、确定拟弄清的问题
比较
干预措施 结局指标
2、全面查找证据
检索策略 电子检索 手工检索
临床实验却发现,HRT没有降低CAD病史 的绝经后妇女再发CAD风险。
另有研究发现HRT对原发CAD的预防也是 无效的。
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为什么有区别?
观察性研究中,病人和医生的倾向会导致 病人是否接收治疗
✓例如:并发的其它疾病、其它治疗的使用、个 体的信念、疾病或症状的严重程度会影响病人 和医生的决定,同时这些因素也会影响结局的 结果;如果这些因素在组间不平衡就会得出不 同的结论。
科研设计的五大基本原则
实验性研究中采用随机分组,使得这些因 素在组与组之间平衡。
随机隐藏
随机隐藏是指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不知道 下一个病人给予哪一种治疗方案。
避免有意或无意的处理带来的偏倚。 可能将一部分病人排除在ta认为不合适的
处理组。
文章经常不会直接提及随机隐藏,但如果 是通过电话或其它系统进行随机的,认为 分配是隐藏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