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项目1 安全知识及玻璃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20100318

实验项目1 安全知识及玻璃仪器的认领和洗涤 20100318


b、烫伤

一旦被火焰、蒸汽、红热玻璃、陶器、铁器等 烫伤,轻者可用10%高锰酸钾溶液擦洗伤处, 撒上消炎粉,或在伤处涂烫伤药膏(如氧化锌、 獾油或鱼肝油药膏等)。重者需送医院救治。
c触电
• • • •


人体若通以50 Hz 25 mA交流电时,会感到呼吸 困难,100 mA以上则会致死,因此,使用电器必 须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以防触电。 ⅰ.已损坏的接头、插座、插头,或绝缘不良的电 线,必须更换。 ⅱ.电线有裸露的部分,必须绝缘。 ⅲ.不要用湿手接触或操作电器。 ⅳ.接好线路后再通电,用后先切断电源再拆线路。 ⅴ.一旦遇到有人触电,应立即切断电源,尽快用 绝缘物(如竹竿、干木棒、绝缘塑料管棒等)将 触电者与电源隔开,切不可用手去拉触电者。
③镁盐脱砷法 在含砷废水中加入足够的镁盐,调
⑷含汞废水处理

①化学沉淀法 在含Hg2+的废液中通入H2S 或加入Na2S,使Hg2+形成HgS沉淀。为防止 形成HgS2 2-可加入少量FeSO4使过量S2-与 Fe2+作用生成FeS沉淀。过滤后残渣可回收 或深埋,溶液调PH=6~8排放。 ②还原法 利用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等 还原性金属,将Hg2+ , HgS2 2- 还原为单质 Hg(此法并不十分理想)。 ③离子交换法 利用阳离子树脂把Hg2+ , HgS2 2-交换于树脂上,然后再回收利用(此 法较为理想,但成本较高)。
三 、实验室“三废”处理
总的原则:
回收利用 集中起来分别进行处理或深埋于离水源远的指
定地点。 (1) 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避免可能产生的有 毒、有害、爆炸性气体造成伤害; (2)对于一般废酸和废碱可混合后排放; (3)对于大量有机溶剂,最好回收利用。
1.废渣处理

⑴钠、钾屑及碱金属、碱土金属氢化物、氨化物 悬浮于四 氢呋喃中,在搅拌下慢慢滴加乙醇或丙醇至不再放出氢气为 止,再慢慢加水澄清后冲入下水道。 ⑵硼氢化钠(钾) 用甲醇溶解后,用水充分稀释,再加酸 并放置,此时有剧毒硼烷产生,所以应在通风橱内进行,其 废液用水稀释后冲入下水道。 ⑶酰氯、酸酐、三氯化磷、五氯化磷、氯化亚砜 在搅拌下 加入大量水中冲走。五氯化二磷加水,用碱中和后冲走。 ⑷沾有铁、钴、镍、铜催化剂的废纸、废塑料,变干后易燃, 不能随便丢入废纸篓内,应趁未干时,深埋于地下。
3 防止中毒措施
• •
• • •
(1)严禁试剂入口,严禁在实验室吸烟,进食。严 禁食具与实验用器具代用。 (2)如需以嗅觉鉴别试剂时,应将试剂远离,用手 轻轻煽动,稍闻其味即可,严禁一鼻子接近瓶口鉴 别。 (3)对于某些有毒的气体和蒸气,必须在抽毒罩和 通风橱中进行处理,头部在通风橱外面。 (4)用无毒或毒性小的试剂代替有毒试剂。 (5)防止汞中毒:进入体内会引起慢性积累性中毒。 洒落后:尽量收集,并用硫磺粉盖在洒落的地方, 收集的汞要水封;房间用硫化氢熏蒸
碱 ①先用大量水冲洗, 灼 ②再用1%柠檬酸或1%硼酸,或2%醋酸溶 伤
液浸洗,
③最后用水洗,再用饱和硼酸溶液冲洗,
最后滴入蓖麻油。
⑶ 其他意外事故处理 a、割伤
• •

化学实验中要用到各种玻璃仪器,不小心容易 被碎玻璃划伤或刺伤。 若伤口内有碎玻璃渣或其他异物,应先取出。 轻伤可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擦洗伤处,并用3 %的H2O2溶液消毒,然后涂上红药水,撒上些 消炎粉,并用纱布包扎。伤口较深,出血过多 时,可用云南白药或扎止血带,并立即送医院 救治。 玻璃溅进眼里,千万不要揉擦,不转眼球,任 其流泪,速送医院处理。
用作金属解毒剂的药物如下表:
有害金属元素
汞、镉、砷等
解毒剂
2,3-二巯基丙醇
铅、铀、钴、锌等 乙二胺四乙酸合钙酸钠

铊、锌 镍 铍
R-青霉胺
二苯硫腙 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 金黄素三羧酸
b.气体或蒸气中毒
若不慎吸入煤气、溴蒸气、氯气、氯化 氢、硫化氢等气体时,应立即到室外呼 吸新鲜空气,必要时人工呼吸(但不要 口对口或送医院治疗。
⑶含砷废水

①石灰法 将石灰投入到含砷废水中,使生成难溶
的砷酸盐和亚砷酸盐。如:
As2O3+Ca (OH)2 = Ca(AsO2)2(s)+H2O As2O5+3Ca(OH)2 = Ca3(AsO4)2(s)+3H2O
• •
②硫化法 用H2S和NaHS作硫化剂,使之生成难溶
硫化物沉淀,沉降分离后,调溶液PH=6~8,排放。 节镁砷比为8~12,然后利用石灰或其他碱性物质将 废水中和至弱碱性,控制PH=9.5~10.5,利用新生的 氢氧化镁与砷化合物共沉积和吸附作用,将废水中 的砷除去。沉降后,将溶液PH调到6~8排放。
⑵酸或碱灼伤
酸 灼 伤

① 先用大量水冲洗 ②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或稀氨水冲洗 ③然后浸泡在冰冷的饱和硫酸镁溶液中半小时 ④最后敷以20%硫酸镁-18%甘油-水-1.2%盐酸普鲁 卡因的药膏。伤势严重者,应立即送医院急救。 酸溅入眼睛时,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碳酸氢 钠溶液洗最后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洗。 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溅在皮肤上会造成痛苦 的难以治愈的烧伤。皮肤若被烧伤,应用大量水冲 20min以上,再用冰冷的硫酸镁溶液或70%酒精清 洗半小时以上。或用大量水冲洗后,再用肥皂水或 2%-5%碳酸氢钠溶液冲洗,用5%碳酸氢钠溶液湿 敷局部,再用可的松软膏或紫草油软膏及硫酸镁糊 剂。




⑸重金属极其难溶盐 能回收的尽量回收。不能回收的集中 起来深埋于远离水源的地下。
2.废液处理
⑴废酸、废碱液 将废酸(碱)液与废碱(酸)液中和 至PH=6~8(如有沉淀过滤后)排放。 ⑵氰化物废液 • 少量含氰废液可加入硫酸亚铁使之转变为毒性较小的 亚铁氰化物冲走,也可用碱将废液调到PH>10后, 用适量高锰酸钾将CN-氧化。 • 大量含氰废液则需将废液用碱调至PH>10后,加入 足量的次氯酸盐,充分搅拌,放置过夜,使分解为 CO32-和N2(g)后,再将溶液PH调到6~8排放。 2CN-+5ClO-+2OH-=2 CO32- +N2(g)+5Cl-+H2O
⑻加热后的坩埚、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或石棉板上, 不能直接放在木质台面上,以防烫坏台面,引起火灾, 更不能与湿物接触,以防炸裂。 ⑼蒸馏水器加热期间要有人看管。
⑽使用有毒试剂应严防进入口内或伤口,实验后废液应 回收,集中统一处理。
⑾绝不允许将各种化学药品随意混合,以防发生意外; 自行设计的实验,需和老师讨论后方可进行。 ⑿不准用湿手操作电器设备,以防触电。
返回
六、实验室仪器设备损坏赔偿规定

一、赔偿原则
凡在教学、科研实验中,因不遵守实验室纪律或严 重违反操作规程,而使仪器、设备、工具等物资遭 受损失时,一 律按规定赔偿,正常耗损不在赔偿 之列。
⑶练习并掌握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4) 观看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视频
第一部分 实验室的化学安全与注意事项
一、危险化学物质的分类 二、 “四防”措施 三、“三废”处理 四、中毒与急救
一、危险化学物质的分类
着火性物质 易燃性物质 爆炸性物质 有毒物质

危险物质
二、“四防”措施

1 防火措施 2 防爆措施 3 防止中毒措施



4 防盗措施
1 防火措施
(1)防患于未然。根据不同实验地点,准备相应的
灭火器材。灭火器要保证每个人会正确使用。 (2)电器着火:立即关闭总电门,移走易燃物。再用 1211灭火器熄灭已燃烧的电线,并及时通知电器装配 人员。不许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熄灭燃烧的电线。 (3)易燃物着火:降温和隔绝空气。湿布、石棉网、 沙子均可作覆盖物 • 加热试样或实验过程中起火时,应先立即用湿抹布或 石棉布熄灭灯火并拔去电炉插头,关闭总电源开关。 • 衣服着火时应立即以湿毯子盖,不应慌张跑动。否则 会加强气流流向燃烧着的衣服,使火焰加大。
碳酸氢钠,硬脂 是用于扑救油类,可燃气体,电器设备,精密仪器、 文件记录和遇水燃烧等物品的初起火灾 酸铝,云母粉, 滑石粉,石英粉
1211
CF2ClBr
灭火效果好,主要应用于油类有机溶剂、高压电器 设备、精密仪器等失火
2 防爆措施


• •
(1)挥发性有机药品营存放在通风良好的 处所、冰箱或铁柜内。远离火源。室温过高, 启用易挥发物时应设法冷却试剂瓶。 (2)严禁氧化剂与可燃物一起研磨,不能 在之上称量过氧化钠。 (3)爆炸类物品,应放在低温处保管,不 得与其它易燃物放在一起。 (4)取用危险物质坚持最小量原则。并且 绝对不能直接加热。
返回
四、实验室安全守则
⑴学生进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安全、环保意识的教 育和培训。 ⑵熟悉实验室环境,了解与安全有关的设施(如水、 电的总开关,消防用品、急救箱等)的位置和使用 方法。 ⑶容易产生有毒气体,挥发性、刺激性毒物的实验 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⑷一切易燃、易爆物质的操作应在远离火源的地方 进行,用后把瓶塞塞紧,放在阴凉处,并尽可能在 通风橱内进行。 ⑸金属钾、钠应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白磷(或 黄磷)应保存在水中,取用时必须用镊子,绝不能 用手拿。

(6)中毒时必须急救中毒者 如果中毒是由于吸入煤气或其它 有毒气体、蒸气,应立即把中毒 者转移到新鲜空气中; 如果中毒是由于吞入毒物,最好 的办法是借助呕吐以排除胃中的 毒物,立即送医院。并尽可能告 知吞食的毒物,以利于针对性治 疗,使中毒者早日康复。


4 防盗措施
• •

• •
(1)安装必要的防盗门窗 (2)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严格外来人员 登记制度; (3)原则上外来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如 进入实验室(实验区)必须经过允许并由 相关人员陪同; (4)加强剧毒、易燃、易爆药品的管理; (5)明确岗位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