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_黄帝内经_探讨人体生命的运行及管理

从_黄帝内经_探讨人体生命的运行及管理

2011 年第 6 期
从 《黄帝内经》 探讨人体生命的运行及管理
王 宁
(海南大学医院, 海南 海口)
【摘 要】 生命的运行是自然界生物的一种本质的现象, 自然万物都有其产生、 发展、 灭亡这样一个基本规律。探讨人体生命 的运行及管理这一课题, 当从百万年中相对变化较少, 较稳定, 即人体基本结构及生命运行规律、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入手。 沉淀五千年的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而博大的理论体系为我们打开了一个窥探人体奥秘的大门。 本文以 《黄帝内经》 为切 入, 探讨人体生命的运行及管理。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人体生命; 运行; 管理
一、黄帝内经》 《 谈到的生命的组成及运行 探讨生命的运行及管理应先谈谈其组成。 《黄帝内经・素 问・宝命全形论》 “人以天地之气生, 中: 四时之法成。 指出人 ” 是自然界的产物, 与自然界天、 四季的变更都有着密切而直 地、 接的关系。人类的个体无论从出生到灭亡也都有其基本而特 定的规律。 《素问・上古天真论》 中有:女子七岁肾气盛, “ 齿更发长。 二七……五七阳明脉衰, 面始焦, 发始堕。 丈夫八岁肾气实, 发 长齿更……五八肾气衰, 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 面焦, 发鬓颁白。 ”生命的运行规律除了上述内经中所提到的随时间 变化的普遍规律外, 还有更为重要的特殊规律, 即人体生命系 统的几大重要组成部分: 禀赋、 气血、 神、 精、 经络、 脏腑。这些 因素的差异是人的生命个体差异的外在表现。 1.禀赋。人博父母精气而生” 父母相异, “ , 子女岂能相同? 我们判断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并非单纯从天生的人种、 肤色、 身 高、 外貌、 口音等方面判断, 处于特定地区的特定人群有着特定 的生理形态不足为奇, 同一地区的同一人群中亦存在因先天禀 赋不同而形成的生命个体。 很多父母、 叔伯等直系亲属有糖尿 病病史的健康年轻人, 在中年时期患糖尿病的几率比其他无家 族史的人群大的多。类似的例子还有,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内容选择上, 开始要先选择专业词汇较少、 与学生生活体验最 接近的内容, 再过渡到专业词汇较多、 逻辑思维要求较高的内 容; 要从少到多, 由浅入深, 日积月累, 循序渐进。体育理论课 的教学与英语本身的学方法有很大不同, 我们在设计教学模 式时应充分发挥体育课的优势, 避免它的弱势。 采用多种教学 方法、 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使两门课程的 优势互补, 使体育理论课程与英语的运用与练习产生广泛的有 机融合, 并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所形成的特殊氛围中, 让学生 学习运动技能、 锻炼身体的同时, 高效率地加强英语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李梅娟. 大学体育双语教学现状与策略 [J]. 大庆体育双 语教学现状与策略, (2) 141. 2006 : [2]亓少远.双语教学在高校体育专业足球教学中的作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8) 152-153. 2010 : [3]李梅娟, 邓逢明.大学体育双语教学现状与策略[J].大庆 师范学院学报, (2) 141-143. 2006 :
35
2011 年第 6 期 中医学中往往把气血一并来谈,其原因就是二者互相依 存, 不可分割。所谓:气为血之师, “ 血为气之母” 。气能生血行 血摄血, 血又能载气守气。 《血证论・阴阳水火血气论》 “守 中: 气者, 即是血” 。这些都形象的比喻了气血之间的关系。如产 妇产后体虚, 其原因虽是产中失血过多, 但临床上产妇不仅出 现血虚症候, 往往伴随气虚症候如: 少气懒言、 四肢无力、 畏寒 怕冷怕风等典型症状。所以 “坐月子” 的妇女在气虚血少时受 风受寒可能终生都伴随关节酸痛怕风等腰或四肢屈伸不利的 症候。 又如, 很多气虚病人久病后会出现爪甲青紫或皮肤干枯 粗糙, 这都是由于气虚导致血虚不荣与四末所致。 3.精、 神。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精、 神并提, 指一个人的 气质、 状态、 性格等外在表现。中医学则对精与神有严格的区 分。精指精气, 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 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 各项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素问・金匮真言论》 中有: “夫精 者, 生之本也” 。精气包括 “先天之精” “后天之精”“先天之 和 。 精” 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它与生俱来, 是构成胚胎发育 的原始物质, 《灵枢・本神》 即 所说的 “生之来, 谓之精”“后天 。 之精” 是指出生以后, 来源于摄入的饮食物, 通过脾胃运化功能 而生成的水谷之精气, 以及脏腑生理活动中化生的精气通过代 谢平衡后的剩余部分, 藏之于肾, 《素问・上古天真论》 故 中有: “肾者主水, 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 。 精气主要的生理功能是促进并协调人体的生长、 发育和逐 步具备生殖能力。如果人体精气不足, 就会出现生长迟缓, 骨 骼脆弱, 身材矮小, 生殖能力低下等体征。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神, 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的外在表现, 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 眼神、 言语、 应答、 肢 体活动姿态等,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神气” 《素问・移精变气 。 论》 “得神者昌, 云: 失神者亡” 即指这种广义的神。 , 狭义的神, 即心所主之神志, 是指人的精神、 意识、 思维活动[6]。由于人的 精神、 意识和思维活动不仅是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在一定条件下, 又能影响整个人体各个方面生理功能的协调 平衡, 《素问・灵兰秘典论》 “心者, 所以 说: 君主之官, 神明出 焉” 。 主神的功能正常, 则精神振奋, 神志清晰, 思考敏捷; 异常 即可出现失眠、 多梦、 健忘、 神志不宁、 反应迟钝、 精神萎靡, 甚 至出现癫狂或昏迷不醒等症候。 4. 经络。经络是人体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肢节, 沟通 上下内外的通路。 古人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在针灸、 推拿、 气 功等各个方面积累了经验, 并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 逐步将经 络系统上升为具体而系统的理论模型。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灵枢・经脉》 中有: “经脉十 二者, 伏行分肉之间, 深而不见, 诸脉之浮而常见者, 皆络脉也。 ” 经脉包含正经十二、 奇经八脉、 十二经别。 络脉中有十五别络、 孙络和浮络。 经络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十二正经, 它体 现了中医学关于人体系统的深刻认知, 是中医学中能够明确阐 释人体气血运行及管理方式的重要依据。 人体十二正经有着独特的流注及交接次序。人体十二正 经的气血及经脉流注从手太阴肺经始, 于足厥阴肝经止。 结合 一般人的休息规律, 本文从亥时 (即晚上 21: 00 点) 开始说明: 亥时 (21:00-23:00) 经气流注于足少阳胆经, , 此时身体进入休 息状态, 细胞开始进行修复工作; (23:00-1:00) 经气流注 子时 , 于足厥阴肝经, 此时大部分器官工作缓慢, 进入自我修复和调 节状态, 身体对疼痛的感觉开始明显; (1:00-3:00) 经气流 丑时 , 36 注于手太阴肺经, 此时生命指标降低, 全身肌肉放松, 血压降 低, 呼吸及脉搏频率降低; (3:00-5:00) 经气流注于手阳明 寅时 , 大肠经, 此时血压开始升高, 人的精神开始饱满, 大肠开始兴 奋, 一般人会有便意; (5:00-7:00) 经气流注于足阳明胃经 卯时 , 经, 此时应食五谷杂粮, 忌食油腻之物; (7:00-9:00) 经气 辰时 , 流注于足太阴脾经, 此时人体活动力提升, 痛感降低; (9: 巳时 00-11:00) 经气流注于手少阴心经, , 此时心脏工作能力强, 不易 疲劳, 但应进食有营养的食物, 为下一经脉的流注提供准备; 午 时 (11:00-13:00) 经气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 , 此时血液多流于 肠胃用于消化和吸收, 故人体反应力降低, 精神萎靡; (13: 未时 00-15:00) 经气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 , 此时气血较为平和, 为身 体水液代谢时期; (15: 申时 00-17:00) 经气流注于足少阴肾经, , 此时工作效率较高, 但体能下降, 人体开始处于松懈状态; 酉时 (17:00-19:00) 经气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 , 此时血压略有升高, 情绪略有急躁; (19:00-21:00) 经气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 戌时 , 此时人体记忆力增强, 体温及血压下降, 身体处于休息的准备 状态。 以上仅为粗略描述正常人体每个时辰经脉气血流注的规 律及表象, 如身体处于病态或身体某一经脉气血瘀滞或运行不 畅, 则十二正经的流注次序及表象就会改变, 不仅累及本经还 会影响下一经脉及相表里经脉。故掌握人体经脉的流注次序 及相关经脉的交接及流注对研究人体运行及管理是非常重要 的。 5.脏腑。按照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 可分为脏、 奇恒之 腑、 腑三类: 即肝、 脾、 肾, “五脏” 腑, 脏, 心、 肺、 合称 ; 即胆、 小 胃、 肠、 大肠、 膀胱、 三焦, 合称为 “六腑” 奇恒之腑, ; 即脑、 骨、 髓、 脉、 女子胞。 胆、 五脏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 六腑的生 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奇恒之腑这一类腑的形态及生理 功能均有异于 “六腑” 但有类似于脏的贮藏精气的作用, , 因而 称为奇恒之腑。 《素问・五脏别论》 中有:所谓五脏者, “ 藏精气 而不泻也, 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 传化物而不藏, 故实而不能 满也。所以然者, 水谷入口, 则胃实而肠虚; 食下, 则肠实而胃 虚。故曰, 实而不满, 满而不实也。 现就五脏之间的联系及其 ” 与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展开讨论。 人有五脏, 天地有五行, 即木、 土、 水。 火、 金、 《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 中有: “东方生风, 风生木, 木生酸, 酸生肝; 南方生 热, 热生火, 火生苦, 苦生心; 中央生湿, 湿生土, 土生甘, 甘生 脾; 西方生燥, 燥生金, 金生辛, 辛生肺; 北方生寒, 寒生水, 水生 咸, 咸生肾。 此为五行生五脏, ” 五行本身亦存在相生相克。五 行相生: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五行相克: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金克木。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 所以对五行中任 何 “一行” 来说, 都存在着 “生我” 我生” “克我” 我克” 、 “ 和 、 “ 四个 方面的关系。其中 “生我” “我生” 《难经》 和 在 中比喻为 “母子” 关系, “生我” “母” 我生” “子” “克我” “我克” 者为 , “ 者为 。 和 在 《内经》 中称作 “所不胜” “所胜” 同样, 和 。 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 在其相对应的五脏也明确反映出来: 如肝属木, 正常状态下, 肝 气为舒缓调达状态, 如果一个人由于长期酗酒或情绪失控导致 肝气过盛, 那么就会出现 “木克土” “所胜” 的 情况, “肝木” 即 克 “脾土” 直接的结果就是脾脏气血受到克制而不思饮食, , 消化 不良, 就是我们俗称的 “生气吃不下饭” 。同样, 如果本脏的气 血虚弱, 则会导致其子脏气血虚弱。同样以肝为例, 如果肝脏 气血虚衰, 那么时间长了就会对其 “子脏” 心有损害, 出现心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