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中国疫苗防疫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论文:中国疫苗防疫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中国疫苗防疫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摘要:中医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自古就有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疫苗防疫体系。

今天,中国的科学家们在经过了最初的学习与模仿阶段后,如今不仅跟上了世界一流国家的步伐————能够自主生产大多数主要疾病的疫苗,更是在一些疫苗防疫领域有了领先世界的水平。

本文综合回顾了中国古代疫苗、防疫方面的历史与成就,以及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获得的疫苗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最后对今后可能的疫苗发展方向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疫苗;防疫;古代;历史;现状;未来自从人类诞生以来,回顾人类走过的历程,人类总会在不经意间遭受着这样或那样的疾病。

但是,尽管人类倍受各种疾病的煎熬却并没有屈服与退缩,而是在阵阵的疼痛中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悲壮的征途。

正因为如此,人类才得以生存、延续与发展!面对疾病中最骇人听闻的瘟疫————急性传染病,人类曾经束手无策:在19世纪以前,瘟疫给人类带来的只有死亡和恐惧,被感染上的人,就只有等待命运的安排。

抹一把鼻涕、感到头痛或腹部疼、拉一次肚子,或许就是死亡的第一征兆。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疾病、随处可见的死亡,无计可施的人们开始把自己锁在家里,或弃城而走,但在瘟疫的肆虐下,即使那些边远的村庄也难以逃出死亡的魔掌。

在付出了无数鲜活生命的代价后,通过细致的观察与理性的规律总结,并在其它科学技术的辅助之下,人们终于找到了能够扼住瘟疫这个恶魔的喉咙的武器————疫苗。

中国的历史悠久,疫苗与防疫在中国也有着很长的历史。

如今,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疫苗研究已经在一些领域站在全球科研的最尖端。

一.中国疫苗防疫的昨天作为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中国的历史上也有许许多多瘟疫的记载,诉说着曾经的哀鸿遍野、人间炼狱。

幸好在中国有着中医这门至今都无法完全用现代科技解读,却又经过无数次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崇尚“天人合一”的玄奥的医学,在它的帮助下,勤劳而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有了一份生命的保障。

1.中国古代防疫思想中国古代的防疫思想是很丰富的,以《周易》为例,该书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一些涉及防疫的思想。

孔子认为《周易》是与忧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在《系辞下》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

属以早晚视其医药饮食,无令失时,故人多得活。

”古代经常发布疫情消息。

地方官员密切注意疫情,朝廷要求各地及时上报疫情。

《魏书•世宗宜武帝纪》载其诏文,要求“郡县备写,布下乡邑,使知救患之术耳”。

《明史•五行志》对死者记载得很详细,记载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疫死七万八千四百余人,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山东疫死四千一百二十八人,这说明古代对疫情有详细的统计。

《清史稿•灾异志》对疫情记载得特别详细,大大小小的疫情有一百多次。

4.疫苗防疫研究与成果4.1人痘人痘接种术始于何时、何人,至今是一个谜。

董玉山在《牛痘新书》中说:“考上世无种痘,诸经自唐开元间,江南赵氏,始传势苗种痘之法”。

这条资料有时代,有姓氏,有具体种痘方法,但缺少细节。

本书成书较晚,所引资料未见之他书,是一个存疑孤证。

唐代发明人痘接种并非完全不可能之事,《备急千金要方》中就有用脓汁接种以防治一些疗肿疣疵的方法;在敦煌药方中,有“兔皮疗碗豆疮方”,兔皮与痘衣或许有点联系。

朱纯嘏《痘疹定论》提出,人痘接种始于北宋。

《御纂医宗金鉴》也持这一说法。

略谓:“古有种痘一法,起自江右,达于京畿。

究其所源,云自真宗时峨眉山有神人出,为丞相王旦之子种痘而愈,遂传于世”。

此说不能认为全无凭信。

不管人痘究竟始于何时、何人,我国的人痘都为世界防疫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人痘技术传到欧洲后,帮助了一大批为天花淫威所骇之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启迪了牛痘的发明者英国人琴纳。

最重要的是,人痘是治疗传染病过程中迈出的最关键的一步,为现代疫苗的发明提供了思路,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4.2熏烟防疫熏烟防疫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敦煌石窟中发现有一幅殷人爟火防疫图……中国民间传统的防疫方法,已有3000多年历史”。

空气消毒药方的出现则在晋代,东晋医家葛洪提出了中国古代最早的空气消毒药方。

他认为通过熏烧药物的方式,可以预防疫病。

其后,孙思邈继承和发展了这种防疫方法。

预防思想是孙思邈医学思想的主要部分之一。

特别对于传染病,孙思邈主张传染病虽不能消除,但是完全可以预防。

《千金方》一书中载有多种传染病防疫方法,深刻体现了孙思邈的预防思想。

熏烟防疫就是其中之一。

书中多处倡导大疫之年、疫气流行时可采用熏烟法防疫。

熏烟防疫是《千金方》预防传染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千金方》承前启后,其熏烟防疫药方从《肘后备急方》的2首增加到5首。

《千金方》一书中的熏烟防疫药方,除了收录《肘后方》太乙流金方、虎头杀鬼方外,还增加了“杀鬼烧药方、熏百鬼恶气方、雄黄丸”等。

药物种类也大量增加,从11种增加到33种,植物类药物的增加尤为丰富,其中如白芷、菖蒲等直到今天的还是重要的中药空气消毒药物。

4.3狂犬病的防治中国从唐朝起就有了狂犬病防疫的方法的记录。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对狂犬病的防治记载:“凡春天夏初,犬多发狂,必诫,小弱持仗以预防之,防而不免者,莫出于灸,百日之中一日不胭者,方免于难,若初见疮痒痛定,即言乎复者,大祸立至,死在旦夕。

”这段话意思是在狂犬病多发的季节,人们必须小心防备,可用竹棒防犬,如果万一小心被咬伤,迅速用灸处理伤口,百日内不发,免难,如发病,则死,同时还说明狂犬病的潜伏期很长。

清代《医宗全鉴》记载:“疯犬咬伤之处,急急用大嘴砂酒壶一个,肉盛干烧酒,烫检热去酒,以酒壶嘴对咬处。

如拔火罐样,吸尽恶血为度,末破自落,上用艾柱灸之,永不再发。

”这种用吸引的方法把毒去除是非常科学的,要求“急急”在咬伤后立即进行吸引,早期预防,这种先进的预防思想一直到今天仍然是我们防治狂犬病的原则。

二.中国疫苗防疫的今天1.我国的免疫接种计划对每个新生儿,我国卫生部制定了一整套免疫接种计划,并特别拨出资金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计划如下。

7种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即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三联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知道吗?这7种疫苗可分别预防9种疾病(包括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0种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hib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多糖疫苗)、水痘疫苗、肺炎疫苗、流感疫苗、甲肝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气管炎疫苗、兰菌净疫苗。

计划内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规定纳入计划免疫,属于免费疫苗,是从新生儿出生后必须进行接种的。

而计划外疫苗(二类疫苗)是自费疫苗。

可以根据个体自身情况、各地区不同状况及家长经济状况而定。

通过对新生婴儿以及儿童实行一套完整的计划免疫接种,成功缩小了主要常见疾病的肆虐范围,免疫接种计划可以说是我国防疫体系的一大成功政策,是我国国民防疫的根基。

2.我国已经拥有的自主研发并成功上市的疫苗解放后,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各种流行病的疫苗的研制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基本能够自主生产所有种类的疫苗。

并且在如甲肝疫苗等几个疫苗的研制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1卡介苗卡介苗是当今唯一可用的结核病疫苗,我国早已有了自主生产卡介苗的能力。

说到中国的卡介苗研究,就不得不提到王良。

可以说中国卡介苗的研制史是其实就是王良一生的研究史。

王良,结核病学家,是我国早期从事防痨工作的学者之一。

早在1931年,他就留学法国,师从卡介苗发明者卡尔梅特及介兰学习研究卡介苗的培养和接种技术。

他于1933年带菌种回国,开始在重庆自设的实验室培养制造卡介苗,率先在重庆给婴幼儿接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受命组建西南卡介苗制造研究所,并为提高卡介苗质量和探讨免疫机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是我国卡介苗研制成功的最大功臣。

2.2甲肝疫苗1988年毛江森领导的科研组最早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技成果执减毒株,1992年起甲肝减毒活疫苗在国内推广应用。

甲肝减毒活疫苗是用遗传稳定,对人安全的疫苗株接种于人二倍体细胞后,用先进的工艺进行提取、纯化,最后溶于含多种氨基酸的盐平衡溶液中制成的。

甲肝减毒活疫苗的研究和开发主要在国内,它有两种剂型:液体剂型和冻干剂型。

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提高了活疫苗的热稳定性,比液体剂型有更大的优越性。

人们对国产减毒活疫苗与进口灭活疫苗之间孰优孰劣的问题的认识有这许多偏颇之处,下面是对这两者的一些比较。

首先我们比较疫苗基本情况:甲肝减毒活疫苗儿童和成人剂量一样,而灭活疫苗成人剂量为儿童的2倍;减毒活疫苗为上臂三角肌皮下接种,一人一剂量,无需加强,而灭活疫苗为上臂三角肌肌内接种,一人接种2次,需加强;在减毒活疫苗制成冻干制剂前,保存条件为-20℃,冻干制剂只需2-8℃保存,和灭活疫苗相同。

我们再看疫苗的安全性:由于减毒活疫苗存在着毒株的毒力如果回复,会有致病的危险,虽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因此灭活疫苗更适合给抵抗力较弱的儿童使用。

事实上减毒活疫苗疫苗株稳定,无突变,无毒力返祖。

而灭活疫苗则必须完全灭活。

两种疫苗在安全性方面均经过了有关当局的严格审核,且均在符合要求的gmp车间生产,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我们再观察疫苗的有效性:减毒活疫苗1针的抗体阳转率为92%,而灭活疫苗2针的年均阳转率为97%;免疫效果(保护率)减毒活疫苗为97%,灭活疫苗为92%;在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内源性干扰素与细胞因子反应方面,减毒活疫苗优于灭活疫苗。

我们再分析疫苗的持久性:减毒活疫苗的保护年限平均为5年,而灭活疫苗为20年(按数理公式推算)。

事实上,国产的甲肝疫苗可能更具有持久的免疫功能,因为减毒活疫苗进入人体后首先产生保护性抗体,抗体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下降,然而它还能产生细胞免疫作用,可在细胞内清除病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