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一章 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6、 GNP指标的意义与局限性
②宏观经济管理中有重要作用
如制订战略目标、计划规划和财政金融政策时,都以
达到一定数量的GDP为标准。
③在对外交往中有重要意义
与我国承担的国际义务相关,如承担联合国会费;
与我国享受的优惠待遇有关,如世界银行根据 GDP来 划分给予优惠的标准。
6、 GNP指标的意义与局限性
要素所有者纳税以后余下的用于消 费和储蓄,所以Y=C+S+T
3、生产法(部门 法或增加值法)
(1)定义: 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企业单位投 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 价值,按产业部门分类汇总而成。 (2)计算步骤: 第一步,计算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值。 第二步,计算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 第三步,从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得出各产业部门的 产品的增加值。所有产业部门增加值的总和,便是GDP。 ——核算国民收入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但最 为常用的为支出法和收入法。
第八章 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和总供给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 第二节 总需求与总供给 第三节 总供求均衡与国民生产总值大的决定
第一节 宏观经济变量
一、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简称 GDP)的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 一年)在本国领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 场价值总和。它是以领土为统计标准。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4、GNP和GDP
② GNP则是按国民原则计算,是一个国民概念,包括本 国居民在国内和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但不 包括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它是 一个收入的概念。
两者间关系: GNP=GDP+国外净要素收入(Net Factor product) ,简称NFP
其中,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失业的衡量:
已失业但在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 劳动、奥肯定律是回答潜在GDP 和实际GDP变化与失业率变 化之间的关系。 2、概述如下:第一,假定潜在GDP每年增长X%; 第二,如果实际GDP每年相对于潜在GDP 增长超过的3%,则失业率下降1%。
3、注意两点(1)这是一种经验验证;
(2)为调节经济提供了一种政策依据。
失业率变动=-0.5*(实际GDP变动百分比-3%)
第二节 总供给和总需求
一、总需求曲线分析
总需求(AD)是指一定 时期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 务的需求总量,它是一个 物量指标 它反映的是经济中不同经 济实体的总支出计划,包 括消费者购买食品的支出、 政府购买武器等等。
发达国家GNP大于GDP,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的收入大于 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
5、市场活动与非市场活动
许多产品和劳务虽然对人们的经济福利很有关 系,但如果不是市场交换活动,就不包括在国 内生产总值之中。如自给自足的生产、慈善机 构的活动、家务劳动等。
6、 GNP指标的意义与局限性
(1)GDP核算的意义 ①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主要有3个重要经济指 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这三个指 标都与GDP有密切关系,其中经济增长率就是 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是GDP紧缩指数,失 业率中的奥肯定律表明当GDP增长大于2.25个百分 点时,每增加一个百分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失业 率就降低0.5个百分点。
6、 GNP指标的意义与局限性
第五, GDP 的数值不能完全反映经济内 容的实质。 第六,由于不同国家产品结构和市场价 格的差异,两国 GDP 指标难以进行精确 比较。 最后,生活质量的改善不能得到体现。
7、潜在GDP
潜在GDP (The Potential GDP)与实际GDP(actual GDP) 1 、潜在GDP :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可供利用的生产 资源在正常情况下可以产出的最大产量,也就是实现 充分就业时会有的GDP 。 2 、实际 GDP :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所生产的 GDP。即由有效需求水平所决定的GDP,它和潜在的GDP 相对应。
r LM(P0) LM(P1) LM(P2) Ⅰ r0 r1 r2
IS
O P P0 P1 P2
Q0
Q1
Q2
Q
A B

C
AD
O 图
Q0
Q1
Q2
Q
凯恩斯的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及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指给定价格、收入和其它经济 变量,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外国部门的需 求总额。 居民的需求 企业的需求 政府的需求 国外部门的需求
2、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final goods)是指以消费和投资为目的现期 生产和出售的产品。最终产品是和中间产品相对而言的。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是指用于生产其它产 品的产品;或现期生产出来的但是进入了其他产品或劳 务的产品和劳务。
具体计算GDP时采用增值法
生产阶段 小 麦 面 粉 产品价值 100 120 中间产品成本 --100 增值 100 20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构成 与核算方法
核算GDP 有三种基本方法:支出法、收入法、生产法
1、支出法
2、收入法
3、生产法(增加值法)
对各个生产阶段创造的价值进行进行加总来核算GDP.
1、支出法
(1)定义:是把一国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物品与劳务按需求 者支出的金额分类汇总而成。
(2)国民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在GDP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 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C):不包括居民购买新建住宅的支出; ②国内总投资支出(I):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投资与 存货投资。 其中: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补偿固定资本损耗和意外损坏)
1、支出法
③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 务的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在军事设施和物资方面的支 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但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 GDP。
④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 所以:用支出法核算GDP,公式为: Y=C+I+G+(X-M) 或 Y+M=C+I+G+X
3、现期生产和销售
GDP 计算的是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生产的而不是卖 掉的最终产品。 存货视为企业自己买下的存货投资。往年生产当年出售 的不计,本年生产未出售的也计入,看作是企业自己把 它买下,当成企业的存货投资。 假定生产1000亿元,只卖掉900亿元,则GDP仍是1000亿 元,其中的100亿元,为存货投资。
表1-1 服装生产过程中的市场价值增加(单位:元)
生产阶段
棉花 棉纱 棉布 服装 合计
产品收入
15 20 30 50 115
中间成本
15 20 30 65
增加值
15 5 10 20 50
要素收入
15 5 10 20 50
生产法看最终产品的价值(服装的价值):50元;
收入法把要素收入列相加为:15+5+10+20=50元; 增值法把中间产品的价值累加:15+5+10+20=50元。
二、就业和失业

就业者: 包括作为得到报酬的员工而工作的人,在 自己的企业里工作且得到报酬的人
失业者: 包括能够工作且在之前4周内努力找工作 但没有找到工作的人 非劳动力: 不属于前两个类别的人


劳动力 定义为就业者和失业者之和,不包括未成 年人、全日制学生、退休和丧失劳动能力的成 年人。
失业的含义: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 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 都是失业。
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PI=NI-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企业留利 可支配收入:DI=PI-个人所得税+GT
为了简化分析,一般在经济中可以认为可支配收入直 接由减去个人所得税并加上转移支付得到,即
DI=NI-个人所得税+GT
GT为政府的转移性支付
四、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
用支出法和收入法进行核算的基础是总产出等于 总支出, 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恒等关系
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
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1)两部门经济是指只包括生产和消费两部门, 不考虑政府的参于,也不讨论进出口。 (2)图示:
消费支出
企业
金融机构 消费者 储蓄 投资
收入(工资和股利)
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
从总需求来看:
总产出(Y)=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消费(C)+投资(I) 从总收入也就是总供给看: 总产出(Y)=要素收入总和=工资+利息+地租+利润 =消费(C)+储蓄(S) 由于有Y=C+I,Y=C+S, 所以C+I=C+S 即I=S
三、几个重要的国民收入概念
国民收入(NI:National Income)(狭义)
(1)NI定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按生产要素因从 事生产和提供劳务所挣得的收入,是劳动、资本 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它是从 GDP中减去折旧和间接税而得到的。 (2)公式:NI=GDP-折旧-间接税
国内生产净值:NDP=GDP-折旧 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 折旧和间接税提高了最终产品的价格,但它并不代表 当年新创造的价值,并不能成为任何要素所有者的收入, 所以不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都分。 NI=GDP-折旧-间接税
2.利用的资源能够合理的配置和最佳状态的组合。
潜在总供给是实际总供给的极限。两者的差距越大, 表明现存的经济系统效率越低。
经济资源充分有效利用: 无闲置资源 资源最佳配置 资源利用的最高效率
实际总供给与潜 在总供给之间的差距 越大,表明经济系统 效率越低。

总供给函数与一般价格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