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与基本质量要求
(征求意见稿)
一、体育课堂教学规范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规范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准备、实施、评价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的工作内容与正确的教学行为规范。
1.体育课堂教学准备
第1条熟读并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以及《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等教学指导文件,认真研究本水平教学目标、钻研教材、确定教学重点与难点并制定具体学习评价与考核标准,要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以运动技能提高和体能锻炼为核心任务,努力实现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目标的达成。
第2条开学2周前,按照《本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计划》制订好本学期各个教学单元的计划,单元计划中应包括:单元教学目标、学生分析、教学进度安排、考核内容与方法等。
第3条上课1周前完成课时计划(教案)的设计。
教案应包括:课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其中包括:内容、时间、练习次数、教学方法手段、组织与场地、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预计、器材、课后反思等)。
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教学目标要有重点,一般包括技能掌握目标、知识目标、锻炼目标和其他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密切联系教材和教学情景,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表述尽可能要行为化。
2.体育课堂教学实施
第4条课前,要做好场地布置和器材准备工作,严格进行安全检查,要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并避免相互干扰。
提倡组织学生搬运器材并建立值日制度。
第5条上课铃响前,教师着运动服和运动鞋在集队地点迎候学生。
教师的服装要整洁,
仪表要端庄和蔼、精神要饱满。
第6条上课铃响后,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检查人数并报告老师;教师端庄进入讲解位置,师生问好,教师做出勤检查;迟到的学生在向教师报告明原因后经教师允许入列,排在最后一排的排尾。
整队要求快、静、齐。
对因病、伤或和女生例病不能正常上课的学生,教师应安排见习任务或适当的教学辅助工作。
见习生未经教师准许不得擅自离开课堂。
随后,教师要向学生扼要地进行课前讲解,其中包括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教学任务、重要教学要求和安全行为规范等。
第7条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需要组织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中既要有一般的热身性练习,又要有专门的适应性练习,准备活动要具有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和简便性第8条课堂教学结构要有准备、基本和结束三个基本阶段。
准备部分时间是进行课堂常规和准备活动的时间,约占总时间的15-20%左右;基本部分时间是技术学习和身体锻炼时间,约占总时间的70-75%左右;结束时间是进行放松活动和教学总结时间,约占总时间的10%左右。
课的各部分要环环相扣、连贯流畅。
第9条体育课要保证必要的运动量和身体练习密度,全课练习密度要达到25%~40%,基本部分练习密度要达到40-50%。
全课平均心率要达到120次/分~145次/分左右。
课中要合理安排教学与练习、运动与休息的交替,使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有合理的量和节奏。
临近进入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要逐渐减小运动强度,必要时还要做放松性练习,以便让学生的身心趋于平静。
第10条课中要处理好全班活动与小组活动的关系,处理好集体学习和个别指导的关系,要通过合作教学和自主教学等形式,使体育教学更能因材施教和区别对待。
必要时,要安排学生干部或体育骨干协助进行自主性强的活动与练习。
第11条课中教师语言要文明,具有教育性和启发性,讲解要正确、清晰和精炼;教
对本次课的感受,听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提示下次课内容;布置适量的思考性和锻炼性的课外作业。
第17条体育课结束前,师生要进行礼节性的道别。
教师要带领学生一齐清点器材,并收回器材室放好。
下节课要继续使用的器材要派专人守护,要求做好交接手续后方可离开。
3.体育课堂教学总结与评价
第18条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能测试,测试项目选择要按照全面性原则,将速度、耐力、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搭配,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2项,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
体能评价应尽量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结合。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测试,测试项目根据学年计划安排的考核内容确定,每学期的测试项目不少于2项,学生可有一定的选择测试项目的权利。
每学年都要对学生进行态度与情意评价,评价以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进步情况为主。
具体评价内容可包括:学生的体育课出勤;学生服从集体的行为;学生的意志和毅力;学生的开朗和自信;学生体育知识运用等。
第19条体能、知识、技能的测试和评价应以教师评价和绝对评价为主,但应注意加强对相对性评价的标准与方法,加强学生对体育评价的参与度,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和师评的相结合。
学生学业评价根据评价内容采用综合评价。
其中体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40%,知识与技能分值不低于总分的40%,态度情意评价分值不高于总分的20%。
第20条教师要通过教材研究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教研组必须定期组织集体备课、说课和互相看课等活动来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要注意随时发现课堂教学的各种问题,定期向学生征求意见,每次课后有小结和反思,每学期要有书面教学总结。
每个教师须订阅一本有关体育教学的期刊,每年要撰写一篇有关教学的研究论文,每两年要参加一次有关体育教学的研讨和观摩活动。
二、体育课堂教学基本质量要求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基本质量要求是教师要通过单元和课堂体育教学过程努力达成的反映基本教学效果的表征与指标。
体育课堂教学基本质量要求
注:“没有弱者的‘五分制篮球’”:场景:当我们改变了常规的篮球比赛思维以后,体育教学中和学校体育中的篮球比赛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可以让那些弱小而且篮球基础很差的学生也能有机会在篮球比赛充当主角,获得更多的得分机会,体验到从未有过的篮球胜利感。
例如,在“五分制篮球”的比赛中,我们可以让篮球打得最不好的同学担任“五分手”,即只要他投篮成功,那么得五分;让篮球打得不太好的同学担任“四分手”,即只要他投篮成功,那么得四分;让篮球打得一般,不太好也不太差的同学担任“三分手”,即只要他投篮成功,那么得三分;让篮球打得比较好的同学担任“两分手”,即只要他投篮成功,那么得两分;而让全班篮球打得最好的同学担任“一分手”,即他们投篮成功,只能得一分,如此一变,篮球场上的比赛也产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只能是陪衬的弱者频频接到来自“一分手”和“两分手”的传球,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重要作用,他开始投篮,投不好就认真地观察别人、模仿别人、学习别人,于是投篮和进攻的技术也逐渐得以提高;相反,原来独霸球场的强者,意识到自己投再多的球也不可能取得比赛的胜利,于是他们频频地把球传给“五分手”和“四分手”,他和“两分手”一起开始组
织全队的进攻,并把自己的经验交给自己的同伴,自己也更多地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良好感受,同时自己的组织进攻和进行防守的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