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村干部关于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干部关于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村干部关于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国家的新农村建设已经步入白热化;对农民的各项政策补贴也已经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也比以往高出许多,而这些,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我们中华民族各族儿女共同努力奋斗。

零五年,国家又实行“大学生村官”下基层的政策,5-10万的大学生走上基层,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

做为我--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走上基层,尽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优势,也来为我们伟大祖国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星移斗转,在“大学生村官”这个职位上也工作了有半年多的时间了,不敢说是经验,也不敢说是专门的去研究一些现象或者说是学问,只能说是在这个职位上工作自己所能看到的一个点,一条线,或者是一个面,希望对你,对我,对中国的新农村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惠济区做为郑州市最大的菜区,农业产区,也做为郑州市的“后花园”,现在惠济区年年都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

回过头来看一看招商引资的成果,三全、格力、东风等一些大型企业纷纷落户惠济区,还有新近要开工建设的软件工业园区等等。

这些企业为惠济区的发展确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惠济区的财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工业的发展与惠济区的优势显得格格不入。

为什么呢?农业产区
走工业发展的路子,本身的优势不复存在,而为了招商引资,很多人却磨破了嘴皮子,跑破了鞋底子,用尽了心眼子。

惠济区有一个很独特的优势,那就是蔬菜,包括郑州市陈寨蔬菜批发市场、毛庄蔬菜批发市场、刘庄蔬菜批发市场在内的各大蔬菜批发市场都在惠济区的附近,离惠济区这个农业产区这么近,可以说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高效农业。

笔者生在惠济,长在惠济,可以说从小到大见证了惠济农业的发展之路。

从我记事起村民大多都种短豆角、黄瓜、芹菜之类的蔬菜,因为这些蔬菜产量大,即使便宜也能卖一些钱来补贴家用,但是这些农作物生长周期长,浪费时间和精力;后来村民们看到了一个生长周期稍微短一点的、相对较省事的蔬菜--蒜苗,因为这种作物投资相对也比较小;再后来,由于工业占地严重,这些产量比较大的蔬菜已经没有办法再来维持现状,没有办法再来维持农民现在的收支,村民们开始寻找其他的蔬菜品种,村民们开始种植小白菜、上海青、生菜、荆芥等周期短、见效快的蔬菜,但是这些蔬菜有时价钱高,有时价钱低,不够稳定,所以,农民的收入也不敢保证;而现在,为了能卖个好价钱,这些小白菜、上海青之类的青菜都被捆成了一小捆一小捆的卖。

为什么呢?农民也能考虑到包装,包装好了,价钱也会多卖一点,菜洗的干净一点,也会卖的价钱高一点,但是由于农民环保和节水的意识不够,“浪费水”也成了惠济菜农的一大特色。

由于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办法到外边去找份工作,大多数的
村民还是在自己家的菜地里“淘金子”。

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盼来了很多的工业企业,但是这些企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必竟是有限的,再者由于村民们并没有这些企业员工所应该具有的一技之长,所以当一名工人的想法又被磨灭了。

眼看着维持自己生计的土地被一分一离的占有,而分到手里的那几个补偿款又少之又少,再者补偿款被某些人一层层的剥落,拿到手里顶多也就是自己养老的钱,用他们的话来说,这些钱一分都不敢动。

现在大多数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了,“有智吃智,没智吃力”。

而那些中老年的村民们,也还是只能日日夜夜的劳累在自己那份赖以生存的土地上。

也可能是笔者的想法过于偏激,也可能是笔者的看法过于片面,但这确实是惠济农民的真实本色,因为,笔者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虽然现在的身份还是“大学生村官”,但下班到家依然是一名农民,要去做一名农民应该做的事情。

因此,笔者认为,发挥惠济区的优势,也为了使更多的村民都能够有饭吃,有活儿干,惠济区发展工业的路子是不完全正确的,应该还是要在农业上做文章。

河南农大实验场就在惠济区,为什么不能让那些称之为教授的人来研究一下惠济区的土地,量身订做一些适合惠济区发展的农作物呢?有了农作物,我们有几个市场,也就有了销路,这不好吗?但这些仅仅是初步,初级产品在市场上一般价位都较低,工业都发展了,不能发展高效农业或者发展蔬菜加工之类吗?如果这样,我们不但给那些在“淘金地”里淘金的农民找到了更好的致富途径,也给惠济区的
年轻人或中年人找到了工作的岗位,这样,不好吗?当然,做为郑州市的后花园,我们同样可以在园艺、旅游、养殖、养殖加工、果树栽培等多个行业进行发展,因为这样发展农民可以较快的接受,可以较快的依靠农民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去致富。

相比较工业来说,哪个优势更大,哪个能提供农民的收入,我想,即使不说大家也能够想的到吧。

以上仅是做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农民”一段片面之辞,但是作为农民,他们不知道应该怎样去向上级向政府说这些事情,很巧,笔者刚好有这个资格,不知道这篇文章谁能看到,希望这些想法能够给惠济区领导一些启示,使惠济区的“农民”尽早步入小康,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