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有机化工中间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有机化工中间体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有机化工中间体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机化工中间体是基础原料(三烯、三苯、乙炔、萘等)和重要有机原料的下游产品,又是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它在化学工业生产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有机化工中间体的产品品种很多,从用途上分可以分为通用中间体和专用中间体。

通用中间体一般指用途比较广泛,可用于生产医药、农药、染料、橡塑助剂等,其产量比较大的有机化工产品。

如氯苯、苯胺、邻、对硝基氯苯、2—萘酚、蒽醌、对硝基苯酚(钠)、乙胺类、氯乙酸、氯化苄、氯磺酸、三聚氯氰、乙二胺、乙醇胺、双乙烯酮、硫酸二甲酯等。

而专用中间体则用途比较窄,产量比较小,专用性强,主要用于某一类产品的生产。

这类产品一般来说生产难度较大,技术含量较高,他们大多在医药、农药、染料等生产企业内生产,有的除自用外还提供一部分商品和出口。

一、我国化工中间体概况目前我国精细化工生产除大量使用基本的无机和有机化工原料以及通用中间体外,还需染料和有机颜料专用中间体约350多种,医药专用中间体约有1800多种,农药专用中间体有近400种。

这些中间体大多是脂肪族有机化合物、芳香族有机化合物、含磷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含氟化合物、甾体化合物和手性化合物等。

8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的环境保护法规不断严格,加之西方绿色禾口平运动的势头很强,欧美等国的一些中间体生产公司对三废排放量大、污染严重,且处理费用高、运营成本高的有机中间体逐步减产或停止生产,而向亚洲购买中间体。

同时随着他们把精细化学晶的生产向亚洲转移,制造精细化学品所需的中间体对亚洲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例如,美国生产有机颜料所需的有机中间体约50%从亚洲进口,又如2000年世界医药行业中外部采购的大宗原料药及其中间体达100亿美元,我国和印度是其重要供应基地。

国外不少制造农药、染料和有机颜料等用的大吨位中间体如硝基甲苯、硝基氯苯和萘系衍生物等,由于我国的产品质量良好、价格低廉,已在欧美市场上取得了优势地位,一些有机中间体的价格只有欧美市场价格的50%左右。

我国是亚洲有机中间体生产国家中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

近年生产精细化学品用中间体品种约1500个,其中染颜料中间体品种接近500个、农药中间体160个左右、医药中间体约360个。

出口的有机中间体品种超过220个。

近几年我国化工中间体出口量不断增长。

以2000年及2001年为例,出口量比较大的有2—萘酚分别为(14087和13771吨)、H酸分别为(13972和吨)、蒽醌分别为(19685和15579吨)、对苯二胺和间苯二胺(3513和3957吨)、氨基羟基萘磺酸及其盐分别为(13971和11036吨)、双氰胺分别为(16936和17009吨)、黄原酸盐分别为(24062和23557吨)苯甲酸及其盐和酯分别为(16134和20067吨)、水杨酸及盐和酯为(8898和8767吨)、甲萘胺和乙萘胺为(9348和9687吨)、二硝基甲苯为(7532和6969吨)、硝基甲苯为(4658和2824吨)、对苯二酚为(1900和1381吨)、肌醇为(1390和1913吨)等约20多万吨。

2000年共创外汇4.6亿美元(不包括柠檬酸及盐和酯2.16亿美元、医药、香料等在内)。

虽然我国化工中间体的生产在品种和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生产的不少有机中间体的质量与欧美等国的产品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产品的一致性包括质量指标和可用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由于中间体品种繁多,且多数品种的吨位不大,制造过程又往往比较复杂,会产生大量的三废,加之我国中间体生产厂点多而分散,目前除大型生产厂有三废治理设施外,很多小厂无三废治理设施,污染严重,因此有机中间体生产的毒性与污染问题已成为中间体行业今后发展的关键。

3.生产规模除通用中间体有些品种如氯苯、硝基苯、苯胺、邻、对硝基氯苯、2-萘酚、H酸、氯磺酸等规模较大外,不少中间体的生产规模较小,大多未形成系列化生产,在国际市场上的应变能力较低,竞争力不够强。

4.生产工艺比较落后,能耗和物耗高。

不少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比较低,很多工艺路线还很落后,主要的单元反应如磺化、硝化、还原、缩合和氧化等仍主要采用传统工艺,清洁工艺、绿色技术和新技术的应用尚不普遍,生产过程多半采用人工或半机械化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因而产品质量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

5.一批重要的中间体多年来国内技术一直未能突破,基本依赖进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药和农药等行业的发展。

如:4,4—异亚丙基联苯酚及其盐、哌嗪系列产品、吡啶系列产品、三甲基氢醌、邻苯二酚、间苯二酚、乙二胺及多乙烯多胺、乙醇胺系列产品、甲基异丁基酮、呋喃酚、丙酸、邻甲酚、间甲酚、DV 菊酸、手性中间体、合成和半合成抗菌素的主链和侧链等。

为满足医药和农药等行业的发展,国家每年需花大量的外汇进口中间体,以2000及2001年为例:进口4,4—异亚丙基联苯酚及其盐分别为(67108和94243n屯)、乙醇胺类(24750和45164n屯)、乙二胺及盐(15180和15346吨)、丙酸及其盐和酯(13190和13186口屯)、正、异丙胺(1566和490吨)、邻苯二酚(2581和3981吨)、间苯二酚(2697和3166吨)、2,6甲基乙基苯胺(3148吨)、邻仲丁基酚和邻异丙基酚(1742和1420吨)、间甲酚(3856和4109吨)、邻甲酚(1697和3134吨)、呋喃酚(1920和1274n屯)、吡啶及其盐(4565和5110吨)、哌嗪类(2500吨左右)、其他还有苯甘氨酸及对羟基苯甘氨酸等。

椐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全世界中间体的贸易额约400亿美元,其中医用中间体约占一半。

美国、西欧、日本仍是中间体的主要消费国和贸易国。

中国和印度已逐步成为世界中间体的主要生产国,其产量和贸易量正在不断增长。

近几年印度中间体工业发展很快,已形成苯系、萘系、蒽醌及杂环系产品,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对手。

我国中间体出口额目前在世界的贸易额中所占比例还很小,但我国劳动力较便宜,中间体生产所需的原科和设备国内大都能供应,化工企业又较多,便于组织生产。

只要产品质量和环保能达到标准,我国中间体生产成本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二、我国精细化工中间体发展方向加入世贸组织后,要提高我国中间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1.对现有规模较大、技术力量较强的中间体生产企业首矢乏行技术改造,开发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

如先进的分离技术、提纯技术、加氢还原技术、连续硝化技大、三氧化硫磺化技术、自控技术及三废治理技术等。

以降低物耗、能耗及三废排放量,降低成本以提高工艺技术水平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要抓住国家今后发展的重点产业,选择技术创新能力强和市场开拓力度大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加快技术改造和更新步伐,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产品档次和加工深度,以提高竞争力。

中间体品种多,要根据不同品种组织生产。

对专用性强、产量小、品种多的专用中间体生产厂,应逐步建立以化工单元操作和单元反应过程为主的综合性多功能生产车间,以便于更好的组织生产,使产品更精细化、系列化和高效化,这比较适合于多品种、产量小、市场变化较大的产品的生产,以提高市场应变能力和经济效益。

3.坚持科技创新。

要使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科研开发的主战场,必须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力量和设施,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加大科研投入,以促进科技成果尽快的转化为生产力。

要加快开发国内紧缺的中间体、新型中间体及高附加值中间体。

尤其是21世纪精细化工的发展重点医药、农药等生命科学用的精细中间体。

4.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一些多年来开发难度大的产品和技术,应该允许外商在国内独资或合资建设,以便集中国内的技术力量和资金开发有一定基础的新工艺和新产品。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引进国内需要的关键的中间体生产技术和装备。

5.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

中间体生产工艺流程长,使用的原料也多,三废排放量大,有的还有毒性;因此需十分重视。

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间估生产企业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三废排放标准,不合格的一定要关闭。

毒性严重的、致癌的中间体要禁止生产。

6.要加强中间体行业的管理,防止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防止竟相降价促销。

要合理调整行业结构,走集团化道路。

要学习国外的经验,不能再搞小而全,不求人。

对一些重要中间体要建设有经济规模的生产装置,供全行业的生产厂使用。

要建立各有特色的中间体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以加强我国中间体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三、今后发展重点21世纪精细化工将成为世界化学工业的主要发展重点,其生产技术、产品品种和产量都会有所发展,对中间体的需求量将会进一步增长。

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对一些传统的出口产品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和产量,保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

根据国内今后发展的需要,建议重点发展以下一些产品:1.四氢吹喃(THF)四氢呋喃(THF)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原料(如生产PTMEG)和性能优良的溶剂。

齐齐哈尔化工厂采用1,4—丁二醇为原料建成3000吨/年装置,后扩大到7000吨/年;石家庄也有1000吨年1,4—丁二醇法THF装置;山东胜利油田化工厂顺酐法1,4—丁二醇装置投产后可副产THF 1000吨/年。

目前总生产能力为1.4万吨。

根据我国氨纶的发展趋势,PTMEG将会有很大的增长,因此,需建设大的THF和PTMEG装置。

近几年我国每年进口大量的THF,以满足国内需求,其进口量逐年增加。

国外发达国家四氢呋喃80%用于合成氨纶纤维。

氨纶纤维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高弹性合成纤维,目前国际上需求量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

我国近年来氨纶也迅速发展,据报道我国已有70余家氨纶生产厂,合计生产能力约1万吨。

目前山东、浙江和福建等地正在扩建和新建万吨级氨纶装置:预计未来5年氨纶将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对丁HF的需求将有很大的增长。

BASF公司有意向在上海建设6万吨年PTMEG生产装置,并自行配套THF生产装置。

目前国内不少地区拟建PTMEG生产装置;如能建成,到2006年中国THF 年消费量将超过3万吨。

因此,需加快建设大型生产装置。

2.γ-丁内酯(GBL)γ-丁内酯是重要的中间体,可生产2—吡咯烷酮、N-乙烯基吡咯烷酮、聚乙烯基吡咯烷酮、N—甲基口比略烷酮等很多化工产品,用于医药、化工等领域。

例如用作医药的黄体酮、强筋松、脑复康的中间体;彩色胶卷的增塑剂;彩色显象管的粘合剂;聚氯乙烯聚合釜的清洗剂;铸造材料的粘合剂;表面活性剂;特种刹车油及防锈、抗氧化剂等。

目前国内γ-丁内酯的生产厂家有20余家,年生产能力约1万吨,产量约6000吨左右。

其中金陵石化公司金龙化工厂采用1,4-丁二醇脱氢工艺,建有4000吨/年生产装置,产品纯度99.5%,成为国内最大的γ-丁内酯生产厂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