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做个有思想的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肖川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摘自《人民教育》2005年3~4期18、19页)对我们个人而言,思想是我们理智洞见的成果。

我们在分享他人思想成就的基础上,经由观察、体验、悟识而创生思想。

思想使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一种自觉的追求,使生命挺立着,并有一种把酒临风的旷达和潇洒。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

理论、学说、观念、主张等等都不过是思想的表现形式。

“思想”相对于“观念”而言,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从制度设计到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的制订,再到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背后都是思想。

“思想”一词,相对于"经验"而言,有更多的抽象与概括的意涵,更着意于逻辑的必然性。

“经验”可能不具有普遍的必然性,而囿于具体的情境与条件,一旦离开具体的情境和条件。

“经验”就可能失效。

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是宝贵的,但也要将“经验概念化”,这一过程就是由感性向理性的攀爬,也就是思想的创生过程。

“思想”区别于“臆见”和“偏见”,它包涵着真理性。

思想涉及到“陈述”,这一“陈述”中清晰和准确地揭示和勾勒出事实之间的逻辑关联。

比如,我关于教育的命题,也就是我对教育的理论表达,体现着我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活动”,“教育是建基于信念的人道主义的事业”,“教育就是不完美的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这些都是对于教育的各种变量之间关系的揭示。

为什么教师要有思想呢?首先有思想,会使得我们兴趣广泛,内心鲜活,积极地捕捉各种有意味的信息,会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有一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迈和豪阔。

其实,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中都存在着“马太效应”——你的思想愈丰富,就愈加容易变得丰富。

因为你思想丰富,你就能看到思想贫乏的人看不到的东西,你信息加工的能力就比较强。

你有更强超越所给定的信息而生发出新信息的能力,你能够从更多元的角度、更宏大和更精微的视角看待问题,这样,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我们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

其次,做有思想的教师,能够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我们说,“数学是一种思想”,就因为世界的一切,都具有质与量二重属性。

数学是从量的角度对世界万事万物关系的一种把握,勾股定理、正余定理都不过是揭示出三角形角与边的大小的关系。

再次,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

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思想的底蕴,只是有时我们不自觉罢了,更多的中小学教师对实际操作的方法更感兴趣,但操作的方法背后一定有一套关于“良好教育”和“有效教学”的思想。

剥离了思想根基的操。

作方法就像折断的树枝,很快就会干枯和断裂,它绝不会变得更强健和更茁壮。

有思想,使得我们不人云亦云,不简单化,使得我们有自由意志和独立人格。

据我有限的观察判断,我国申小学教师缺少的主要是一种文化精神、文化眼光,一种自觉的价值追求,一种坚定的对于社会、人生和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言以蔽之,缺乏思想。

究其原因是文化底蕴不够丰厚,学识积累过于单薄,缺乏对人类历史文化和人性富于深度的理解,特别缺乏对中国历史的洞察和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的深度理解,其后果是,中小学教师付出的大量劳动停留在低层次的“教书育人”上,缺乏对于学生精神上的引领,缺乏对于自身工作高远的立意,缺乏对于“课本知识”所承载的价值观和心理结构的深刻洞察,说得极端一点,把“教育”浅化为、庸俗化为没有灵魂的认知结果的堆积。

创造性地、批判性地使用教材,是课程开发的应有之义。

而要能创造性地、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就需要一种文化眼光,一种道义的承担。

学习与思考是我们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教师的重要品质,其实,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条件,没有学而不厌,就难以做到诲人不倦。

学习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而思考则不是简单地想一想——如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切中肯綮,这就有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在所有的读物中,有关方法论的东西是十分值得一读的,其实,这就是哲学,哲学就是我们如何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学问,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这二者是构成作为无论动词和还是名词“思想"的最重要元素。

我们强调做有思想的教师,就是强调对操作主义、经验主义的超越,对教师职业内在尊严的栓释与追求,对急功近利的拒斥,思想的逻辑彻底性,就是理论。

思想是理论的灵魂,也是理论华美的标识。

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让我们的心灵荡漾在博大、丰富、深逢、光明、温暖的思想之中,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年华会老去,可我们的思想会在足迹中闪光,并将照亮前行的路。

读《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有感金琦选择这本《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因为序言中发自一个母亲内心的问话触动了我的心弦:“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暑假中,当我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本书时,感触则更多。

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人因思想而伟大。

”的确,在思想的原野上,既需要参天的巨树,也需要无名的小草。

思想家有思考的使命,普通人也有思索的权利。

不必苛求自己成为思想家,但至少你应该是一个独立思考者。

书中的每一个文字,无不在表达这样一个内容:“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不仅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应有之义,也是高品质教育的当然要求。

我边读边思,为什么我们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呢?首先,有思想可以让我们的兴趣更广泛,内心更鲜活,我们的生活也就丰富了。

这样有助于我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都是很有好处的。

试想,一个兴趣单一,生活枯燥的教师,怎么能培养出生动活泼,思维敏捷的学生呢?其次,做个有思想的教师,可以让我们更加有思想。

我非常欣赏肖川老师的“要有意味的言说”这话。

这句话本身就充满了思想,对我来说,极其有诱惑力。

怎么样才能做到有意味的言说呢?这就迫使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前进。

另外我们更有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

如何提高我们的有效课堂,如何加强自己的课堂调控能力等等,无不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呢?多读书是最重要的。

在教学工作中,当我感到力不从心时,总是想从书籍中汲取一些教育力量和智慧。

肖川老师指出,对我们中小学教师而言,更多多读教科书,阅读各科教科书,就可以使自己所教的课程中经常地提及别的课程内容,这样,就能更好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背景,帮助学生融汇贯通的理解。

另外,我们还要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刊物,这样教育界同行们对于教育最前沿问题的思考,会推动自身的思考和探索。

另外,还可以阅读一些滋养心灵,温润生命的文学作品和思想随笔。

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温暖、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

其次要多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教学也是遵循着这种规律。

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

要想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这里的“思”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学反思。

身为教师,我们的事务很多,工作繁杂,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没有时间去反思的理由。

“文章不是无情物,写作贵有真情在”。

只要是发自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哪怕是一节课后,简单的几句话也可以让我们从中收益非浅。

文字是积累,是沉淀,只要我们善于积累,形成文字,不用多久,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想法就多了。

最后就是要让自己尽可能懂得多一点。

把这个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我们就会不断的问自己:“今天我的课堂有哪些闪光点?有哪些地方是处理不够的?还有什么更好的改进方法吗?”闲暇之余,我们也会问问自己“今天我读书了吗?今天我写反思了吗?我还要读哪些书……”“在行动中思考,使思想更富于血肉,更具生命感,随时可以在思想中触摸到现实的脉搏;在思考中行动,使足尖有方向感,使行动更准确和深刻,并让思想在现实中开花结果”,让我们每一个青年教师都把冯骥才先生的这句话记在心底,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实践者,做一个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成长者!或许有一天,我们终将年华老去,但我们的思想永远会在曾经的足迹中闪光,并一直照亮着前行的路!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读《教育的智慧和真情》有感张丽萍《教育的智慧和真情》,肖川博士的又一部关于教育的力作,虽为随笔集,却闪耀着博士智慧和思想的熠熠光辉。

一篇篇优美、自然且含蕴丰厚的文章,读来是那样耐人寻味,浅显的事例,深刻的道理,深邃的思想,对久已淡漠于学习教育理论专著的我来说,似乎在经受着一次头脑的风暴,一场灵魂的洗礼。

“思想是有意义的命题。

”“思想使我们所做的一切有一种自觉的追求,使生命挺立着,并有一种把酒临风的旷达和潇洒。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你的思想就是你的处境。

”…………因此,肖川教授呼吁:要成为有思想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是特殊的,基础教育是“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为自由社会培养人的……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的。

我们的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幸福负责。

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这样沉重的担子,是不是每个人都承担得起的呢?特殊的职业、特别的责任呼唤有思想的老师。

有思想的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就会潜移默化地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有思想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有自然的引领。

有思想,才不会人云亦云,不会简单化,才会创造性、批判性地使用教材,从而摆脱操作主义、经验主义的羁绊,还原教育本来的面目,实现教育真正目标。

读着,想着,觉得似乎有一根敏锐的针直刺灵魂的深处,隐隐有些作痛:自己是一个有思想的老师吗?不愿承认只因为自己软弱,缺乏勇气罢了。

所谓“知耻近乎勇”,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让自己的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成为一个有思想的老师,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教师。

写于2008 年暑假做个有思想的教师【编者按】有人说他像个孩童,拥有着一颗纯洁、清澈和灵动的童心,善于蹲下身子看学生、俯下身子和学生心灵对话;有人说他像个傻人,虽身处繁华,却远离世俗,淡泊名利,坚守宁静的心灵家园;有人说他像块补丁,学校里哪里有缺口,他就毫不犹豫的“贴”上去,连续多次中途接任别人撩下的“烂摊子”,最终能“贴”出别样的精彩;有人说他像一块磁石,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师德风范深深吸引和感动着身边的学生、家长和同事;有人说他像个诗人,不仅拥有诗人的浪漫、诗人的理想和诗人的激情,更重要的是能写到学生心田里关注明天的诗;有人说他是大师,虽年纪轻轻,却站得高看得远,拥有大师的风采,在他身上,既有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到的教学智慧,又有对教育理论的深刻把握和深邃见解;有人说他是专家,虽是一名普通的一线教师,却对当前教育教学有着个性的思考,对新课程改革和数学教学的研究和把握有着很高的造诣。

相关主题